论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有效性与说服力

2016-04-12 22:49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中国共产党

陈 岗

(四川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论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有效性与说服力

陈 岗

(四川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教学实践的角度,为增强新形势下思政课有效性与说服力,教师应该采取因势利导的教学方式,深化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同时,应贴近学生生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指导他们如何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将教育理念借助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实现学生从信赖教师到信赖教学的升华,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效性;说服力

一、引 言

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2005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列入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读史可以知兴替,读史更可以明事理。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了解近代中国的苦难历程和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而做的艰辛努力,增进他们对“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论断的深刻认识,更加热情满怀地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毛泽东同志早年就曾指出:“主义犹如一面旗帜,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有所趋赴”。[1]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学好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个重要的前提。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必要性也不断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首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前夕,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他还指出,学习历史,“要注重学习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深入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经历的刻骨铭心磨难、我们伟大民族进行的感天动地奋斗、我们伟大人民创造的彪炳史册伟业”,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要特别注意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2]习近平总书记这个论断,不仅适用于各级领导干部,而对数千万的在校大学生而言,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学习中共党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执政历程,当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同样重要。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社会阶层变动剧烈,也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历史虚无主义应声而起,甚至在一些领域泛滥。少数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对其实质和危害缺乏政治认知,造成了思想混乱,甚至出现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扭曲。这个现象应该引起重视,并对其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价值取向。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有效性,就是摆在每个思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以上的议题,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对当下如何提高高校思政课说服力进行粗疏的探讨,以期为引玉之砖。

二、因势利导,深化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自由为奋斗目标,期间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替代国民党成为执政中国政权的执政党。因此,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而言,就是需要通过实例来给学生展示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从全盘接受外来指导到独立自主处理中国革命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但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被当时不少知识分子所接受?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广泛传播?学生肯定会存在这个疑问。因此,在讲授“中国共产党成立”部分时候,可以对近代以来中国学习西方屡遭失败的实例予以回顾,如戊戌变法,希望走英国式的君主立宪道路,但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的反对,以致变法只是昙花一现;后来中国开始学习美国式的民主和制,虽然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中华民国,但由于国人对西方式的民主缺乏认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依然一团乱局,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这些闹剧的出现,都说明西方式的议会民主道路在中国根本走不通。中国应该往何处去?成为困扰当时爱国知识分子的一个问题。正在此时,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了全新的劳工政权——苏维埃,这对当时的中国思想界无异于一声春雷,它使那些在黑暗中苦苦思索的人们带来了一丝光亮。而它所宣传的马克思主义,自然也在国内流传开来。通过对当时国人学习西方屡遭碰壁的困境生动地予以描述,对学生因势利导,使他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历史必然性的认识。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主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建立自己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之下,1921年7月23,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对此,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论断理解不深刻,这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来解决。例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在中国革命舞台上一直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来的国民党)独领风骚。但同盟会乃至后来的国民党进行斗争最大的特点是“依靠军阀打军阀”,即台湾学者蒋永敬所称的“督抚式的革命”,[3]而忽视发动工农群众,这就直接导致孙中山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失败。但中国共产党与之截然相反,从成立之初,就将自己定位为“群众党”,[4]埋头发动劳苦大众,这种路径是中国革命史上前所未有的。自此,中国革命自然也就呈现不同的面貌。

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因力量不足,故在成立后不久就决定加入共产国际,并成为其下属一个支部。因此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既深且巨。但共产国际远在苏联莫斯科,不了解中国国情,作出了一些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决定。中共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下属支部,且经验不足,盲目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命令,结果遭遇了革命的挫折。因此,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很少有自主权,几乎全由共产国际包办。例如可以向学生举例说明,“1991年苏联解体后,根据原苏共中央档案解密,从1923年到1927年的5年中,苏共中央政治局为讨论中国没问题开过122次会议,做出过738个决议,平均一年是147。6个,也即平均2天半一个”,[5]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根本无法完全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而也正是在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下,最终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但在突围过程中,中共中央用来与莫斯科联系的超大功率电台意外丢失,才为中共最终独立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创造了条件。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走上军事领导岗位,开始带领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

国共两党为了中国的前途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个严酷的斗争环境中逐步壮大,最终夺取了全国政权。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战胜国民党执政时历史的选择。为什么会有这个选择?不少学生没有明确的认识。作为教师,不仅仅要对此进行直观叙述,还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他们加深对这个论断的认知。《纲要》课最大的优势在于,能通过鲜活的历史例证,向学生进行阐述。如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内和平建国的呼声高涨,为了避免内战祸及群众,共产党对此向国民党释放了最大的善意,身为中共最高领袖的毛泽东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商讨和平建国的问题。

