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走转改”提升媒体的影响力

2016-04-12 07:44:47冯利军
数字传媒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走转改文风新闻记者

冯利军

锡林郭勒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026000

坚持“走转改”提升媒体的影响力

冯利军

锡林郭勒广播电视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026000

各新闻单位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提升了新闻从业人员的责任感、事业心和业务素质。大量关注人民生计、百姓生活的鲜活新闻,涌现到受众面前,令人耳目一新,增强了新闻作品的感染力、吸引力,提升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影响力。

“走转改”新闻记者媒体

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实践活动中,广播电视媒体结合自身实际,坚定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进行新闻报道的工作理念。广大新闻工作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秉持深入实践的工作作风,树立了媒体良好的形象,展示了新闻队伍的良好精神面貌和迷人风采。同时,这项新闻实践活动加强了新闻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提升了新闻从业人员的责任感、事业心和综合素质,提升了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

一、持之以恒使“走转改”成为媒体常态

通常,最生动、最鲜活的新闻资讯都来自于基层。广播电视记者要把镜头对准群众,把话筒递向群众,只有和群众打成一片,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新闻素材。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到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之中,才能知道百姓所求,体会百姓冷暖,创作出真实可信、富有特色、感染力强的新闻作品,从而有效提升新闻节目的水平,让群众想听想看、爱听爱看,从而与受众产生共鸣,提升广播电视媒体的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新闻记者只有深入基层,才能写出更多真实反映社会发展状况、群众生产生活状态、百姓心声诉求的鲜活稿件。

锡林郭勒广播电视台推出“走千村万户,讲精彩故事”助力十个全覆盖媒体记者基层行活动。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寻找亮点,讲感人故事,用最真实的故事、最生动的语言把基层建设的巨大变化和农牧民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不能只是走形式、摆样子,敷衍了事。而应该成为一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积极主动去做好的工作。现在有些单位年轻的编采人员比较多,对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了解的不够,经历的不够,同时,各个媒体单位在认识和经费上存在不足,使记者下基层进行采访的机会少之又少,从而造成记者对基层群众缺少深入的了解。走基层就是要让编辑记者深入群众之中,聆听他们的呼声和意愿,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这样编辑记者才能明确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任务,才能做一名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新闻记者到基层,扎根到群众中,和群众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共同学习,了解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在具体的新闻采访中,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向群众请教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群众的视角观察问题,用群众接受的方式叙述观点,用平实的语言讲述故事,切实把群众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措施体现到新闻宣传中。

深入基层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转变观念,把自己摆到群众位置,亲身并认真体验每一个新闻事件,在基层这片广阔的天地中,书写百姓的生活,反映群众心声,传达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亲和力和感染力。同时,记者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语言、风格进一步创新节目内容,使新闻作品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得到受众的认可。

二、在“走转改”中提高新闻队伍素质

媒体开展的“走转改”实践活动,使来自基层的新闻报道明显增多,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不断加强,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走转改”活动也提升了新闻队伍的素质。

(一)有利于新闻工作者增强政治素质

较强的政治素质、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政治方向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在基层中,新闻工作者可以随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实施的情况。新闻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了解和掌握这些社会生活知识,最重要的是勇于实践。到实践中学习,到人民群众中去汲取营养,在具体的生产和生活中调查研究,去发现问题、反映问题,为群众提供最好的新闻作品。只有扎根于群众和基层的新闻作品才真实、厚重、令人信服,才能有较强的号召力、影响力和感染力。记者的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作风和文风、观念和理念等方面不断提高,才能使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在宣传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中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有利于培养新闻工作者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品质

新闻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只有经常深入基层进行采访,才能掌握大量一手素材,撰写出有分量的新闻稿件。一些基层群众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他们的感人事迹也时时刻刻感染着新闻工作者。记者应该深入基层、走进群众,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听取群众的声音,拉近和群众的距离,真正把群众当作最信任的朋友,推心置腹与之交流,才能赢得基层群众的认可和喜爱。

(三)有利于提升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理念

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记者切实感到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把镜头和话筒对准群众,才能获取生动、丰富、真实、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提高了新闻记者发现新闻,扑捉新闻的能力,使新闻稿件更多的来自群众、关注民生,新闻报道更加的真实可靠、深沉有力,从而真正发挥好舆论引导的作用。

三、在“走转改”中树立正确的新闻观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新闻实践活动,也是对新闻工作者的一次历练,有利于他们职业素养的提升。媒体开展的这项活动取得了实效,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真正走进群众的生活,真切感知群众的内心,亲身体验社会改革发展的状况,提升了舆论的引导力。

新闻工作者要站稳立场,始终把群众作为新闻服务的对象和表现的主体。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新闻记者走出办公室,深入到百姓的生产生活之中,满怀对群众的深情,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倾听他们的呼声诉求,真心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采访作风采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从而赢得受众、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最能够感动广大受众的,往往是百姓话题和群众声音。深化“走转改”,创新表达方式,才能使新闻报道更加鲜活、更富激情、更具真实感和现场感。同时,用百姓的视角看问题、用群众的语言讲故事,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用心感受,不能蜻蜓点水,通过自己的新闻作品体现出作风的转变和文风的改进,实现新闻传播的最佳效果。

新闻工作者通过在基层的新闻实践活动,意志得到了磨练,世界观得到了改造,党性得到了锻炼,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走转改”实践活动让新闻工作者坚定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高了对新闻规律的认识;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的情感;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通过报道基层干部投入于火热的生活之中的感人事迹、农村牧区在生产生活及精神风貌方面发生的可喜变化、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日益亲密的体现,极大的增加了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广大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年轻的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让“走转改”成为一种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成为新闻工作的常态。在基层上好课、练好功,使新闻宣传工作真正走进老百姓心灵深处,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责任编辑:孟宪超

G214

A

2096-0751(2016)02-0002-02

冯利军锡林郭勒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

猜你喜欢
走转改文风新闻记者
河下:文风厚重的“进士之乡”
华人时刊(2023年19期)2023-11-16 12:32:12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宝藏(2020年4期)2020-11-05 06:48:12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中国公路(2017年14期)2017-09-26 11:51:42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中国记者(2016年4期)2016-12-20 09:48:35
对“走转改”活动常态化的几点思考
故事细节语言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08:08
对电视新闻节目“改文风”的几点思考
新闻传播(2015年4期)2015-07-18 1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