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必备的新意识

2016-04-12 06:16:50张玲
韶关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期刊意识

张玲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部,广东广州510282)

数字出版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必备的新意识

张玲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部,广东广州510282)

数字时代,科技期刊的经营模式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传统编辑应当转变观念,打开视野,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树立服务意识与营销意识,完成个人与期刊在这场变革中的成功转型.

数字出版;科技期刊;编辑;新意识

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对内容进行编辑加工及产品呈现,并通过网络加以传播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它的实质是数字媒体经营,是用数字技术和思维进行出版.近年来,数字出版技术已经影响到我国出版行业各个领域,科技期刊也不例外.数字出版技术对科技期刊的影响主要包括:(1)缩短论文发表时滞,加快科技成果传播速度.(2)丰富出版形式,增强读者/用户阅读体验.(3)创造新的盈利模式.(4)符合现阶段读者/用户阅读需要.我们每一位科技期刊编辑都应该积极应对这场变革,适应新的环境,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并且形成新的出版意识和思维方式,以便更好地为期刊和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具体来说,笔者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在数字出版这个大环境下必须具备的新意识包括创新意识、营销意识、服务意识和学习意识4个方面.

1 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就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且获益.具体到数字出版这个大环境下,创新意识可以体现为积极尝试数字优先出版、开发期刊应用程序(APP)等.这里说的数字优先出版不是预出版,不是将目录或摘要提前发布;真正的数字优先出版是一种正式的出版形式,出版后不能撤销,每篇文献都有一个唯一的数字对象标识符(DOI),并且与印刷版文献一致,永不改变,以此作为电子文献的身份标识,为日后检索文献提供依据[1].笔者2014年有幸参观了美国优秀期刊Neurology(SCI收录期刊,近6年影响因子都在8分以上)编辑部,对其数字出版模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以数字优先出版为例,该刊编辑部所有确定录用的文章都将第一时间单篇上传到网上(不用等待一期杂志编排完毕,相比纸质版可提前2周左右),平均2~3天更新一次,而且一定是全文上网,附有DOI号.唯一与纸质版不同的地方在于,纸质版文献最多可包含5个图表,在线版本则不做限制(因为无需考虑成本及页数限制),甚至可上传原始数据,以增强文章可信度.反观国内,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自2010年10月正式启动以来,与之签订优先出版协议的期刊已有1 429家,占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总数(8 462家)的16.9%[2],但这1 000余家期刊编辑部真正实现了及时上传的寥寥可数,同一时间仅能在知网数字优先出版平台上浏览到5篇文献.

创新意识不够还体现在忽视APP的开发.随着网络条件、电子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已经较少阅读纸质版文献,而是更热衷于通过电脑、iPAD甚至手机进行阅读,APP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国激光杂志社的APP可谓一个成功案例,其界面清晰,操作简单,集文字、视频等为一体,囊括了该杂志社旗下7本期刊,用户既可以浏览到这7本期刊中最新的文献,又可以掌握期刊编辑部、行业发展的相关信息,而且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随意浏览,所以几乎每篇文献都有数十次甚至百余次的浏览量,集聚了一定的人气.除此之外,《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心血管杂志》等期刊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推出了iPad版APP.但总的来说,APP普及程度不高,有待各期刊社进一步引起重视.

2 营销意识

过去传统出版环境下,因为经营机制等原因,编辑出版人员对期刊的营销、推广并不重视.而现在,随着出版环境的改变,市场竞争的加剧,编辑出版人员必须增强期刊的营销意识,积极树立期刊品牌形象,进而增强期刊的经济效益.这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借助社交媒介进行推广.社交媒介已成为信息传播和资讯获取的重要平台,如国外的face book,twitter,google plus,以及国内的微博、微信平台.Facebook现在的注册用户数已超过10亿,且用户规模仍在持续增长[3].微博在我国最具代表性,据DCCl统计,我国微博用户数已经趋近网民数,19岁及以上网民中,微博用户的渗透率近90%[4].还是以Neurology为例,该刊编辑部指派专人负责在上述3大社交媒介进行期刊的推介与宣传,内容包括发布文献链接,专家/编辑点评,以及与作者进行互动等.其中光Face book上关注他们的用户就达到了数万人之多,互动交流也非常活跃,不时有作者在上面对杂志内容进行反馈,体现出用户对期刊较强的关注度与喜爱度.国内方面,截至2012年,在新浪微博上开通官方微博的期刊已达1 000多家,但其中大多数为大众类期刊,学术期刊仅52家[5].微信业务相对发展较快,以医学期刊为例,已有《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等若干家杂志开通,而且除了实现文献推送、介绍行业发展资讯外,还添加了延展阅读、按需阅读等功能,用户口碑较好.

如果说期刊的推广、客户的吸引是期刊营销的第一步,那么,第二步就是期刊的盈利了.在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前提下,创收是期刊社的一项重要任务,所有的编辑出版人员都应该具备这个意识和能力.数字出版环境下的营销方式包括以下几种:在线下载收费、互联网广告、线下活动盈利、数字化产品销售盈利.在线下载收费无需多言,万方、知网等数据库现阶段就在采用这个方式盈利,如何处理与数据库之间的盈利分配是关键.互联网广告目前投放量不大,但不失为一个发展趋势.随着纸质版销售量的不断下滑,原本投放在纸媒中的产品广告均可以考虑以电子版的形式穿插至数字版本中,而且广告形式可以更多元化,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可以被采纳,广告效果有望提高.第三种,组织线下活动盈利,可以包括举办专题讲座(可以围绕期刊专业方向,也可以围绕科技论文写作方向),学术会议/沙龙,以及对国内外知名期刊社、医学科研机构的参观、培训活动等等.期刊社应该充分利用掌握的专家资源,发挥科研部门、专家及读/作者之间的桥梁作用,而不仅仅局限于论文的发表工作.最后,数字化产品销售盈利.这里的数字化产品主要指的的是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产品,以及电子数据资料等产品.科技工作者论文撰写或科研成果申报等过程中常常需要用到大量的数据资料,期刊社如果将相关数据分门别类整理出来,或者委托数据库公司进行分析整理,必将拥有较大市场.而多媒体产品则包括创新的手术术式录像、建模方法的演示,以及会议、讲座、培训等视频,都可以通过售卖版权获得盈利.

