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娟
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
闫娟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西方文化、大众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出现汉语言文学教学在价值观上的偏离。因此,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需要增强学生对各种文化价值的认知力、辨别力。对此,本文在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对策。
多元文化 汉语言文学 专业教学 素质培养
中国的当代大学生,多出生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是真正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一方面他们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接受着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受到了西方文化、大众文化等价值观念的冲击。但是由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巨大差异,很多学生开始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现代文化及其价值理念,例如:过分看重实用价值而淡化社会价值,缺乏坚定信念与意识,道德价值观沦丧等,这无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专业教学地位的弱化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多元文化间的相互渗透与影响,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也越来越强调功利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地位开始受到诸多挑战。目前,有些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仍旧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其显性应用价值不够明显,专业教育厚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导致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出现了大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欲望降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偏低等情况,这从侧面反映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地位在不断下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临的教学挑战也在不断增多。
2.专业教学模式的固化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来说,很多人认为应该采取母语性教学方式,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所以现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多是对传统教育经验的积累与沿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是选择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缺乏情境性教学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科学应用,这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需求。尤其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随着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也需要加强创新,体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时代性和多元性特征。
3.教学内容的单一化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伴随着多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碰撞和渗透,必然会对文化教育的内容选择带来一些难度。目前,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使用的教材体系,其教学内容可以说主要是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对学生的吸引力相对不足,满足不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很多教材内容以古代汉语知识的教授为主体,对所阅读的材料以名著、名句、名诗为题材,而对现代作品的赏析不足,也常常缺乏与西方文化、大众文化的对比性分析,从而导致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的单一化以及现实应用性上的不足。
4.人才培养上的标准化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很多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主要采取统一化、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学生能够自我发挥的空间太小。但是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应当增强开放性、人文性,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这样才能使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复杂和多变,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1.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随着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改革和调整教育方向,不仅仅要积极承担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需要,还需要兼顾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这样可以有效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社会适应性,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一方面,要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在保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体系能够承载文化培养功能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实际,增加一些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如专业课程可以体现专业深度和传统文化特性,实践课程可以体现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选修课程则可以导入多种文化元素,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素质和特长素质的培养,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同步培养。
2.丰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是相对枯燥的,所以有不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存在抵触情绪和厌倦心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中,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大力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减少教师的硬性灌输和学生的机械记忆,引导学生摒弃那种学与不学都无所谓的学习态度,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方法多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引导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积极转变。其次,教师要树立平等教学思想,积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不要一味充当课堂教学的“权威”,而是要通过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实践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出学生的专业学习潜能,让课堂教学过程更加开放与平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放松和自如。再次,教师要丰富课堂内外教学的方法,即减少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积极融入新鲜元素,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有效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引导学生开展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对比性学习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不能脱离国际文化的大环境,所以在积极传授中国传统文化,让大学生学习和阅读中国古典文学、近现代文学的同时,更要让学生拓展文学作品的阅读范围,多阅读一些外国经典名著,同时与中国同时期文学作品进行对比性的学习,探索中西方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重点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国经典文学作品中对人性的探索和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同时,对于一些消极文化和消极思想要进行批判性的对比与学习,减少自身在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偏颇与主流价值观的背离,确保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的方向。
4.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教学
为了达成“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不能一味强调文化性和理论性,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应用性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实践技能和练笔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写作能力训练是在专业课内容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也是在写作实践和操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写作的创造力和各类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文献资料的检索能力,即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学习需求多渠道搜索学习素材,将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实现知识素质、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的同步培养。
综上所述,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必须结合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人文性、实用性和教育性,激发出当代大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充分尊重学生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1]秦廷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3期。
[2]王彩琴:《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3]李人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美育研究》,《教育与职业》2014年第3期。
[4]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11期。
[5]钟其鹏、黄宇鸿:《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课教学与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以汉语言文学专业课教学为例》,《高教论坛》2010年第7期。
[6]赵一凡:《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间的关联》,《语文建设》2015年第12期。
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