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明
(信阳农林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河南 信阳 464000)
社会治理视角下新兴媒体作用发挥的路径探索
王晓明
(信阳农林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河南 信阳 46400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的理念,标志着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转变。新媒体的发展给我国社会带来变化,同时新媒体对社会治理提出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在探讨新媒体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角色定位和作用发挥方式的基础上,探索社会治理视角下新媒体作用发挥的路径。
社会治理;新兴媒体;角色定义
传统媒体,指的是杂志、报纸、广播以及电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这种新兴媒体也被人们称作第五媒体。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传播方式多样。二是传播受众广泛。三是通过多媒体传播,传播效率快捷。四是传受角色的模糊性。而社会治理主要包括治理主体、治理客体(对象)、治理手段(方式)、治理目标及任务等内容。社会治理的基本工作包括以下几项:对社会行为加以规范;妥善处理社会问题;对社会关系加以协调;消除社会矛盾;防范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社会治理的内涵更为全面[1]。
1.1 新媒体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冲击
第一,社会负面效应扩大化,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新媒体视阈下的社会治理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畅所欲言的愿望,因此具有开放性。由于群众上网实行的是匿名制,因此可以畅所欲言,导致对于网络舆论实在是难以监督和控制。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甚至凭空猜测,随意搬弄是非,发表不真实的言论,而有些群众缺乏专业性的鉴别能力,有时候就很容易被欺骗,就会发生一系列的谣言漫天飞舞、真理寸步难行的事件。如果在网络平台上涉及到关于国家社会不正当的一面,甚至政府的腐败行为,就会吸引更多群众的关注,扰乱视听,一些群体性事件愈发容易发生。
第二,网络信息异化的日趋严重,影响现代公民的自觉理性判断。信息异化主要包括信息爆炸和信息膨胀。这两种方式都会促使虚假、不重要的信息传递到各个角落。这就要求群众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懂得分析有效信息和垃圾信息,及时处理垃圾文件,避免社会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
第三,信息(参与)鸿沟的不断加剧,影响社会治理的平等化追求。这是因为越是发达的地区,他们所获取的信息就会越快越丰富,而那些较为贫穷落后的地区却很难及时接收,这种不平等的信息传递方式就更容易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对于社会治理,尤其是新媒体的治理应当引起格外注意。目前我国的许多地方都产生了信息鸿沟,例如地区领域、城乡地带以及教育资源等。
1.2 新媒体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带来的契机
首先,新媒体为培育具有现代话语民主的形成提供了极大的可能。现阶段,社会治理的核心根基就是话语民主,除此之外,它也是民主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方式,现代公共话语因新媒体对网络的大量使用而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其内容也在不断扩展,从而产生了新型网络公共领域。信息通讯科技的创新、改革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大量应用,为人类的沟通以及互动都提供了很多新方式。其次,新媒体为促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公共组织提供广阔的空间织,他们一方面对个人公共诉求进行了表达,另一方面也确保着个人正常利益不受损害,更在无形之中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因此新媒体受到广泛重视,也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提供着帮助。最后,新媒体为规制现代政府的科学规范合理运行提供丰富的选择。现代政治学思想认为,权力肯定会造成腐败,绝对的腐败是由绝对的权力所导致的,政府掌握着现代公共权力,所以要想达成其服务于公共利益的价值目标,就必须规范自身行为。传统的规制以及监督力量主要由各类传统媒体,比如报纸,以及人民群众和国家公共部门所构成,由于现代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在监督和规制政府行政行为时也能采取多种不一样的方式。因此能够推断出,保证现代政府合法运转的核心力量就是新媒体所具备的民主潜力,除此之外,这种力量也能通过很多方式来发挥作用。
2.1 新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首先,作为治理主体。新媒体不单单是技术概念上所指的信息传播载体,更相当于社会概念。负责搜集、管理以及传达信息的社会组织就是指新媒体组织,它是构成社会治理主体的重要部分,和人民群众以及政府机关共同展开社会治理。媒体组织中包括新媒体组织,而社会组织中则包括媒体组织,它是构成社会治理主体的核心部分。社会治理的主体包括人民群众以及政府机关,所以应自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一是政府管理的协作者,二是公民参与的动员者。
其次,作为治理客体。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的确会使社会运转的效率有所提高,从而推动社会治理的进程,不过新媒体也有很多不足和缺点,新媒体行为的不规范性、角色模糊等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从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一是新媒体组织的角色失位,二是新媒体用户的行为不端。
第三,作为治理工具。所谓的社会治理不仅仅是政府依法协调社会关系、服务社会群体以及规范社会行为,更需要社会自我调节、规范和服务。所以,要想社会治理迈上新台阶,关键在于加快社会自我成长的步伐,以及提升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而作为信息传播的渠道和媒介,新媒体在这两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担任重要角色:一是政府提升管理能力的新工具,二是社会自我发育的新契机。