同时,中共中央还计划和平建国后,将中央所在地从延安迁往淮阴,并还在当地进行了选址。[6]1945年8与13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买的方针》的讲话,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要以“极大地努力和耐心领导人们来制止内战”。[7]此外,为了准备和平建国,中共中央还向全党发布指示,准备撤回派驻军队的党组织,并将军队大幅度缩减至国民党军队的五分之一,进而为“军队国家化”做准备。这些都体现了共产党希望停止内战,和平建国的良好愿望。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却不愿和平建国。所谓的和谈,只是蒋介石方面争取部署军事力量消灭共产党的计划而已。从这里学生明白,发动内战的责任完全在国民党一方。也正是如此,中国人民抛弃了蒋介石,历史抛弃了国民党选择了共产党。仅仅三年时间,在人民支持下,中国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夺取了全国政权,开始了在大陆的执政历程。

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若仅仅进行简单的话语陈述,而不采取史料予以证明,则不能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

三、循循善诱,增强大学生对党艰苦建国过程的体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纲要》课教师要对学生解释这个论断貌似简单,但要达到深入浅出却不容易。这个结论对学生而言,可谓耳熟能详,但据笔者在课堂上做的一次调查发现,不少学生确说不出所以然。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乃是他们从小接受“灌输”式教育所致。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对其循循善诱,引导他们深刻认识这句话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当然,教师可以从逻辑的角度分析这句话的科学依据。首先是“共产党”与“新中国”存在一个产生的先后逻辑顺序问题;其次是“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的,而不是国民党,也不是某些民主党派创建的,因此当然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作为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后建立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成熟,无不经历了很多难以言状的困难与障碍。这个“艰苦卓绝”,如何让学生理解?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在《纲要》课堂上对中共党史进行介绍的时候予以解答。处于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走向成熟的;在经过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严酷的白色恐怖环境下艰难而顽强地生存与发展的?这些都应该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不易,才能更好地体会到革命先烈们为追求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自由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崇高精神。

众所周知,由于共产国际错误的指导,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走向失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率先对共产党举起了屠刀,进行“清党”。在讲述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共政变时,教师可选取一些反映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及革命群众的图片,以及一些文献资料来进行生动地说明,如通过多媒体展示南京国民党决定“清共”而发布的《国民党定都南京清党宣言》等原始文件,[8]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数据来证明共产党在猝不及防之下,被曾与自己并肩作战的伙伴国民党所袭击,党组织及成员损失极为严重。如在浙江,国民党清党后至8月底,中国在浙江的党员从4000人剧减为1563人,省委机关也遭到严重破坏。[9]而在江苏更是如此,国民党在南京清党后,例如此时在残酷地下斗争环境下发展成员的中共江苏党,四一二政变后其在江苏的党员人数从7000余人锐减至1329人。[10]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学生就能明显地感受到党的事业遭到严重的挫折。

革命是一座大熔炉,它可以练出真金,自然也可淘汰渣滓。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过程中,不少人退却乃至叛变投降。这在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代表中就表现得极为明显,如曾参加“一大”的陈公博、周佛海,后不但脱离组织,甚至还投敌当了汉奸。在《纲要》课中,教师在为学生讲授蒋介石发动反共政变后,不少人脱离了组织甚至叛变投降,那些叛变的人则更加严重地威胁着党的生存。如可以介绍时任中共特科负责人的顾顺章被被捕叛变几乎危及中央的实例;如在广东,不少党员自首变节,直接威胁到广东党组织的生存,1933年广东东江特委在给省委的报告中,写到:“近来许多阶级异己分子纷纷叛变,葵谭一区叛徒近二打,全东江近百人”,还发出这样的感叹:“叛变的,自新逃跑的真多!”[11]这种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可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党在白色恐怖下,正是不少党员变节投降,给党组织的地下斗争平添了难以言状的困难。而正因为如此,更加彰显了那些不屈不饶、视死如归的革命者之非凡与可贵。教师选取生动的史料,详实的数据,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在地下斗争年代所经历的严峻挑战,进而对先烈们产生深深的崇敬之情。

