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一性哲学视域下人的存在
——对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中非同一性哲学的理解

2016-04-12 17:09李轶璇
山东工会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阿多诺辩证法客体

李轶璇

(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学院,北京 100875)

非同一性哲学视域下人的存在
——对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中非同一性哲学的理解

李轶璇

(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学院,北京 100875)

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是通过非同一性得以表述的一种批判经验,对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理解,建立在其对于非同一性的理解的基础之上。阿多诺对非同一性哲学的理解是特殊的、差异的和非概念的。本文选择阿多诺对个人存在和自由的理解来阐释其非同一性哲学,明确了阿多诺对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强调,以恢复客体的优先性,清除对概念的崇拜。作为非同一性思想中的人的存在应当消除自身的第一性的主宰力量,将自我复归到原始的客体存在状态,以建立一种全新的主客和平共处的新的主体,使个人的存在不再具有压迫性,而是处在一个平衡和谐的状态之中,还现实的人一个真正的自由。

阿多诺;非同一性哲学;非概念;主体;自由

一、对阿多诺非同一性哲学的理解

自十八世纪笛卡尔、斯宾诺莎建立起哲学体系,开始以系统的方式研究哲学以来,哲学家们便希望寻找到一种能够解释世界的根本法则。康德用“自由意志”来说明人为自身立法,黑格尔则试图将一切哲学包括进他的“绝对精神’当中。哲学家们试图追求一个绝对的出发点,想要创造出一种千篇一律的语言、一种至高无上的概念来描述整个世界。在考察传统的对立面(如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等)时,总是赋予其中一方概念以第一性。然而正是这种想要把世界限定在某一原则之上的“同一性”哲学恰恰成为了阿多诺极力批判的对象。阿多诺认为,根本不存在绝对的第一性,因为“哲学所强调的任何事物都是与它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的”[1],追求纯粹形式化的等同不仅会带来盲从和极权主义,更是泯灭了个体存在的多样性的意义。面对自十七世纪以来确立的理性精神逐渐被资本主义秩序所侵蚀和改变而开始偏离其原本的轨道,理性自身出现了异化这一现实,阿多诺认为单纯的理论批判已是在隔靴搔痒,只有打破同一性的统治机制,重建理性,才有可能实现对现实事物的彻底批判。

据此,阿多诺得出结论:“哲学所追求的秩序和不变性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能的是连续的否定,它破坏性地抵制任何打算赋予世界以‘同一性’从而把世界限定在一个原则上的企图。”[2]这是阿多诺将自己的哲学定义为否定的辩证法的原因。阿多诺把非同一性原则当作他否定辩证法的理论基础,强调被同一性所忽视了的差异性、异质性,个别性与特殊性以及非概念性。

所谓的“非同一性”,并不是单纯的否定行为,也不是彻底的解构和拒绝,而是在同一性基础上并内在于其中的非同一性和差异性,即矛盾统一之中不可调和的差异性,是一种客观的矛盾,是他者对同一性永远的抵抗[3]。笔者认为,在阿多诺看来,同一性只不过是主体唯心主义征服世界的一个理由,是逻辑上的虚构,真正具有丰富内涵的是在这被架空的普遍性之中的特殊性与差异性。阿多诺将哲学比作对“艺术品的解释”,正如一个概念无法概括艺术品中千差万别的独特之美一样,任何客体都不能完全被认识,那些具有概括性的普遍法则的存在充其量也只是“知识提出来的总体的幻象”,真正的哲学不应当只是归类和总结,真正闪闪发光的恰恰是被同一性所统一起来了的对象的特殊性。换言之,他用非同一性重新强调了被同一性的抽象逻辑所掩盖住的对象(客体)的实在性甚至是优先性的存在,“客体绝不是主体的思想产物,而是贯穿同一性的非同一性”[4]。

除了强调差异性和特殊性,恢复客体的优先性,阿多诺明确提出要清除对概念的崇拜,“概念的觉醒是哲学的解毒药”[5]。其实,作为表征自然的一种方式,概念本不该被否定,但若“概念”渐渐脱离与其相互依存的“非概念”,即以“非概念”为中介获得自身的本体性,并错误地上升为一种空洞的支配,“概念”的存在便与其初衷相违背。可以说,所谓“空洞的支配”,就是“一种有绝对本质导引出的虚假的无限性”[6],即阿多诺所反对的概念拜物教,“正是这种无限性将世界还原为命题和同一的抽象本质”[7]。概念拜物教曲解了概念存在的意义,使得本应作为理解世界手段的概念变成了最终目的,掩盖了实际的异质性和非同一性。哲学的任务不应满足于把个别对象归结为一般概念和范畴,而是要用概念语言把很难表述的非概念的东西全部表达出来[8]。真正的哲学就是要否定概念,否定这种绝对,使世界重新恢复多样性。

