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层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育人”策略

2016-04-12 22:49成良臣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育人基层

成良臣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四川达州635000)



论基层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育人”策略

成良臣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四川达州635000)

“文化育人”是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程。从“文化育人”的价值体现、路径探幽、内涵发掘及目标指向等方面,对“文化育人”策略进行了探讨。

基层文化建设;文化育人策略

基层文化建设是一项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育人”工程。但在已有的有关基层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中,比较多的是关注其“文化惠民”这一维度。而对“文化育人”方面则重视不够,论述极少。本文拟就这一角度发表一孔之见,以见教方家与读者。

一、“文化育人”的价值体现

众所周知,文化的本质是观念形态,属于精神领域。但它的作用并非仅限于此。人们的经济活动、制度设计、行为方式、日常生活等无不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体现着文化的作用。“文化如同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凡有人的地方,凡属人的生活范围,文化都起着特殊的作用,发挥着独特的功能”。[1]这种特殊作用和独特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社会和个人的“教化”。而文化的这一“教化”功能,同样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显得十分突出。因为,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广大农村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新城镇、新村落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但新型城镇化建设绝不是简单的农业土地工业化和农村建筑的高楼大厦化,而是以人为中心的历史转化。[2]在这个转化中,广大村民既有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行为习惯、道德素养能否尽快适应新的变化,却是需要亟待解决和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在关乎这诸多问题的因子中,文化则是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因此,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强大功能是引领社会新风,塑造新型农民,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价值体现。

二、“文化育人”的路径探幽

在实施“文化育人”的过程中,要达到预期目的,收到理想的育人效果,其路径的选择,尤显重要,笔者以为,以下方面,可作参考。

(一)环境育人

即通过环境的打造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对人的性格形成和素质养成,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精心打造“文化育人”的优良环境,在新农村(新城镇)的建设中,势在必需。首先要统筹规划,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其中,配套建设。要密切结合当地实际,尽最大可能修建一些供基层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必要场所。如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棋牌室、歌舞厅、影剧院、培训室、健身房等。其次,“要在具体环境的打造上,突出文化特色,营造文化气氛。包括公益广告、路牌、标牌、雕塑等。甚至,让一景一石、一草一木,都能成为会说话的工具,都能给人以文化的熏陶和对心灵的启迪”,[2]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使置身其中的居民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文本育人

即在广大居民中提倡文本阅读,通过文本阅读受到教育。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现代文化浩如烟海,多姿多彩,包含着深广的人文教育内容。因此,对其合理继承,推陈出新,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是“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基层文化组织,可从大量的传统文化的经典中遴选一些浅显易懂,富有教育意义的篇章、段落和名言警句、诗句等,编成简易读本,送到居民家中、手中,供他们阅读、领会,并从中获取知识,受到启发和教育。

(三)活动育人

即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达到育人的目的。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是文化育人的有效方式。文化活动包括各种健康有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如诗朗诵、歌舞、相声、小品、器乐弹奏等)、体育(如田径、球类、棋牌、登山、垂钓等)等方面的内容。基层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文艺类型的表演,各种体育运动的竞赛来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强团体成员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同时,通过这些对抗性较强的竞赛活动,还可宣泄一些成员的不良情绪,消除不良心理障碍,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四)典型育人

即在育人过程中充分发挥典型的影响作用。“典型”包括正面的典型和反面的典型。正面典型包括历史文化中的一些深受人民爱戴的典型人物和感人心脾的典型故事,以及现代社会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深受人们敬佩的模范人物和好人好事等。尤其是身边的“典型”更具有教育作用。因此,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正面典型来鼓舞、激励,引导群众以“典型”为示范,从中吸取正能量,以促进自身道德的净化和人格提升。同时,也可利用一些反面的“典型”,让其通过“现身”说法,给群众以警醒和教育,使其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从而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

(五)媒体育人

即借助媒体的宣传引领作用达到育人的目的。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各种媒体十分发达,通过媒体的宣传作用,来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不失为一条重要的途径。这些媒体主要包括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借用这些媒体,宣传先进文化,传播正能量,让广大农村居民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得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滋养和洗礼。从而收到好的育人效果。

(六)培训育人

即通过开展文化培训活动,达到育人的目的。开展文化培训,既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实践技能、技术的培训。基层文化组织要创新思维,开阔视野,主动作为,适时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并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文化名人来实地授课,面对面地为基层群众传授知识,交流思想,讨论问题,切磋技艺,使每个参加培训者能得到真正的“实惠”:既有文化知识的提升,思想观念的启迪,也有技能技术的提高。这是加快培养和塑造现代新型农民(居民)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

三、“文化育人”的内涵发掘

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文化育人”的内涵十分丰富,值得认真探讨与发掘。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是每个公民的必备品质,爱国主义教育是基层文化建设中“文化育人”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抵御外敌,消除内乱,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业绩,也为后世国民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的华夏儿女,人民大众,应以此为自豪和骄傲,但更应百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由无数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大好时光。因此,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加强广大基层群众的爱国教育,显得必要和重要。通过教育,要让广大农村和城镇居民了解历史,知晓国情,不断增强其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自觉维护我国当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自觉抵制一切损害国家、民族利益的不良行为,从而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的坚实基础,凝聚各方面的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文明礼貌教育

