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频(上海)
加快住宅产业化进程
文/李频(上海)
9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重点,加快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今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提出要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所谓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把工厂加工制作好的建造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造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
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是绿色、节能、环保,其主要有三个功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建设成本。具体来说,装配式建设把原来手工操作的建筑产品构件化,在工厂生产,能保证构件质量的均衡和尺寸的精度,同时能大大缩短工期,提高效率,并减少扰民、材料浪费、施工垃圾清除等问题,从长远来看,也能降低建设成本。这些年,我国农民工劳动成本越来越高,而装配式住宅则能减少劳动力,将来随着农民工工资提高,采用机械作业的成本优势会越来越明显。数据显示,工业化方式不仅可以使工期缩短50%以上,减少建筑垃圾80%以上,还可以减少90%以上的外墙渗漏事件。此外,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节水节能达20%左右,减少了建筑垃圾、扬尘、污水、噪音,对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的破坏也降到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