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欧亨利的短篇小说

2016-04-12 04:45丁宇宁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资本家强盗短篇小说

卢 君,丁宇宁

(1.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辽宁 营口 115000;2.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110035)



浅论欧亨利的短篇小说

卢 君1,丁宇宁2

(1.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辽宁 营口 115000;2.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110035)

欧亨利是美国二十世纪最知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的创作风格备受读者青睐,其短篇小说的情节曲折多变,作品结尾往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享有“欧亨利式结尾”的美誉。本文从现实生活与小说的商业化创作、小说对现实社会的隐蔽性批判等方面分析了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特征及其现实意义。

批判; 艺术特征;现实意义

1 欧亨利对待“民主社会”的态度

欧亨利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享誉世界文坛的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也被认为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鼻祖。他1862年出生于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小镇,父亲是一名医师,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原名叫威廉锡特尔波特。25岁时,他在德克萨斯州一家银行做出纳员的时候,他的一名同事偷了银行一笔钱,警方因为误会传讯了他,在被询问的过程中,他感到恐惧而逃到了南美洲。几年后,因为得知妻子病重,他返回了故乡。他妻子的葬礼刚刚结束,警察就带走了他。他被判入狱三年零三个月。在这个过程中,欧亨利甚至没有申辩,更没有反抗。令人扼腕的是,他明明知道自己是被冤枉的,却在刑满释放后像一个真正的被释放的囚犯那样小心翼翼地生活。他在一封写给自己女儿的信里说:“你出去散步的时候,千万不要伸出手来喂东西给那些野狗吃,也不要用手去亲切地拍一条蛇的头,同你还不熟悉的猫,也不要去握它的爪子。”

这段话在反映出欧亨利对女儿关爱的同时,也表明了他对美国这个所谓的“民主社会”的一种既憎恨又畏惧的一种态度。这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欧亨利和他创作作品的深入了解。

2 欧亨利小说中现实生活与商业化创作之间的矛盾关系

欧亨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创作,当时美国的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垄断加剧,工人阶级和劳动者生活越来越窘迫。欧亨利已经开始将他的作品从早期的浪漫主义风格转化为更贴近生活实际的现实主义风格。但是当时出版社更需要一些迎合小市民需求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格调轻松,结局圆满。欧亨利对此很有抵触情绪。他曾经对自己的好朋友说过“我们大家差不多都要成为说谎的人和假仁假义的人了”。

有些评论家诟病《天窗室》和《第三样配料》等小说是“给一个悲惨的故事加上一个圆满的结局”。其实,欧亨利这样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出版社要求故事结局要欢喜。事实上,我们在看这类小说时,完全可以忽略那个欢喜的结局,因为小说情节本身就已经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上那些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了。欧亨利本意是最讨厌“商品小说”的。他曾经十分感慨地说:“如果艺术远远地跑在商业前面,商业是会急起直追的。”在当时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美国社会,作家想摆脱商业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逃避虽然是隐形而又无奈的商业检查,也为了维持生计,欧亨利创作了很多所谓的“圣诞故事”和“西部故事”。在西部故事中,他将西部的淳朴与东部充满罪恶的现实进行对比,将西部美化为“福地”。这样的创作也是可以理解的,当时欧亨利所处的社会现实是那样的沮丧和无奈,描绘出一个大家向往的“福地”也是人心所向。

3 欧亨利小说中对现实社会的隐秘批判

3.1 欧亨利小说中的荒诞任务

欧亨利因为生计和逃避商业检查而创作了一些“圣诞故事”和“西部故事”,但是他还是更愿意把城市尤其是纽约这样的大城市作为自己创作的背景。他在小说中,常常会描述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也会刻画商业巨贾的丑恶嘴脸,通过在作品中创作这样的人物来揭发现实社会的黑暗。因为能够理解的原因,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做不到正大光明。他常常采用梦幻和“曲笔”的形式。他小心翼翼地收起攻击的锋芒,以幽默为武器,对现实社会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在《警察与赞美诗》这篇小说中,欧亨利描述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苏贝。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苏贝觉得自己无法捱过冬天[1]。所以,他开始想尽各种办法入狱,以便度过寒冷的冬天。他费尽心机地做尽各种违法事情,但是都没有被警察抓走。后来无意中他走进了教堂,听到了打动他心扉的赞美诗,这时他精神为之一振,就在他想重新做人的时候,却被警察投进了监狱。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批判了当时美国社会法律的荒唐,揭示了社会底层那些无家可归者的悲惨命运。

