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北·米丽宏
名医旧史神头村
文/河北·米丽宏
神头村的由来,要上溯到2000多年前。历史上,它历经数次变迁,西周时属邢国,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三家分晋了,又归属赵。一路走来,其历史与扁鹊的名字紧紧相连。
扁鹊,本名秦越人,渤海郡鄚州人(今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镇)。他34岁时来到内丘一带地面,开始周游列国的巡诊活动。先是遇晋国生重病的大夫赵简子,简子不省人事5天,经扁鹊医治不久竟痊愈。赵简子感其恩,以蓬山周围4万亩土地赏赐。扁鹊接受赐封,在蓬山定居,以上山采药、入乡行医为生。后扁鹊到虢国,把“暴厥而死”的虢太子救活,太子康复后便拜扁鹊为师,跟随他一起行医济世。扁鹊的医术,渐渐声动王侯,这使秦国太医令李醯怀恨在心,他“自知伎不如扁鹊也”,就暗中派人杀害了扁鹊。噩耗传到蓬山,百姓悲愤欲绝,虢太子带几个精明能干的人,连夜赶到秦都咸阳,将扁鹊的头颅偷偷抱回,葬于蓬山脚下,并在九龙河畔修盖了庙宇。从此,九龙河两岸的焦家庄、狼家庄合二为一,改村名为“神头”,村后蓬山也改名为“鹊”。
千年旧事,一页页翻过,时光流转,人们对扁鹊的怀念已渐渐衍生成了一种文化;鹊山,神头,扁鹊祠,成了湖北中丘文化一个个亮闪闪的符号。
神头村位于鹊山脚下,它依山势建成,石头房高低错落,西、南、北三面环山。九龙河从村中间流过,将村子生生分成南北两岸,水上有用齐整的大块青石垒成的桥。扁鹊祠就在神头村西,是一片坐北朝南的古建筑群,占地37200平米。背山面水的建筑群顺山势高上去,最上面是三清阁四御殿,最底端是扁鹊祠,其间落差17.2米。历代帝臣官宦、文人骚客、善男信女到这里览胜观光,朝山祭圣,为扁鹊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碣、碑刻。
扁鹊庙创建的最早记录,在《魏书·地形志》。书载:“中丘前汉属常山,后汉、晋属赵国,晋乱,罢。太和二十一年复。有中丘城、伯阳城、鹊山祠。”太和是北魏孝文帝年号,二十一年即497年,中丘即今内丘县。那就是说,扁鹊庙至少在汉、北魏时期就已成规模,而其始建年代应更早,因为被编入志书,说明它在当时已有了很大的影响力。扁鹊庙大规模的修缮,在元代。有史料记载,元初,太医提点颜公天翼“慕扁鹊神应之垂远,思三才得一宁世,奏领钦命,募工鸠材,崇高扩广,前仆后继,倾父子两代之心力,终使庙宇群起,焕然一新”。
看庙内碑刻,鹊山祠的祭祀活动,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由于扁鹊累受朝封,祭奠的规格逐渐升级。忽必烈中统三年(1262年)《祭祀碑》记载:“宣差太医提点许国桢奉皇帝圣旨里致祭五岳四渎,敬谒鹊山神应王祠。”明成化二十三年(1488年)《重修鹊山庙记》碑载:“迄今季春三月,有司岁以典礼从事,远近士女执香币奉牲醴,以致诚悃者争先而趋。”清康熙五十八年(1720年)《重修鹊山后土诸殿碑记》亦载:“至今二千余年,历代褒封,太府岁祭王之……”来祭祀、朝拜扁鹊的人,上至朝廷,下至平民,无所不有。清内丘县令施彦士,曾赋诗记载扁鹊庙会之盛况:“夙闻上池水,今谒鹊王神。榱桷千年寺,牲牢九县人。是真风俗地,况值袱除辰。盛会年年有,何妨听我民。”鹊山庙会历史上规模不凡,现在辐射的范围更大,包括山东、河南、北京等地,每年农历三月庙会期间更是人山人海,场面盛大壮观。
由扁鹊殿西侧角门出去,便是扁鹊墓,一片平整的园林式院落。青冢,松柏,还有皂角,红柳。墓前红柳,是内丘地面最宝贵的树种,偌大县域,惟此一棵。它粗壮葳蕤,已不似灌木。传说,扁鹊乡人从任丘赶来拜祭,带来家乡特色的树种,手植于此。那红柳大约寄托着扁鹊的乡思,年复一年地长高长大,竟成乔木模样。扁鹊一生忠于医业,普济苍生,医德高尚,医精大成,所以不用他要求什么,民间自有民间的表达方式。人们积冢于兹,冢前立祠,岁岁祭祀,而且祭祀活动不断升格,人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经过发展演变,渐成鹊山庙会。现在,每年两次的传统庙会主会期是农历三月初一和十月初一,而这两个时节在我国北方地区恰好都是祭祀先人的日子,扁鹊在民间的地位由此可见。
良相良医,皆是百姓和国家的幸运,历史并不看重一时的卑微显赫,一切自有时间和民心来说话。鹊山神头成就了扁鹊,扁鹊也成就了中丘文化。一个人,一脉文化,一方水土,就这样,相互扶持着走成了一段悠远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