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芳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人间乐园》的动物伦理观解读
梁芳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24)
摘要: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早期代表作品《人间乐园》探讨了人类与动物的关系,通过描绘抵制狩猎和拒食肉食的动物权利主义者与以狩猎为乐和食肉的人类中心主义者的冲突与对立,凸显了动物权利主义者与道德素食主义者在社会中的艰难处境。作品旨在谴责人类中心主义观对动物生命的残害,意在弘扬跨越人类中心主义的动物伦理观。
关键词:乔伊斯·卡罗尔·欧茨;《人间乐园》;动物伦理观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1938-,以下称欧茨)是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以创造力旺盛著称。2016年英文维基百科上的最新数据显示:自1963年发表《北门边》开始,她已创作出了66部中长篇小说、37部短篇小说集、17部评论集、9部青少年小说与儿童读物、9部戏剧集与9部诗集①。她以丰富的现实题材与高超的写作技巧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古根海姆研究奖等殊荣,两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人间乐园》(A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1967)是欧茨的早期代表作,于1968年荣获美国文学与艺术学院的罗森塔尔奖与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1974年出版了刘以鬯翻译的《人间乐园》中文繁体版本,这也是国内第一部欧茨作品译著,但此书目前已无从寻获。至今,大陆及港台均未出版《人间乐园》的中译本。尽管此书生态思想蕴含丰富,但国外几乎没有从生态视角切入的研究,国内虽有,但专门研究依然空白。本文力图通过解析作品所描绘的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来探析欧茨的动物伦理观。
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是自然与人类关系的一个缩影。长久以来,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统治着人们的思维,野生动物因遭到人类虐杀而数量剧减,生态危机愈演愈烈。欧茨在《人间乐园》中对美国社会狩猎成风、虐杀动物的现象进行了揭露,表达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的痛恨。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斯万,自幼热爱自然,爱读动物学书籍,对人类征服自然与伤害动物的行为非常愤慨,他既厌恶狩猎也拒食肉食,是一位典型的动物权利主义者与道德素食主义者,体现了非人类中心主义观。欧茨发挥她作为现实主义作家的写作特点,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斯万代表的生态中心主义与罗伯特代表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冲突与对立,凸显了动物权利主义者和道德素食主义者在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笼罩下的道德困境,引发了读者对生态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弘扬了生态正义与良知。
一、以狩猎为乐者与抵制狩猎者的冲突
狩猎的历史虽然源远流长,但随着地球上物种的日益减少与濒危物种数量的日益增多,狩猎行为越来越遭到非议。美国生态主义学者加里·沃纳(Gary E Varner)分析了狩猎方式,认为其中之一是为保持宗教文化传统或为获得战利品的“运动型狩猎”。此种狩猎方式是许多生态学家所批判的:“在狩猎中,猎人未将猎物看作有生命的个体,而是将其当作实现心理欲望的手段,这些动物一旦被猎捕,就被抹去了主体性地位而降至客体的地位。”在动物权利主义者看来,此种狩猎方式是人类为了娱乐而置动物的生命于不顾的不道德行为,代表着践踏动物生命的人类中心主义观。欧茨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谴责与对非人类中心观念的弘扬。
主人公斯万敬畏一切生命。他将动物看作与人类平等的生命主体。他思考富人与穷人、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认为动物与人类一样会有痛感,富人与穷人没有本质区别291。在斯万眼中,无论人类还是动物,无论穷人还是富人,他们的生命都弥足珍贵且值得敬畏,这代表了非人类中心主义者的思维方式。
非人类中心主义者在狩猎盛行的社会中不得不面临一些窘境。斯万在父母的逼迫下,为不招致兄弟辱骂以保全自己男子汉名声,被迫踏上了狩猎之旅。当斯万被迫跟随罗伯特去狩猎时,欧茨对他的心理活动进行了大量细致入微的描写,表现出斯万狩猎时的矛盾、悔恨与不安的心情:“他将会永远记住,这是他做的第一件错事。他不得不跟随罗伯特沿着布满沼泽的小径穿过他曾走过无数遍的田地和白桦林。”307被迫狩猎是斯万屈从于环境违背内心的第一步,他在走过无数遍的树林中仿佛迷了路,这种被动和消极充分表明了他内心对于狩猎的厌恶与对被逼迫狩猎的痛苦。
