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辽宁·李玉顺
倚门而望是幸福
文/辽宁·李玉顺
小时候,老家对门住着一位姓王的阿婆,年岁很大了,走路时两只手臂总是一摇一摇的,像在跳舞。阿婆有个习惯,遇到天气晴好的日子,总喜欢拿着一个木制的小板凳,倚在自家的红漆门边晒太阳,眼睛却盯着遥远的某一处发呆。我知道,阿婆又在想念她远在外地工作的一双儿女了,便悄悄靠近她,低声问:阿婆,今天真的会有人来看您吗?阿婆瘪了瘪嘴,一脸憧憬地告诉我:等人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只要你在等,心里就不会荒凉……
阿婆的话我似懂非懂,却不再言语,只乖巧地蹲下身子,静静地陪她等上半天。偶尔,我们果真会在夕阳落山的一刹那,开心地等回她的家人。于是,我的衣兜里常会塞满各种漂亮的小吃,那是阿婆的儿女们特意赏给我的礼物。
婚后,我和爱人将自己的小家安在了遥远的省城,因而每年回老家探亲的次数便极其有限。每逢假日来临,一颗想家的心便如雨后的春草般迅速繁茂起来,只得提前买好礼物,然后片刻不停地搭上汽车忙着往家赶。走下大巴车的一刹那,远远地,我总会望见一个羸弱的身影,正倚着家门翘首遥望。那是我的母亲!待她分辨出下车的人里有我时,便迈开细碎的步子,快速向我奔来。眨眼的功夫,她已走到近前,抢过我手中的一样包裹,笑意盈盈地拉我进屋落座,并麻利地从橱柜里端出我儿时爱吃的几样甜点……
多年来,母亲一贯如此,她就如一座古朴的老钟,穿越着岁月的流年,永不寂寞地驻足在故乡老宅的门口,单为迎候我的到来。
时光辗转如梭,如今的我也已郑重迈进不惑的门槛。我惟一的儿子,也在结束求学生涯之后,按照自己的意愿跑到外省的城市去打拼。平素上班的日子,因手头的事务繁多,心里倒不觉得空洞,只有到了月末或节假日,常会无端地想念起他来。虽然短信频发,电话照打,视频里又能常常见面,仍不能真正解我思儿之苦。一旦得知他的归期,我的心便从早到晚再难安稳,洗衣除尘,扫床晒被,买菜做饭。连续几日的忙碌过后,便是一次又一次地站在门口往外观瞧,有时候哪怕是户外的一声汽笛,也会认为那是远方儿子归来的脚步声……待到一路风尘的他突兀般地站到我面前的一刹那,又总是如儿时一样对他端看不止,直瞧得他嗔怒着躲开。年岁渐长的缘故,我的心开始被一种“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的狭隘思想所填满,这或许就是身为人母的矛盾心理吧。
在光阴的挪移中,我终于领悟到,倚门而望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它以血浓于水的朴素形式,将一颗颗漂泊在外的心,不断地唤回到每个母亲的身旁。所以,有母亲安在的地方,便是我们生命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