阿多诺从否定概念的立场出发,进一步提出“真正的哲学一定是反体系的”[9]。这种对体系的批判是建立在非同一性对概念的否定基础之上的。“体系”——这种被阿多诺所批判的整体性、同一性,其实被证明了是与自身的不同一。阿多诺所否定的体系不是具体的哲学体系,而是像概念一样具有本体论意义的体系,即企图概括一切的同一。然而体系的野心超出了它的实际能力,它无法确切地判断自身所包含的内容,即被统一起来的内容是否真正符合当初所规定的那个条件。显然,这种与自身的不同一恰与自身的确定性相背。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整体的规约失去了其作为同一的规定性的意义,也就失去了作为概念乃至是体系的意义,是应当被批判和否定的。

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正是以上面所论述的非同一性(即个别的、特殊的、非概念性的)为理论基础,提出对现有体系的否定,打破传统以开启新的思想意义。

二、非同一性哲学下人的存在

阿多诺对非同一性哲学的论述渗透着其对人的存在问题的理解。在上文的论述中提到非同一性的特征包含着强调客体的优先性这一内容,阿多诺则将对同一性的批判视为对客体的优先性的探索。阿多诺这种对主体和客体间关系的重新认识成为其重视当下人与他人和社会关系的理论基础。

阿多诺所提出的客体优先性,并不是单纯地将客体放在“第一性”的位置上,在他的非同一性哲学下的主客体关系首先需要重新明确主体与客体的属性:“客体虽然只能靠主体来思考,但仍总是某种不同于主体的东西;而主体在天性上一开始就是一种客体。”[10]“我”作为一个主体,在成为某客体的主体之前,也是作为客体存在的,所谓主体,就是在客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基础之上经由意识升华后的存在。既然主体起初是作为客体所存在的,那么它自身就包含着否定自身的特质,因此主体本身也就包含着彼此间相互区分的特质,主体对于客体的强势性也就因此得到了抑制。

对于人的主体性的确立,还有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比较独到。一是费希特的“绝对自我”。费希特否定了康德哲学中悬置的不可知的物自体的概念,给予主体在认识过程中以绝对的主动性,并提出“绝对自我”作为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成为其知识学体系的前提。费希特从绝对自我出发,用绝对自我统一了原本相对独立的主观和客观世界,以此回应了康德那被悬置起来的不可知的物自体。绝对自我实质上是一种自我意识运动,即自我一直处于运动之中,这种“运动”则是事实行动。在事实行动中绝对自我完成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但是这种事实行动与绝对自我的发生并没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换言之,事实行动的发生过程即是绝对自我的形成过程,这种意识活动本身,就是自我的主体性的彰显。在绝对自我的前提之下,费希特强调了主体的能动性,并提出了其知识学的三条原理①以论述自我的意识活动何以可能。二是哈贝马斯通过其交往行为理论将自我与他者关系中的主体性上升为主体间性,这种上升虽然是脱离了实践的对语言交流的强调,但哈贝马斯却是通过这样一种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平等互动获得对自身的认同,实现了主体的绝对自由。

费希特强调的是主体的统一性,为了避免主客体的分裂,直接将客体包含于绝对自我当中;哈贝马斯强调的是主体的平等参与,通过主体间的关系加强主体对自身的认同;阿多诺不同于以往的哲学家或通过弱化客体的能动性或加强客体对主体的依赖性而加以突出,而是采用一种可调和的方式,通过弱化主体的权力意识和对客体的控制性而增加其对自身的认识。人作为社会得以存在的根本力量,其所关注的不应是对其赖以依存的客体的控制和压迫,而是应当消除自身的第一性的主宰力量,将自我复归到原始的客体存在状态,以建立一种全新的主客和平共处的新的主体,使个人的存在不再具有压迫性,而是处在一种平衡和谐状态中。

阿多诺在其非同一性思想中所提出的客体的优先性,并不是抬高客体以弱化主体,其非同一哲学所要打破的就是理性发展到后期的那不具任何实际意义的中心性和强制性,以还原主体所具有的特殊性和自由。现实不想被同一所束缚,阿多诺提出要用非同一来否定同一的第一性和无限性;现实中的人不想被同一所桎梏,因此阿多诺也试图通过否定辩证法还现实的人一个真正的自由。

三、人的存在需要自由

阿多诺强调客体的优先性,其实根本上是想借此来实现主体对自身特殊性和异质性的复归,从而实现对同一的否定。在阿多诺看来,在理性被滥用的社会中,同一性早已将人们现存的自由异化为一种不自由,被重新安放好的主体面临的新的挑战则是如何在这同一的社会之中获得与自身相符的自由。“在这个普遍社会压抑的时代,反社会的自由的形象仅仅生存在被压碎、被滥用的个人特点中。这种自由在历史的任何环节上隐藏在什么地方,是不能一劳永逸地来规定的。作为对压抑的抵制,自由在变化着的压抑形式中变得具体了。”[11]那么,这样一个压抑的同一性社会是如何形成的呢?阿多诺将其归因于商品交换原则。