3 服务意识

除了盈利,编辑出版人员还应该树立服务意识.出版业现在正在从传统单向经营模式向双向、互动式服务模式转变,期刊编辑必须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及服务品质,实现以服务为导向的出版,才能适应新的要求[6].部分领先的期刊社已经开展的服务形式包括文献推送服务、文献的校阅及评价服务、查询文章的链接、论文再版服务、数据统计、定制最新目录邮寄,以及为作者、读者提供按需印刷服务、定制期刊等[7].这些服务一部分可以帮助用户更便捷地了解期刊社的最新文献刊发信息,一部分可以协助用户更好地完成自身科研创作活动或成果展示活动,但无论哪一项,均可以增强用户对期刊社的关注度及好感,即用户黏性.举个例子,2009年3月,美国《时代》周刊创办为读者量身定制了一份“自助”杂志《我的》.读者可从《时代周刊》、《体育画刊》、《美食与美酒》、《返璞归真》等8种杂志中任选5种,挑出自己感兴趣的栏目重组成一本36页的杂志免费订阅,总共有56种选择方式[7].《中国激光》杂志社为作者提供论文速报功能,一旦出版平台发布论文,即立刻给作者发送邮件,作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得知自己论文上网的消息,获取论文相关信息.而且以月为单位,生成一期《光电信息月报》和《光电论文月报》,根据读者订阅情况和选择的关键词,通过文献推送服务,发送到读者的邮箱[8].按需出版方面,知识产权出版社是国内最早开发此业务的传统出版社,现已特别成立北京中献拓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按需印刷业务[9].以上事例说明,增强服务意识,以多种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已经被不少期刊社所重视,已成为新形势下转变观念的重要内容.

4 学习意识

现代社会,竞争不断加剧,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数字出版作为一门结合文化、技术与商业的新兴产业,更加需要大量综合掌握出版版知识、IT技术及营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出版编辑人员在具备传统的编辑策划能力之外,同时熟练掌握电脑、网络技术,以及敏锐的市场观察能力、商业运作能力.具体来说,迫切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包括:(1)深度标引知识.即对概念、词汇、知识点等进行深度标引,编辑、校对引证等,以便文献在海量信息中被检索到[10].(2)数字化产品设计能力.数字化产品不同于纸质期刊的排版、印刷,它有着形态上的多样性,我们应根据用户需求和资源特点进行数字化的产品设计,已达到更好的销售目的.例如期刊的APP,软件研发人员能够完成功能的开发,但是界面的设计、产品结构的调整,编辑出版人员必须参与进去,因为后者才真正了解行业及用户的需求[11].(3)新的行业标准/规范.国家就数字出版出台了相关标准或规范,编辑出版人员应该及时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工作[10].

数字出版浪潮给出版业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纸媒出版到多媒体出版,编辑角色将发生重大转变,及时转变意识、调整思路是顺利完成这一转型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职业素养,方才有望抓住这次机遇,在这场变革中站稳脚跟,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1]姚戈,王淑华,王亨君.大数据时代DOI的应用意义与中国科技期刊应用现状[J].编辑学报,2014,26(1):63-65.

[2]周桂莲,杨智全,华千勇,等.农业科技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现状与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56-158.

[3]明煜.Facebook用户数量突破十亿[OL].[2012-12-09].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20121004/222413292425.shtml.

[4]余世英,陈芳芳,明均仁.大众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探索[J].出版科学,2013,21(3):90-93.

[5]马勇,张伟伟,赵文义,等.学术期刊微博化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2,(11):104-107.

[6]蔡琳,王跃军,王琴玲.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应增强为作者服务的意识[J].编辑学报,2014,26(2):175-177.

[7]赵宇,赵锡平,丁嘉羽.多媒体融合环境下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质量提升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2):237-239,242.

[8]邓迎,郑继承,童菲,等.中国光学期刊网数字出版服务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5):951-954.

[9]郑爱玲.传统出版社数字出版现状与发展策略[J].科技与出版,2013,(5):82-84.

[10]王异.科技出版数字化转型中的探索——管窥科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实践[J].2013,(6):7-10.

[11]徐红星.论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守门人地位[J].编辑学报,2014,26(5):481-482.

New Consciousness by Editors of Sci-tech Periodicals Facing Digital Publishing

ZHANG Ling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medicin,Zhujinag Hospital,Souther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82,Guangdong,China)

During the digital publishing age,the management model of sci-tech periodicals are changing greatly, traditional editors should change the ideas,open the eyes,create actively based on learning continually,and establish the 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marketing consciousness,so as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in the new times.

digital publishing;sci-tech periodicals;editors;new consciousness

G236

A

1007-5348(2016)12-0060-03

(责任编辑:邵晓军)

2016-11-04

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期刊出版人才培育项目.

张玲(1979-),女,湖南长沙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部副编审;研究方向:期刊数字化出版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期刊意识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问答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