斯万与罗伯特对于被猎杀的动物是否感觉疼痛的观点截然不同。“当一只鸟在空中飞时,斯万准备好射击,但在最后一瞬间,他闭上了眼睛。斯万问罗伯特:‘你认为他们被枪弹射会非常疼吗?’而罗伯特回答:‘他们什么感觉也没有。’”312对于人类中心主义者来说,动物是低级生命,它们感觉不到疼痛,似乎动物的生命就是为人类而存在,人为了自己的娱乐就可以残忍地结束动物的生命,这是人类中心主义者的典型思维方式。罗伯特对斯万的啰嗦很不耐烦,他已经习惯狩猎,根本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也认为没有必要想这些问题。这在斯万看来是非常不人道的,他尊重动物的生命,认为他们和人一样能够感受到疼痛,拥有和人一样的生存权利。当罗伯特擦着前额的汗水耳语:“天哪!所有东西都睡觉或藏起来了,他们似乎知道危险来了,所以躲到了人们的视线之外。”斯万却很高兴,“他希望这些鸟类和动物都睡觉或躲起来,千万不要出现,这样就可以保全自己的生命了。”313斯万与罗伯特对待动物的态度截然相反,一个以践踏动物生命为乐趣,一个以保全动物生命为责任。
目睹动物生命惨遭杀害时,人类中心主义者罗伯特残忍无情,非人类中心主义者斯万满怀悲悯。在斯万眼中,无论是小鸟儿还是鹿儿、鹰儿等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和人类的生命一样都值得尊重。斯万看到动物遭受苦痛,仿佛是自己也遭受到了同样的痛苦,“动物权利主义者具有察觉到非人类动物痛苦的能力,他们注意到动物所遭受的痛苦,这种痛苦是一种以恐惧和焦虑为特征的情感反应,通常与身体的疼痛相联。”斯万正是这样一位动物权利主义者,他对狩猎感到心痛和难以忍受,内心极为焦虑和恐惧,他受到的精神折磨如此之大甚至想到交出自己最喜爱的书或吃毒蘑菇死亡以求得解脱。这与他的兄弟罗伯特不仅对动物的痛苦麻木不仁,而且以毁灭动物生命为乐趣的残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欧茨为这次狩猎冲突所设计的结局看似偶然,实则寓意深刻,她坚信人类中心主义者的残忍与无情最终会给自己招致杀身之祸。饱受刺激的斯万几乎精神崩溃,可意犹未尽的罗伯特却逼迫他射击飞禽。斯万为了救助动物故意没有打中的善良举动招致了罗伯特的破口大骂。于是斯万有意无意地采取了报复行为,既不提醒罗伯特关闭枪支安全阀,又在罗伯特翻越护栏时推了他一把,导致罗伯特因枪支走火而死亡。残忍伤害动物生命的人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欧茨以此影射人类残忍地杀戮动物,最终也会将自己送上灭绝的道路。欧茨赞扬斯万以悲悯情怀对待自然界,如同敬畏自己的生命一样敬畏动物的生命,而且为救助那些生命做出努力,体现了人类的生态正义与责任;同时警告人类中心主义者,“只要人还在残酷地毁灭低等生命,他就绝不会懂得健康与和平。只要人类还在大规模地屠杀动物,他们就会相互屠杀。他播种了屠杀与痛苦的种子,必然把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到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人间无法收获欢乐与幸福”。动物权利主义运动领导人雷根曾提出应“完全禁止商业性和娱乐性的狩猎和捕兽行为”。
二、肉食主义者与道德素食主义者的对立
斯万反对践踏动物生命的狩猎行为,是一位道德素食主义者,主张放弃食用肉食。认为人类没有权利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牺牲动物的生命,因为人类放弃肉食并不会受到什么太大的伤害,还可以从豆制品、蔬菜、粮食、水果中获取营养,但动物却会因为人类的食肉习惯而遭受虐杀,因此“一些人以营养与健康为食肉的借口都非常勉强”。
斯万本性善良,对动物生命充满了悲悯之情。在狩猎途中他看到了那些猎物的悲惨下场:“那些从河里钓上来的鱼,如果走近可看到它们圆鼓鼓的眼睛简直可以照出你的脸,苍白的唇部肌肉被鱼钩撕扯。”311周围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食欲不惜牺牲动物的生命,而斯万幼年就开始读《动物自然史》,他知道每种生物都有价值,比如说鹰吃死去的生物从而有利于地球的清洁。309他认为人与动物都是进化的产物和平等的主体,人类无权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而践踏动物的生命。斯万难以忍受人们捕捉动物为食的残忍行径,对这些鱼和鸡惨遭杀戮的命运充满了同情与痛惜:这些鱼和鸡都是有感觉能力的主体,它们和人一样也能感受到疼痛,人类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它们残忍地杀死,这些思想都体现斯万对动物生命的尊重与怜悯。
斯万看到人们吃肉时感到非常恶心与无法忍受:“‘当你将肉从骨头上撕下来时,你可以看到它是什么样子的……当你咀嚼牛肉时,你是用舌头感觉到的那些肌肉啊。’[3]303只有斯万孤单地坐在那里盯着看,感到胃里翻江倒海地想呕吐。他担心自己嘴里的肥肉、瘦肉与骨头会马上喷出来。在他嘴中,肉组织、软骨块、脂肪、骨头碎渣,都既清晰又活生生的。卡莱拉颤抖着说:‘如果心脏复活在嘴里跳动怎么办呢?’大家都哄堂大笑,里维尔也禁不住笑了。只有斯万瞪着嚼吃动物心脏的卡莱拉,他当然非常生气,但不得不闭口,因为卡莱拉早就提醒过他了。”310这些细节刻画了人们对待食用动物的截然相反的态度,凸显了斯万等道德素食主义者在食肉成风的社会中的困境:如果食肉,会违背自己的道德,产生痛苦的罪恶感;如果不食肉,连母亲都不会理解他,他母亲就曾向人抱怨:“斯万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他跟这里的任何人都不像。”312人类食肉文化的内涵显示了人类征服与控制自然的能力,而这正是斯万所代表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所深恶痛绝的。