“交换原则把人类劳动还原为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的抽象的一般概念,因而从根本上类似于同一化原则。”[12]在阿多诺看来,具有特殊性和异质性的人在这一原则下的交换中达成了同一,主体的个性遭到泯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资本主义商品交换和“不宽容任何质的差异的资产阶级法权理想”[13]的强制结构之下,早已简化为了“物”与“物”之间的交换,每一个能思考、有感情的个体只有被化简为一种可交换乃至替代的劳动力商品才能在社会立足[14]。个人被消融于社会总体当中,成为了流水线上零件般的存在,随着社会大潮流机械地前进。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所拥有的自由也是被这同一的社会所规定好的,因此人与社会总体渐渐产生对抗,那被社会所赋予的人的自由便成为了与人本身所矛盾的力量,主体的自由被剥夺。在此社会中,人已经无法如康德所说按照自由意志为自身立法以达到理性自身的自由,在社会控制面前,这种所谓的“思想的纯形式、逻辑说服力的形式”迟早会被判定为不自由。阿多诺点破了这现实中虚假的自由,提出对平等中的不平等进行批判以为人自身的存在谋求自由,因此“作为否定的哲学(辩证法)也即是一种自由的思想,这种自由的思想既不是主体的自我预设,也不是客体的规律,而是基于世界之非同一性的“否定的行动”[15]。

四、结语

阿多诺在《否定的辩证法》中曾说,一旦思想超越思想在抵抗中受到束缚的限制,思想就有了自由[16]。笔者认为这便是阿多诺哲学中最吸引人的一点。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中的非同一性哲学,对于逐渐迷失自我的理性确实是一种强有力的批判性,

其实,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本身就代表一种自由的思维方式,用他自己的话说,“哲学既不存在于理性的真理中,也不存在于事实的真理中。它说的任何话都不服从‘是实情’的有形标准,它关于概念性的论点不服从逻辑的事实陈述的标准,如同他关于实际性的标准不服从经验研究的标准一样。”[17]哲学自身所做的每一次决定,所下的定义、所要表达的观点,其实都是一种自由,它的眼里没有同一,没有应当服从的标准,因此也就没有能够束缚它的限制,也就实现了自由。他之所以如此否定同一性,其实是想告诉世人,真正的和谐不是主体压迫下的强制的同一,而是能够承认并尊重彼此间异质性的可被调和的普遍性。

“意识形态的批判不是某种边缘性的和科学内部的事情,不是某种限于客观精神或限于主观精神的产物的东西,而是哲学的核心的事情:对基本的意识本身的一种批判”[18]。或许阿多诺的哲学本就是反体系的,因此他的否定辩证法也难以称为是种完善的思想体系,这也是许多学者否定阿多诺的地方。但从阿多诺的初衷来看,那对意识形态本原性的批判与否定,那种“主体要寻找反对它的理由的理由”的精神和决心,体现着阿多诺对社会的批判,在根本上反映着一个时代的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更反映出一个哲学家以己之力重建真正的理性的责任与愿望。

注释:

①费希特知识学的三条原理分别为:第一原理是自我设定自我本身即A=A,第二原理是自我设定非我即非A=A,第三原理则是自我在自我之中对设一个可分割的自我与可分割的非我相对立即非A+A=X。

[1][2][5][10][11][12][13][16][17][18][德]特奥多·阿多尔诺 著.张峰 译.否定的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3.3.11.181.262-263.143-144.143-144.16.9.19.

[3][9][15]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57.253.252.

[4][6][7]张亮,冯潇,夏凡,陈硕.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24.234.234.

[8]王凤才.阿多尔诺: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先驱[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5):50-53.

[14]罗松涛.生命的辩证法——基于阿多诺的非同一性哲学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5):117-123.

(责任编辑:韩清恩)

B089.1;B516.59

A

2095—7416(2016)06—0122—03

2016-10-17

李轶璇(1994-),女,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阿多诺辩证法客体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拯救表象
———阿多诺艺术批评观念研究》评介
Δ 9-Tetrahydrocannabinol Toxicity and Validation of Cannabidiol on Brain Dopamine Levels:An Assessment on Cannabis Duplicity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阿多诺对前卫艺术创作技法的批判
作为音乐史家的阿多诺
——论《贝多芬:阿多诺音乐哲学的遗稿断章》的未竞与超越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
转诊率下降背后的“辩证法”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