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祯文
(绍兴文理学院 元培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行业人才进课堂”:独立学院课堂教学与人才市场对接的路径探索
刘祯文
(绍兴文理学院 元培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通过多元方式,课程对接行业;整合校企合作资源,推进产教融合;细化课程对接行业流程,完善相关机制的实践,对独立学院在“行业人才进课堂”以及对接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独立学院;课堂教学;人才市场;“行业人才进课堂”
高等教育的新形势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课堂教学与人才市场对接,成为高校发展的应有之意[1]。独立学院区别于其他高校,有其发展的独特性。
(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特殊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的不断更新,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比其他本科高校更具区域性[2],独立学院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变革势在必行。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直接对接行业,专业设置和具体行业紧密相连,学生进入某个专业,经过四年的专业训练,由对专业的一无所知到成长为行业中的专业人士,整个过程需保持与行业最新发展态势的良好对接。对此,将在社会机构、企业担任某职务的行业人才请进课堂承担一定教学任务,用行业、企业文化影响学生,让学生深入了解专业发展,进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但可进一步推进校企间的合作,更大程度上将促进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独立学院课堂教学的应用性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其课堂教学更侧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独立学院的课堂教学相比高职高专学校更具理论性,相比其他本科高校又更具实践性。进行课堂教学与人才市场对接的路径探索与实践,创新传统课堂教学是独立学院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传统的高校课堂通常以专业化学科理论知识体系作为教学内容的单一组织,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独立学院课堂教学方式进一步丰富[1],尽管时下慕课的发展已让很多高校课堂发生了一些形式上的变化,但独立学院课堂教学“满堂灌”的情况仍较为严重。因此,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要进行多元的课堂教学探索,要建立开放的课堂,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课堂教学提供便利,善于捕捉社会发展的敏感信息,让学生全面了解市场、了解行业信息,真正具备社会所需人才的专业素质[3]。
(三)社会发展及人才市场的新需求
独立学院要在本科高校中站稳脚跟,必须发挥其独特性,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广泛联系本地区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拓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形式,拓宽校企合作的领域。独立学院的生源状况、培养目标、师资力量决定了其发展需要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和服务行业的能力,立足市场需要,放眼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进行素质培养[4],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将具有规范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行业人才请进课堂,可以弥补独立学院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不足,形成“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从而加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就业市场当中具备竞争能力。
将行业人才请进高校课堂,尤其是独立学院的课堂教学中,是独立学院探索校企合作的新形式,是独立学院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开放课堂教学,瞅准市场需求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将行业人才请进课堂为学生进行授课,可实现学校、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三赢:第一,改善高校课堂现状,突破传统课堂中单一的校内教师授课形式,促进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发挥企业与高校各自优势[5],有利于建立多元化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第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丰富人才培养路径,有利于促进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来源的渠道,将某领域行业专家的经验指导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行业发展态势,了解行业所需的人才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第四,拓宽教学渠道、拓展教师教学方式,让教师有的放矢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及进行多层次的教学反思。专业教师和行业领域中的专家各有所长,他们之间的共同协作,可成为讲授和指导的优化组合[6]。
将行业中的人才请进课堂中进行教学,可让学生的视野不只停留于课本的单一化教学,更能拓展他们的行业视野,是对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和对传统课堂形式的进一步探索。
随着浙江省应用型试点高校的申报成功,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积极应对课堂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的时代变化[7],探讨共享课程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需要出发,根据“全程育人”[8]指导思想,在传统课堂中引入行业一线人才授课的环节作为“理论与实践”、“专业和行业”、“学校和企业”互动的契合点和抓手,积极探索有效的校企合作方式。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自2015年起推出“行业人才进课堂”的实践,探索高校课堂与行业的融合,构建“行业人才进课堂”制度体系,完善“行业人才进课堂”的管理流程,以教务处为主导,系部具体落实,采取申报、审批、宣传、举办、报道等方式将更多、更有影响力的行业人才请进课堂,建立了学校与行业相沟通的互动平台。
(一)探索多元方式,课程对接行业,以三种方式推进行业人才进课堂授课
1.以讲座方式进行授课,结合相关专业课程,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让学生全面的了解行业动态,在一定程度为学生今后就业提供大量可参考信息;
2.校外兼职教师,每周一次,计入学分进行授课。此种形式是由行业人才独立完成一门课程的专业授课,这类教师实际上即为学院的“双师型”教师,他们不但将专业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将规范的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
3.特定课程授课,引进行业人才进行若干课时的课堂教学。在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专业教师负责理论部分,由行业人才进行几次实践部分的教学,行业人才将学生带到企业现场进行参观、实践,让学生直观了解相关专业内容。
(二)整合校企合作资源,推进产教融合,以合作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2016年3月,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开展与浙江省震元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共育人才培养,组建“震元班”,力争将此班建设成为“适应速度快、专业素质高、技术能力强、具有发展潜质和务实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震元班”中开设一门专业任选课《震元文化》,课程由震元股份有限公司的专业人士进行授课,加强与行业、岗位市场需求的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多行业中的细节问题和真实案例,让尚未有行业经历的学生有切身的体会。
(三)细化课程对接行业流程,完善相关机制,以制度化为高校课堂与人才市场对接奠定基础
“行业人才进课堂”工作的开展采用联系人制,学院各系由确定的联系人进行相关工作的组织、宣传,各系专业教师根据本系专业情况联系相关专业的行业人才,由各教研室讨论决定邀请何种行业人才并具体到人,确定后报至教务处,由教务处统一审查,研究讨论,以确定工作安排并反馈至各系,每次讲座或授课开展的通知和活动结束后的相关报道都经由学院网站、教务处网站及各系网站分别宣传。经过不断的积累和探索,建立了行业人才专家库,并不断更新和充实相关行业人才专业的基本信息。