中华民族向来是礼仪之邦,讲究文明礼貌是治家治国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但在广大农村基层,不讲文明礼貌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在抓紧新农村(新城镇)建设中,加大对村民(居民)的文明礼貌教育不可小视,更不能放松,其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文明用语,杜绝脏话;睦邻友好,礼貌待人;仪表端庄,举止大方;相信科学,反对迷信;遵守公共秩序,讲究公共卫生等。

(三)传统美德教育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人格素养。尤其在面临社会转型时期,在一些地方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现象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对广大村民(居民)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和基本道德准则的教育,更显重要和必要。其基本内容包括: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团结邻里,乐于助人;主张正义,见义勇为;胸襟豁达,包容忍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勤俭持家,反对铺张;诚实守信,力戒虚华;志趣高雅,为事清廉;低调做人,乐于奉献等。

(四)遵纪守法教育

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与责任,但在广大农村,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普法教育还不够深入,人们的法纪观念还较为淡薄,违纪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文化育人中,要把对村民(居民)的法纪教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要密切结合基层群众的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法纪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村民遵守地方行政法规和部门(单位)规章制度的自觉意识,注意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行事,自觉杜绝吵架斗殴,远离“黄、毒、赌、黑”,消除家庭暴力,营造家庭和睦,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五)家规家风教育

家庭是国家的细胞,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治国需从治家开始。“家规”正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而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与家规密切相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着许多有关古人家风建设的感人故事,也留下了众多家规、家风、家训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优秀文化积淀,具有十分重要的传承和借鉴价值。时值当今社会,尤其在大力推进新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优秀的家规家风,更能产生出强大的正能量和社会影响力,以加快促进良好社风的形成。因此,在基层文化建设中,从“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传统家规中汲取精华,去除糟粕,延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家风’文化,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涵养新时代的良好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3]这正是“文化育人”中,开展家规家风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旨所在。

(六)“四自”教育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显著特征。开展“四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教育,正是对这一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也是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引导群众自己管理自己,自我奋发,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由于身处环境所致,不少村民仍然对自身的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恰当的评价,自卑心理、宿命论思想、安于现状的心态等普遍存在”。[5]因此,在“文化育人”中,要通过“四自”教育,引导广大村民(居民)正确认识人生,正确评价自己,敢于超越“自我”,轻装前行。激励他们做生活的强者,艰苦奋斗,奋发向上,克服自卑与懒惰,挑战困难与逆境,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力量,改变现状,创造人生快乐,建设美好幸福家园。

(七)先进文化和科学思想教育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党的“惠民”工程的强力推进,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经济状况也有了明显好转,但人们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并不能因为物质的富裕而同步提高。事实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的精神层面仍停留在小农经济的阶段上,旧时代遗留下来一些不良习气尚未彻底清除。旧有的生产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心态还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着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新技术、新观念和新气息。因此,大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是基层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为此,在“文化育人”的过程中,必须用先进文化坚定农民的理想信念,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用科学的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从而消除迷信与愚昧,革除陈规与陋习。要注意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思维去分析现实,认识社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发展生产,创作财富。用科学文化知识去改变自己的人生和命运。

四、“文化育人”的目标指向

在基层文化建设中,通过“文化育人”,要使广大农村(城镇)居民的思想道德观念有长足进步,科学文化素养有明显提升,精神面貌有较大改观,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从而在新农村(新城镇)的建设中,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和谐发展;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共同推进,相得益彰。进而为推进广大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这正是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要旨所在。

五、结语

基层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育人”是一项以人为中心的“灵魂”工程,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与“文化惠民”工程相比,它更指向精神层面的“教化”,其难度也更大,显效的时间会更长。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广大基层文化组织和文化工作者,必须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密切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方能取得好的成效。

[1] 杨 耕.文化的作用是什么[N].光明日报,2015-10-14(02).

[2] 成 立,成良臣.试论基层文化建设及文化育人策略的实施[J].丝绸之路,2015(20):49-51.

[3] 中央纪委监察部.中国传统中的家规[DB/OL].[2015-05-22].http://v.ccdi.gov,cn/ctig_text//index.shtml.

[责任编辑 范 藻]

On Education by Culture in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at the Basic Level

CHENG Liangchen

(Sichuan Old Revolution Area Research Center,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Dazhou Sichuan 635000, China)

“Education by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roject in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at the basic level.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tactics of “Education by Culture” from its values, ways, connotations and goals.

culture construction at the basic level; tactics of “Education by Culture”

2016-01-10

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革命老区基层文化建设及‘文化育人’研究——以达州市为例”( SLQ2015A-04)

成良臣(1953—),男,四川宣汉人。教授,主要从事中外文化与文学比较研究。

G40-055

A

1674-5248(2016)06-0111-04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育人基层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技术文化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