3.2 欧亨利小说中的小人物

欧亨利创作中也有不少寓意深刻、真挚感人的作品。在这些小说里,主人公都是些小人物,这些小人物或者是食不果腹(《爱的牺牲》),或者为生活所迫而自甘堕落(《汤美和强盗》),或者悲观绝望而一死了之(《供应家俱的房间》)[2]。这些小人物往往处于无奈的窘境中。欧亨利为了反衬这些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往往赋予这些小人物以高尚的品质。《最后的一片叶子》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这篇小说中,女主人公琼珊因为得了肺炎而心生绝望,她躺在病床上,每天数着病房窗外日日凋零的藤树叶子,她悲观地认为当最后一片藤叶被风吹落的时候,也就是她生命终结之时。出乎意料的是,那最后一片藤叶却奇迹般地一直挂在树上,琼珊在感叹树叶生命力旺盛的同时也逐渐找回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最后她终于恢复了健康。事实上,那最后一片不曾凋零的藤叶是住在她楼下的一位老画家为了鼓励她战胜病魔而用颜料画的树叶,老画家深夜冒雨把它挂上树枝。老人安慰了琼珊,自己却因为淋雨得了急性肺炎而丧生。

欧亨利的小说中也有描述小人物的庸俗不堪的。其实,这些小人物的低俗也是因为社会制度的原因。他在很多作品中勾画出这些小人物的庸俗与无聊。其中有的主人公假冒、模仿上流社会的人(《汽车等待的时候》);有的小人物总想嫁个有钱人(《剪亮的灯盏));有的小人物以虚伪为能事(《靠不住的规律》);有的小人物好逸恶劳,连自己的妻子都欺骗(《春天的先兆》)。在《回合之间》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告诉我们,这些小人物的生活就是典型的小市民的生活,频繁的争吵和打架就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状态。当然这其中不乏因为偶然事件而唤起这些小市民的同情心。但是让读者痛心的是在这些小市民当中,有的人甚至连同情心都消失殆尽,他们甚至会麻木地去欣赏因为事故而受伤的建筑工人们的悲吟(《看热闹的喜剧》)。

虽然在这些作品中,欧亨利刻画了一些小人物的小市民嘴脸,但是他还是认为只有从那些小人物身上才能找到同情心和牺牲自我的高贵品质,而在富人聚集的“上层社会里”,却只能看到卑鄙与贪婪、欺骗与谎言。在《我们选择的道路》中,主人公陶德逊是个强盗,他为了独吞钱款而杀死了同伴。几年以后,凭着独吞来的钱款他成了华尔街的一个金融老板。为了获取自己的最大利益,他又采用计谋致使他多年的好朋友倾家荡产。他不变的逻辑就是:“一匹马驮不动两个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金融资本家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与因为分赃不均而互相残杀的强盗的表现没什么本质区别。

3.3 欧亨利小说中的资本家

欧亨利了解资本家的奸诈、刁滑和唯利是图的本性,他经常在作品中将骗子和强盗与资本家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在小说《黄雀在后》中他将一个破产的金融资本家、骗子和一个强盗组合到了一起,这些人当时都身无分文。这时,强盗抢来了一些钱问金融资本家需要多少钱。金融资本家拿了一百元,然后假作正经地说自己非常感谢他的慷慨大方,不过他希望以后强盗不是通过暴力和非法的手段来获取钱财。强盗一语中的地回应他说:“你那种道貌岸然、高高在上的掠夺方式造成了什么结果?贫困穷苦而已”。最后的结果是骗子将强盗抢来的钱骗走,而骗子骗来的钱最终又让金融资本家通过买空卖空的方式弄走[3]。从这段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资本家就是披着合法的外衣,本质上却做着与强盗骗子一样的事情,只不过外表看来,资本家没有采取直接的暴力而已,他们的所作所为都经过“细心的清洁、拂拭和熏蒸”。那些资本家通过这样的方式弄到手里的钱,已经是“一尘不染的支票”了(《新天方夜谭》)。