2.2 新媒体影响社会治理的方式
新媒体凭借多样化的信息渠道、交互型的传播方式、人性化的服务以及信息跨越时空的交流进入到社会生活的各层面,提供给广大群众以公共信息交流空间、传递信息的工具以及意见交流的平台,转变了以往的舆论以及新闻的产生方式,使公民新闻得到发展,提供了更方便的途径发掘公民参加社会公共事务,以及获得实践媒介接近权,从某种程度上重新组建了哈氏公共领域[3],促进了社会民主的发展进程。
一是重构公共领域。媒体是组建公共领域的载体,是公共领域内传递信息的最佳工具、意见交流的平台以及公共讨论的场所,既汇集公众共识,又聚集民情民意。但由于以往的媒体存在着某些传播层面的局限,在组建公共领域上起到的作用很小,导致传统媒体不断侵蚀着公共领域:第一,传统媒体由“点”到“面”的信息传播模式和反馈机制的匮乏,使“公众”的个体能动性受限而成为“大众”。第二,传统媒体的“把关人”规则解构了“自由交流”的初衷。第三,对商业利益的追逐使传统媒体的“理性批判”原则遭遇“冰山”。
尽管传统媒体在组建公共领域上从未停止过脚步,但是其在传播体制以及时空性上一直存在局限。新媒体不同于传统方式,它以个性化特征从某种程度上初步达到重构公共领域的要求[4]:市场准入要求低,草根发声,全民可以参与进来;“把关人”由此淡化,自由交流程度高,实现倾听义务,推动了公共舆论的建成以及公共舆论利益的发展。
二是成就公民媒介接近权。所谓的“媒介接近权”指的是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新媒体为公民获得传媒接近权给出了快速有效的方法,凭借本身独特的特征为社会成员获得媒介接近权提供可能:首先,变革了传统生产新闻的模式。其次,转换了传统生成舆论的方式。最后,促进公民新闻的壮大[5]。
3.1 高度重视新媒体
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广泛传播,传播的范围之广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以最近的网络舆论为例,有些地方政府面对网络舆情非但没有及时处理,反而一个劲地推脱、掩盖或者视而不见,企图通过这样的手段掩盖舆论危机,只知道利用“堵、拦、卡、截”的手段掩盖真相,没有及时扭转时局,导致无法收拾的后果。
3.2 科学引导新媒体
一是合理设置议程,让两个舆论场“同频共振”。舆论引导的方式需要议题设置。这种设置方法有利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嫁接起来,获得全社会的注意力,让两个舆论场之间满足“同频共振”的要求,这是当今社会需要的。对于那些公共危机所产生的网络舆情事件,也可以通过议程设置大力宣扬主流舆论。二是引导舆论走向。政府对于社会事件的态度可以利用政府网站等媒体形式表达出来,政府的态度代表社会的态度,他们的选择具有相当重要的引导作用。想要在新媒体时代下发挥主体作用,可以开通官方微博、加入论坛等和网友互动。三是利用新媒体技术,把它作为政府的“传话筒”,让政府工作可以通过新媒体传达给民众,把政府新闻发言人的相关体制加以完善。四是加强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以最快的速度在新媒体平台上把信息公布出来,因势利导产生正面效应,杜绝谣言进一步滋长。
3.3 正确使用新媒体
首先,需要大力发挥政府门户网站以及主流媒体资源的功能。政府的相关态度和信息都会在门户网站上及时公布,政府和网民进行沟通以及舆论宣传的时候大多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实现的。主流媒体资源对舆论的传播影响甚大,应因势利导,发挥其积极的正能量。其次,从领导和民众交流的角度出发,要想知道民众内心所想,专门进行特定性的工作,就应该及时了解相关民众的舆论态度,这就需要建立新媒体舆情汇集体制。再有对于一些新媒体时代下产生的互联网络软件,像是博客、微博、论坛等,都可以参与到上面了解民情民意,通过“网络问政”的新形势集思广益,有效服务大众。
3.4 切实提高管理者的媒介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下,政府要想发挥其巨大作用,让整个管理过程客观公正,需要让政府管理人员和公职人员的媒介素养都提升。我国正处于新媒体时代,在面临一些突发性事件时,就需要管理人员从容冷静地把真实的信息公布出来,获得媒体的信任,才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而且,在和媒体相互协作的过程中也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不光要学会沟通,还要学会利用,更要学会管理。
[1] 周文慧.新媒体视野下的社会治理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8):43-46.
[2] 孙宜君, 王建磊.论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与提升[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46.
[3] 刘晓慧,韩 升.新媒体发展视域中的社会治理[J].党政论坛,2015(12):29-32.
[4] 蔡旭.新媒体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J].厦 门 特 区 党 校 学 报,2014(1): 27-30.
[5] 金 册.论新媒体对社会治理的影响[D].锦州:渤海大学,2014.
(编辑:刘彩霞)
Exploration on the Function Route of New Med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Governance
WANG Xiao-ming
(Dept.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Xinyang 464000,China)
The 3rd Plenum Session of CPC’s Party Congress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governance,which marks a shift in our Party's governing concepts.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brings changes to our society. Meanwhile, new media bring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social governance. This paper,based on exploring the role definition and the mode of action of new media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governance, explores the route of playing a part in social governance for new media.
social governance; new media; role definition
2016-06-03
王晓明(1982—),女,河南光山人,助教,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C916
A
2095-8978(2016)04-0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