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摄影疗法”的理论探讨

2016-04-12 04:33许如聪
视听 2016年9期
关键词:摄影者心理治疗负面

□许如聪

关于“摄影疗法”的理论探讨

□许如聪

当前,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摄影是一项特殊的审美艺术活动,对治疗人们的心理问题具有特殊的功效。本文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摄影疗法”的心理依据、生理依据及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摄影疗法;心理健康;精神障碍;审美;人际关系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公布,全世界每10人中约有1人存在精神卫生障碍,每年有80万人死于自杀,即约每40秒钟死去一个人。然而由于人们对精神疾患存有耻辱感,这使得人们不愿求助。摄影是一项特殊的审美艺术活动,对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状况能够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

摄影疗法也称摄影心理治疗,是艺术疗法的一种,分为PhotoTherapy和TherapeuticPhotoTherapy两个方向,可翻译为“影像治疗”和“治疗性摄影”。“影像治疗”指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在正规的心理治疗过程中,将特定的摄影作品(多与来访者有关的家庭影像或个人快照)作为治疗工具,使来访者得到心理治愈和心理改善。“治疗性摄影”指个体或个体作为某一团体或组织成员所自发进行的与摄影有关的活动。在整个摄影活动中,没有专业治疗师或咨询师的引导和参与。

一、摄影具有心理治疗功能

近些年,媒体经常刊登“摄影疗法”的报道。2012年9 月4日,香港文汇报报道了摄影具有心理治疗功能:“香港心理卫生会今年初为22名精神病患者提供‘摄影治疗’,发现24.6%患者的精神病征状有显著改善,提升自信。有参与该计划的精神病患者表示,摄影让她变得开朗,增加与亲友聊天的话题,扩阔社交圈子。”2011年9月22日,楚天金报报道,记者在武昌起义门看到,一群中老年摄影发烧友正在饶有兴致地取景拍摄,相机快门咔嚓咔嚓响个不停。其中几名老人告诉记者,说得好听是摄影创作,其实就是通过摄影治病。一名老人称,这是他们新发现的“摄影疗法”——大家一起四处奔走,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心情也变得好起来,不少人都治好了一些风湿、疼痛等老年病。

中国老年摄影多年来如火如荼长盛不衰,社会上出现大量的老年摄影培训班、老年摄影协会、老年大学摄影专业,甚至老年摄影教材。身边退休的同事大部分会拿起相机,成为摄影发烧友。网络期刊上也常有老人撰文讲述摄影活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益处。

二、交互抑制,“美”抑制了负面情绪

中枢神经的交互抑制是指在一个感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直接兴奋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另一方面发出其侧支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然后通过抑制性神经元的活动转而抑制另一中枢的神经元。交互抑制的存在,使得个体不可能在同一时间产生两种对立的情绪反应,例如在很高兴的同时伴随很不高兴的情绪;在焦虑、恐惧的同时,伴随松弛平静的反应等。

在摄影时,当人在自然环境中观察景物时,景物所散发出的和谐的光、色彩、形状的美,通过人的视觉作用于人的大脑,产生强烈的美感。这种强烈的兴奋感抑制了负面情绪的神经传导,于是人便体会不到负面情绪,随之而来的是美好的、积极的、有生命力的情愫,进而产生积极的、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当人们在欣赏美景照片时,同样能体会到强烈的美感。试想蓝天白云下,一望无际的草原,草原上点缀着一群群绵羊。此情此景,观察者仿佛身临其境,深深地被草原的美所震撼。国内有一些心理网站,比如“壹心理”,专门开设“治愈系图片”专栏,利用美景图片对浏览者心理进行影响。

三、摄影时注意力外指,体验“忘我”境界

快乐放松的最高境界就是“忘我”,烦恼来自内心太多的“我”:我付出这么多怎么得到那么少?你这样跟我说话是不是瞧不起我?我内心的孤独为什么没人理解?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更是一直困扰在“我”的负面情绪中不能自拔。此时如果能够将注意力从内部转向外界,便能从负面情绪中解脱。

摄影时,人会主动去发现身边环境中的亮点、美点。为了拍摄更美的画面,理想的构图、光线效果、特殊角度,甚至可以不惜以身涉险,此时完全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很多摄影人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和进行照片后期处理时,经历着狂喜的心灵体验,完全达到“忘我”的境界。当欣赏自己拍摄的作品或者把作品与人分享时,摄影者也能充分感受到很大的成就感,同时对下一次摄影活动又充满了期待。摄影之后的很长时间,人都是快乐放松的。期望-发现-创作-成就-快乐,这种“忘我”的心理体验进入了良性循环。