欧亨利作品中还描述了通过巧取豪夺的方式一夜暴富的暴发户们,他们也想充充门面,附庸高雅,想做点“慈善事业”。作者以讽刺的语调对这些披着伪善外衣的暴发户进行了无情的嘲讽。《新天方夜谭》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住在豪宅里的暴发户。他处心积虑地做“慈善”,然而却处处被人嘲笑,四处碰壁,后来他的女儿差点也被人骗走。他暴怒之后露出暴发户的嘴脸:“一概停止!我已经不做好户头了。我能搜刮节省的每一块钱我都需要。”然后开始下令给他的工人们减薪,伪善与贪得无厌的本性一览无遗。欧亨利愤怒地指斥了资产阶级这种虚伪与贪婪的行为。“我剥了劳动人民的皮,但是俗语说得好,慈善能遮掩许多皮(罪)”。因此,不论资本家做什么慈善,都无法掩盖他们“剥了劳动人民的皮”这一血淋淋的事实。这是多么尖锐的批判!

欧亨利对当时的美国司法制度深恶痛绝。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曾经蒙受的不白之冤,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在狱中亲身经历的一个事件让他对虚伪的法律失去了信心。当年他在狱中的时候,发生一个盗窃案,一个巨盗将数百万巨款锁在一个保险库里。州长想出一个好主意,他在监狱里找到一个被判了无期徒刑的盗窃犯,答应如果这个盗窃犯能够将保险库门毫发无损地打开并且不损坏里面的纸币,就减免他的刑期,释放他回家。这个盗窃犯使出浑身解数只用十秒钟就将保险库门安全地打开,但是州长却并没有履行承诺。这个被判无期徒刑的盗窃犯只是因为在他十一岁时偷了价值一毛钱的饼干而被教养,教养之后因为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而继续偷盗最终被判无期徒刑。资本主义这种不能给犯了错误的人以重新做人的机会的社会制度让欧亨利受到很大刺激。他的《重新做人》这部小说就表达了他渴望有公正的司法制度和良好的社会制度的心情。

欧亨利虽然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但是我们还是能够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他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不满和痛恨,也能从字里行间感觉到他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这些都是欧亨利具有的积极向上的进步思想,对此我们不应该予以否定。

[1] 邓伟英. 解读《警察与赞美诗》[J].语文建设,2014(23):46-47.

[2] 马 兰. 《麦琪的礼物》之故事情节探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 (5):36-37.

[3] 黄振强. 欧·亨利短篇小说创作浅议[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59-60 .

(编辑:刘彩霞)

On O. Henry’s Short Stories

LU Jun1,DING Yu-ning2

(1. Foreign Department of Yingkou Profession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 Yingkou 115000, China;2. The Liberal College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5, China)

O. Henry is the most famous short story writer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20th century. Readers are fond of his creative style very much. The plots of his stories are variable, the details are intricate and the endings are often surprising, but reasonable. The endings of his novels enjoy a reputation of "O. Henry’s Ending."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short stories of O. Henry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aspects of the realistic life, the novels’ commercialization creation and novels’ criticism of the realistic society.

criticize;artistic features;realistic significance

2016-04-28

卢 君(1972—),女,辽宁盖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I106.4

A

2095-8978(2016)04-0080-03

猜你喜欢
资本家强盗短篇小说
怎样写短篇小说
强盗的书
Bernard Shaw’s Wisdom 萧伯纳的智慧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三个强盗
寻找初恋(短篇小说)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强盗鱼的阴谋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