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瑞君, 陈 波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a.外语系; b.高职教育研究所,广东 揭阳 522000)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的解读与应用
邱瑞君a, 陈 波b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a.外语系; b.高职教育研究所,广东 揭阳 522000)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其健全的管理机制、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很高的社会参与程度对于加快发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基于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学生为主体,采取项目教学法及行为导向教学法等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培训与考核分离,校企共同育人等方面的了解,探索与企业深度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基地的途径与方法。
双元制;职业教育;教育理念;校企合作
德国制造业的发展得益于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为德国的经济腾飞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保证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产品的高质量以及德国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
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于1996年5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①。2014年5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解读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对于加强我们的职业教育改革,办出职业教育特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加强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与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其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
(一)“双元制”职业教育之“双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双元”有多方面的含义。
首先,学生身份“双元”:学生有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过程是学生先同企业签订学徒合同,然后根据学徒的职业,再到相应的学校报到学习,受教育者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实际的生产岗位和培训中心接受职业技能及相关工艺知识的培训,又以“学生”身份在学校接受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教育。其次,师资“双元”:每个学生有两种类型的教师,在学校有系部专业教师进行教学或指导;在企业有专门的实训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再次,学习地点“双元”:学习地点分别在企业和学校,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和实习场地,受训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全部学习时间的70%,企业负责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学生在校以理论学习为主,学校负责解决“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学生在校接受培训时间约占全部学习时间的30%。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元制”的主体,职业学校的教育服务于企业培训[3]。此外,还有管理体制的“双元”:由政府对职业教育进行宏观管理,以及由学校、行业主管部门和生产单位组织实施的三重负责制[4]。这种相互交叉、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为职业教育的实施和完成提供了保证,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利于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动手能力的生产和管理人员。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要素
1.健全的管理机制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管理和运行机制上始终贯彻一致性原则、双元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一致性原则使得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经费投入、专业设置、培训岗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要经过严格规定程序协商解决。双元性原则使得教育界与经济界、企业与学校、职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差异性原则使得不同的职业教育对象能得到不同的鼓励政策。这三项原则有力地保证了“双元制”职业教育持续、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转。
2.先进的教育理念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严格遵循教学规律,秉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保证了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培训目标的职业性、课程设计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考试考核的严格性,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
3.社会的广泛参与
德国的职业教育,除了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外,还发动社会力量(包括同业公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关心、支持并参与职业教育,运行机制中的参与者各得其所:学生有了一技之长,达到了就业的目的;学校完成了理论教学任务,实现了其教育职能;企业保证了其用工需要;行业协会实现了其价值行为并得到了合法的收入。所有参与者形成合力,共同承担义务,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实现德国职业教育的目标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得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企业广泛参与,校企共同育人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教育机构与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和学校、教师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学生同时具有双重身份,这种方式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条件和优势,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技能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人才。
德国的职业学校与培训企业从招生、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开展,到学生的管理以至师资队伍的建设,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校企双方相互支持,密不可分。这种育人方式源于企业的需求,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扩大。企业是学校生存的依靠、发展的源泉,而学校则是企业发展的人才库和技术革新的思想库。
2.工学交替,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核心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为达到“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目标,学校与企业之间在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方面进行充分协调,构建符合企业需要和生产实践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体系[5]。具体体现在宽基础的课程结构、以企业岗位工作任务为课程内容、以企业岗位能力为技能培训目标上,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和综合化特征十分鲜明。同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相比,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能够从企业中学习经营和决策的理念和经验。这种培养模式既培养学生解决某一专业任务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职业能力。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学秉持校企工学交替和多学期分段的组织方式,构建“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具体培养方式主要有两种:“分散”培训,每周在企业进行3~4天的实践培训,在学校进行1~2天的理论学习,“企业与学校”这一培训与学习的比例始终遵循“双元制”职业培训原则;“集中”培训,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在某一时间段集中进行教学培训,通常为3年,其中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培训,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这种组织形式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最大意义在于学生上岗应有的劳动技能,在学生和学徒阶段就已经完成,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3.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必然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活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指导思想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训教学均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启发、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实训教学主要采用项目应用法和行为导向法。在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时时处于中心位置。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更多地是扮演咨询者和组织者的角色。教学过程以工作过程为基础,教师把实际生产中的一些相应技术项目引入教学中,由师生共同确定教学方案并组织教学,学生通过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产生作品提高了综合能力。