西方许多现代哲学家提倡素食主义思想,坚决反对为了满足人类盘中餐的需要而饲养或猎杀动物,认为食肉行为是物种歧视的核心,由此造成动物痛苦的程度超过了人类物种歧视的其他方式,要制止这种做法,人类就必须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22人类为了动物的生存应该选择素食,更应该为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并尽可能避免残忍的行为,道德素食主义者为了结束动物遭受屠杀的命运而做出了很多努力。144-145斯万拒绝食肉,既减少了动物的痛苦,又解决了他对动物的同情心与家人饮食习惯之间的矛盾。恰如沃伦所说:“道德素食主义者之所以选择素食,并非为了健康、经济或环境的原因,而是因为他们认为从道德的角度选择素食是正确的,是他们对所有有感觉能力的动物应当拥有的权利而作出的反应。在他们看来,动物也应当拥有道德地位,因为它们是有感觉能力的生命的主体,它们有道德权,不应当受人们食物来源的影响或文化习俗的影响。”欧茨通过对斯万这个道德素食主义者的塑造,展现了自己关爱动物、敬畏生命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情怀。
三、跨越人类中心主义的藩篱
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是人类精神的痼疾,统治人类长达数千年之久,其思想源头可上溯到《圣经》。《圣经》中关于人类的权利表述为“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种行动的活物”[10],将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在建构动物伦理观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人类是动物主宰者阶段,表现为人类偏袒自己的利益,压制其他物种的观念;第二个阶段,强调动物解放与动物权利,正如史怀泽的动物保护思想所提倡的,动物和人一样,也是生命的主体,也拥有被尊重的权利[11];第三个阶段,生物中心主义阶段,道德关怀的范围扩展到了植物界;第四个阶段,生态中心主义阶段,道德关怀的范围扩展到整个生态系统;第五个阶段,生态整体主义阶段,与人类中心主义将人与自然对立的思维模式不同,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去中心化,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与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事物关系的根本尺度,并以此评判人类的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12]。
跨入现代工业社会,人类中心主义观念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一阶段,“人与土地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前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如今却成为自然的开发者”[13]。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危机愈演愈烈,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戕害,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因此成为许多生态文学家批判的对象。要缓解和消除生态危机,人类必须跳出自我中心的苑囿,从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去考虑问题,并以这样的观念约束自己的思想与行为。
在《人间乐园》中,欧茨淋漓尽致地抒发绿色情怀,尽到了一位现实主义作家的责任,“把最恶劣的描写出来, 让这个时代最邪恶、最恐怖的可能情况深入人们的意识,这样问题就能够得到处理而不仅仅是令人害怕。”[14]欧茨透视了美国19世纪早中期人类与动物的关系,表达了对生态危机的关注与忧虑,谴责了残害动物生命的人类中心主义者,并通过刻画动物权利主义者与道德素食主义者斯万这一形象,弘扬了敬畏动物生命的理念,力图跨越人类中心主义的藩篱。
注释:
①关于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系列文学成就,取材于维基百科,网址为https://en.wikipedia.org/wiki/Joyce_carol_oates.原文为英文,选入本研究时对内容进行了提炼并翻译成汉语.
参考文献:
[1]GARY V.Is Nature’s Interests? Interest,Animal Rights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100-101.
[2]MARTI K.Eco-feminism and Deep Ecology:Reflections on Identity and Difference.San Francisco:Sierra Club Books,1990:134.