经过近三个学期的实践探索,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行业人才进课堂”的实践探索已发展为全员性的学校行为,共邀请了来自不同行业的近百位专家为师生进行讲座、授课,每个学生都是此项工作的受益者,每个教师都参与到此项工作中,随着此项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多元方式的推广,受益范围仍将大幅度增加。“行业人才进课堂”的积极实践与探索为学生提供现场感的教学情境的教学观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校内教师与行业人才共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共同组织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更多学生了解到行业发展趋势,认识了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建立了基本的职业规划,构建了对行业人较为全面的认识。此外,以“行业人才进课堂”形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对于建立宽渠道的校企合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拓展行业专家授课领域,探索多部门联合推进。可将行业人才的授课范围进一步延伸至招生工作,将创业成功、行业领域优秀的人才请进课堂,引导在校学生了解行业需求、提早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提高学生择业的意识和能力,切实拓宽就业渠道,树立就业品牌,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从业能力。还可与学工一线共同协作,将本校已毕业的行业人才请回学校,为在校学生提供职场经验,与在校学生进行经验交流,为学校发展提供建议。
(二)建立长效机制,让企业文化走进课堂,进一步推进校企融合。将“行业人才进课堂”进一步展开,可组织学生到企业定期进行调研,或组织学生建立以行业人才为指导的企业文化体验团,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在企业工作真实环境中的基本态势。另外,还可联合与学院专业设置针对性强的企业举办以企业冠名的科技竞赛等多种活动[9]。
(三)实现教学资源的效益最大化,系统安排与管理,将行业人才授课全程录像,进行系统安排,与慕课(MOOC)相结合,将录制视频进行后期的整合与分析,使此项工作成果和课程资源长期保存,并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此外,还可根据企业岗位技能和综合技能要求,制订并完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比例、顶岗实习等安排,保证教学计划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对接[10]。
(四)颁发行业专家指导证书,形成校内校外人员激励机制。充分利用行业人才资源,形成长效机制,为行业人才颁发行业专业指导证书和授课视频,让行业人才在此项工作中更加有归属感,从而利于今后的工作开展和校企合作。此外,进行专家库的进一步完善,定期组织活动和进行联络,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让进课堂授课的所有行业人才能够长期有效地指导学生。
(五)制定“行业人才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形成较为固定、能够延续、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进一步精干“行业人才进课堂”联络人队伍,健全行业人才的选择,完善相关制度要求及规范。
总之,将行业人才请进独立学院的课堂,是独立学院进行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的积极探索,是学校和企业按照行业标准展开的进一步合作,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对于促进独立学院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逐步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对实现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有重要意义。
[1]黄信瑜,宋思根,刘平.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创新需实现“四化”[J].江苏高教,2015(1):70-73.
[2]肖玮,程向阳.独立学院应以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J].江苏高教,2012(4):112-113.
[3]刘舒婷,崔立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独立学院“有效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7):120.
[4]张耀珍,王志军.基于市场需求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5,35(9):50-52.
[5]彭静.“企业专家进课堂”——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营销案例分析》课程改革研究[J].时代教育,2013(7):32-33.
[6]董丽颖.请企业进课堂: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创新探微[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31(6):80-83+89.
[7]梁书杰.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独立学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8):234-235.
[8]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中共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委员会.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关于“全程育人”理念下深化应用型建设的实施意见[Z].2016—02—20.
[9]任焕茹,刘小宝.关于高职院校企业文化进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4(3):80-83.
[10]贡亚丽.与时俱进,探索创新校企融合新举措——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5(1):77-80.
(责任编辑 鲁越青)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Docking Path Between Classroom Teaching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Human Resources Market——An Illustrative Analysis of “Introduction of Industry Professionals to Classrooms” in Yuanpei College
Liu Zhenwen
(Yuanpei College,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The paper conducts a profound probe into the “introduction of industry professionals to classrooms” facilitating the docking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nto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This can be achieved by combining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with industries through multiple methods, integrating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promote the fusions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specifying the procedure of the docking of curriculum and industr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actice of related mechanism.
independent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human resources market; introduction of industry professionals to classroom
2016-05-01
2015年绍兴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刘祯文(1988-),女,内蒙古满洲里人,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10.16169/j.issn.1008-293x.j.2016.12.003
G648
A
1008-293X(2016)12-0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