4.培训与考核分离,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结合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采用实践技能考试与专业知识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有学习中间考核和结业考核,形式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考试考核以职业资格为标准,考试由行业协会主持,试题也由行会协会拟定[6]。试题内容既有专业知识,也有职业技能,既重视结果的检测,更重视过程的考察,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岗位的合格技工。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已为职业教育领域树立了典范。基于此,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借鉴其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创建了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2014年5月,学院外语系与揭阳市世纪云商创业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设立“世纪云商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开设“世纪云商班”,并按照企业外贸业务员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一起协商制定了2014级和2015级商务英语专业——外贸实务与管理(世纪云商班)人才培养方案,决定开设“外贸电商概论及实务”课程,由企业出资选派阿里巴巴资深专家主讲。校企双方资源共享,文化互通,共同培养就业有技能、发展有后劲、能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跨境电商人才。
(二)教学过程安排和课程体系开发
“世纪云商班”学制为三年,第一、第二学年在学院开展教学活动,主要练好语言基本功,并进行贸易、跨境电商等理论学习,由学院教师承担语言及贸易基本功训练任务,由企业人员作为外聘教师承担跨境电商基础理论教授任务。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在实操中消化理论知识,并获得跨境电商实操能力。学院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授课形式为整班制。企业培训教师采取项目教学法及行为导向教学法,授课形式为小组制(8人一小组)。学生在学院使用全国职业类统编教材,在企业使用校企自编的实训教材。实训教材编写按若干教学单元模块进行设计,并配套有专用习题册、工作记录册和工作评估册等。在考试考核方面,学生统一实行专业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训技能考核,专业理论考试课程为9门,技能考核课程为5门。
(三)校企合作办学与实践基地建设
校企双方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来自企业一线的实践教师开展双向交流活动。合作办学近两年来,外语系6次邀请“世纪云商”及阿里巴巴专家来校为师生举办跨境电商专题讲座,在商务英语跨境电商实训室开展跨境电商平台实操培训。学院外语系选派两位专业教师从2015年3月开始深入企业——揭阳市美橙玩具实业有限公司(揭阳市世纪云商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合作伙伴)进行培训学习,熟悉外贸业务实操流程,培训时间为4个月。另外,学院选派两位教师代表企业参加了广交会,并在会议举办的技能大赛中胜出,获得了好评。
2015年 10月29日,学院在广东美橙玩具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校外实训基地签字仪式暨挂牌仪式。商务英语专业“世纪云商班”学生定期到合作办学企业进行实战PK,并获得企业重奖。2014级商务英语“世纪云商班”28名学生于2016年8月开始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训,从事跨境电商业务。此前,学徒培训合同、劳动津贴、培训方案(手册)等已基本制定完毕。企业培训实行“企业创业扶持资助管理办法”,现已投入培训、实训资金40万元,企业还将为优秀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2015年10月学院外语系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了培训跨境电商人才项目协议书,成为阿里巴巴总部发起的“百城千校、百万英才”的跨境电商人才培育项目的参与者,二者合作共同培训跨境电商人才。截至2016年6月,外语系已有232名学生获得了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等级证书,学院挂牌成为“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基地”,校企双方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资源。
德国的“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社会广泛参与、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学用结合能力。目前,我国已出台一系列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职业教育的机制、体制建设正在不断完善。高等职业院校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招生、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配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考核等方面与企业深度合作,大力培养适应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发展需要的各类应用型人才,真正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注释:
① 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公布,自1996年9月1日起施行.
[1] 严中华.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指南: 基于校企双主体教学企业构建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9.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
[3] 魏晓锋,张敏珠,顾月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92-95.
[4] 亓俊国,庞学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内涵的多维度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11):23-26.
[5]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
[6] 高松.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及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86-88.
责任编辑:张文革
Dual system as the conceptions of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QIU Rui-juna, CHEN Bob
(a.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b.Institu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Jie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eyang, Guangdong 522000, China)
The dual system concep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cts as the main mode of talents education in Germany, which integrates sound management, advanced ideas, high social participation, project- and action-oriented approaches. The training and education are separate, while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re joined together, around which the teaching contents are selected and curriculum designed.
dual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concep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2016-06-13
2014年度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立项项目(2014JYCKY19)
邱瑞君 (1970-),女,广东揭阳人,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1009-4873(2016)05-0016-04
G71
A
陈 波 (1969-),男,广东揭阳人,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高职理论动态、职业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