四、摄影运动,强身健体体验快乐

人在运动时,不仅能分散注意力、忘掉不快,还能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内腓肽等物质,它们是人体的“快乐因子”,有助于缓解不适、产生愉悦的情绪反应。摄影是一种户外运动,人在进行摄影活动时必须要走出去,所以人不仅会因审美而快乐,同时还能强身健体,消除疾病。人的生理状况对心理影响较大,长期患病的人,常常伴随抑郁、偏执等负面情绪。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有些家境困难的老年人甚至因为长期患病而导致自杀行为。

大多老年人认为,摄影活动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能使人长寿,延缓衰老,预防和治疗疾病,如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外出摄影时能增加运动量,而使人心情舒畅,不易疲劳,可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和增强机体免疫力,能延缓人的衰老。

五、摄影者志同道合,改善人际关系

热爱摄影的人常常以各种方式进行联系,比如建立QQ群分享作品交流经验;定期举行集体摄影活动,跋山涉水观光摄影两不误;参加培训班提高摄影技能等。这些活动无意中促使人走出去,与人打交道,进行人际交往活动。因为拥有共同的爱好,即使不善交际的人彼此之间也容易找到共同话题,相互之间经交流沟通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外,摄影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我,易引起他人共鸣,克服了语言表达的缺陷,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有些人在网络上上传分享摄影作品,因网友的围观和点赞而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了自信,开启了新的人际交往模式。

六、进行摄影疗法时,注意排除摄影本身所带来的负面情绪

自发的摄影行动可以达到愉悦身心、广交朋友、锻炼身体、祛除疾病的效果,但是也有一些摄影者在身边没有帮助支持系统时放弃了摄影。究其原因,从事摄影活动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情绪,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不但原有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又会增加新的心理障碍,所以使用“摄影疗法”的相关心理咨询指导人员一定要及时发现并帮助摄影者消除这些不良情绪。

负面情绪1:我拍的照片烂死了,根本就不知道在拍什么。

初学摄影者由于其摄影理论知识有限,而且对手中的相机功能还没完全掌握,拍出来的照片往往难令人满意,也羞于找资深摄影人士进行指导,于是产生这样的想法。此时心理咨询指导人员应联系摄影指导老师,为其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并给予鼓励。

负面情绪2:我的拍法既不专业又不正确。

随着接触摄影时间的增长,摄影者会接触到一些专业摄影作品,比较之后,会有深深的挫败感。这时心理咨询指导人员应该及时捕捉到摄影者的这种负面情绪,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让其明白摄影技能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并请摄影指导老师对其进行技术上的指导。

负面情绪3:我永远都无法拍出某某摄影师那样专业的感觉。

摄影者随着自身摄影技术及审美标准的提高,对自己作品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于是与身边及网络上的一些摄影师作品进行比较,其结果自然是深深地受伤。这也需要心理咨询人员及时发现并进行消除。

负面情绪4:我器材太烂,怎么拍都拍不好;后期软件好贵,我买不起。

摄影界有一句话叫“摄影是用光的艺术”,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摄影要讲求用光来塑造形象,表达艺术美感;二是摄影是“烧钱”的艺术,各种性能的镜头、机身足以使发烧友倾家荡产。而无钱投资的影友常常会将拍不出满意的作品归结为设备器材太烂,后期处理软件功能不够强大,认为是经济能力不强导致了摄影水平不高。心理咨询指导人员应该使其明白,设备的高级固然有助于拍摄出好的作品,但真正起作用的是镜头后面的头,而不是前面的头。

总之,随着数码科技的发展,摄影具有无可比拟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之前价格昂贵的胶卷相机被数码相机所取代,摄影心理治疗于是有了被心理治疗机构和艺术治疗团体所运用的可能。随着社会上罹患心理障碍人数的增多,随着心理学界对摄影疗法认识的提升,摄影疗法将成为个体及团体心理治疗的常用手段。特别是指导性摄影疗法,由于其过程的可控性,将会更多地运用于团体心理治疗。心理学界也将有更多人对摄影疗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索研究。

项目名称:安徽新华学院校级人文科研项目“摄影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2014rw011)。

(作者系安徽新华学院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摄影者心理治疗负面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冬日黄昏
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建议在直销业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