四、精心设计,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政治信仰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政治课程的说教式灌输法,已经使不少学生产生了倦怠,甚至审美疲劳。因此,作为思政课,特别是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而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说服力与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方式,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深入挖掘地方资源,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纲要》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与爱家乡存在一个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开发地方乡土资源,并运用到纲要课中,因地域较为接近,容易被学生感知接受,进而引起感情的情感共鸣。较之川内其它高校而言,四川文理学院在红色教育方面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留下的丰富红色遗址遗迹,也形成了深厚的红军文化。各种石刻标语、相关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无不是生动的教学题材。对此,四川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还专门编写了一部红色乡土教材——《红色巴山》,该书对于加强学生的红色教育,增强学生对川陕苏区的认知具有重意义。《纲要课》在讲授土地革命时期将对川陕苏区进行专门讲述,让学生了解这个全国第二大苏区的光荣历史,进而传承红军精神,强化理想信念。

2.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思政课并非专业课,对于学生而言难免存在一定的轻视心理,故而作为教师而言,就要千方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可利用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而不是单靠教师讲授。如讲到“黄埔军校”部分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黄埔军校校歌,让学生感受歌曲中慷慨激昂的斗志,来了解那个革命浪潮奔涌的年代。在讲到建党建国这段历史时,可以给学生播放《建党伟业》、《开国大典》影片中的内容,让学生“靠近历史的现场”,进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这也正是笔者的教学实践体会。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如采用课堂讨论发言等多种方式进行。建立对学生的激励机制。例如采取“辩驳论证式教学”,不设标准答案,让同学们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鼓励针锋相对的发言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讲授“辛亥革命”部分的时候,对于“袁世凯是否窃取了革命果实”论断的看法,笔者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实践证明效果较好。不少同学踊跃发言,有的同学认为“袁世凯大总统职位是南方自愿选举他的,不存在窃取的问题”,也有同学认为“袁世凯是采用欺骗的方式获取了总统职位,它后来毁弃《临时约法》甚至称帝复辟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证明”。在这两种观点交锋下,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不少同学甚至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此时,作为主持者的教师,在总结时要客观公正,不要对这些观点进行绝对的肯定与否定。一是因为这个论断本来学术界就有争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二是在学生眼中,老师扮演作一个仲裁者的角色,其看法往往代表正确。因此,教师在总结时若简单肯定一方或否定一方,则会打击一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学生以后的课堂发言留下顾虑。当然,若学生思想政治取向存在偏离倾向,教师则应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其端正政治取向,而不能简单粗暴地批评指责。

五、结 论

思政教师承担着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固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增进同学和睦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应有之义。这样教师不仅可以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还能在言传身教中贯彻了思政理念,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即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的观点:“生活即教育”。[12]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思政课教师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学生需要处理的事情进行正确引导,进而消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实现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与信任到对教学内容的信赖与信任这个对象的跨越。在这种良性循环下,思政课也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1] 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544.

[2]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N].人民日报,2011-09-02(01).

[3] 蒋永敬,庄淑红.督抚革命与督抚式的革命[J].近代中国,2008(18):80-89.

[4] 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1922年7月)[Z].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选集(1921-1925):第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51.

[5] 冯东书.陈独秀一案有了新说法[J].书摘,2004(1):43.

[6] 李一氓回忆录[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46-347.

[7]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126.

[8] 居 正,等.清党实录[M].台北:文海出版社,1988:55.

[9] 浙江省志编委会.浙江省中国共产党志[Z].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87.

[10]中共江苏党史办.中共江苏地方史(1919-1949)[Z].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137.

[11]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文献汇集[Z].甲26,1984:394.

[12]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文集: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519.

[责任编辑 范 藻]

O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Effectiveness and Persuasion from The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CHEN Gang

(School of Marxism,Politics & Laws,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Sichuan Dazhou 635000,China)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from The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shows that only if the i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is used and the students have a full knowledge about CPC can it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and persuasion. Besides, teachers should apply all modern teaching means and a variety of ways to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What′s more, teachers should approach to students′ life, shorte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m and guide them how to cope with the difficulties in their learning and living, by which the education concept is passed to students and trusting teachers is changed to trusting the course and finally an expected teaching effect is achieved.

The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effectiveness; persuasion

2016-01-10

“秦巴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科研创新团队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研究课题“中国共产党在川陕苏区的巡视制度研究”(15SA0109)

陈 岗(1966—),男,重庆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党史与党建研究。

G423

A

1674-5248(2016)06-0134-05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