[3]OATES J.A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New York:Modern Library,2006.
[4]KENNETH S.The Caring Sleuth: Portrait of an Animal Rights Activist.Beyond Animal Rights.New York:Continuum,1996:133.
[5]PETER M.Nature’s Web:An Exploration of Ecological Thinking.New York:Simon Schuster Press,1992:70.
[6]睿根,汤姆,彼得·辛格.地球也是它们的.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3.
[7]STEVE S.Food for Thought:The Debate Over Eating Meat.New York:Prometheus Books,2004:11.
[8]辛格.动物的解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9]KAREN W.Ecofeminist Philosophy:A Western PersPective on what It is and Why It Matters.New York:Rowman & Little Field Publishers,2000:128.
[10]DIETER H,ROSEMARY R.Christianity and Ecology:Seeing the Well-Being of Earth and Humans.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136-137.
[11]史怀泽·阿尔贝特.敬畏生命.陈泽环,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47.
[12]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生态文学研究概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97.
[13]LYNN W.The Historical Roots of Our Ecologic Crisis,From The Eco-criticism Reader: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 .Athens: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96:6-14.
[14]JOYCE O.New Heaven,New Earth:The Visionary Experience in Literature.New York:Vanguard,1974:13.
责任编辑:张文革
A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animal ethics inAGardenofEarthlyDelights
LIANG Fang
(School of Chinese,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24, China)
Abstract:Joyce Carol Oates is a modern American author, and her A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animals. Oates describes the conflicts between hunters and persons who boycott the hunting and opposition between meat packers and vegetarians, which highlights the predicament of animal right activists and ethical vegetarians in the society. Oates aims to not only condemn the anthropocentrism ecological ethics which deprive animals of their lives casually, but also make great efforts to promote the ecological ethics of non-anthropocentrism.
Key words:Joyce Carol Oates; A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 animal ethics
收稿日期:2016-04-10
基金项目:2016年度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xj2016055)
作者简介:梁芳(1975-),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2014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石家庄市艺术学校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西方文学研究.
文章编号:1009-4873(2016)03-0044-04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