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 朱满喜
浅谈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分析和策略
江苏苏州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朱满喜
每一节课上,少不了课堂提问,这是再平常不过的教学环节了。但也就是因为太过于平常,教师往往会忽视对它的设计和研究,随意地提问或是整班随意地回答,有时会让我们错失其中所蕴含的耐人探究的契机。由此可见,我们对于课堂提问,是有着一些误区的。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会设计出许多的小问题,就好像“打乒乓球”,一个一个抛向学生,看似学生在不停地回答问题,但是,实质还是老师在不停地讲解。一系列琐碎的问题一步步牵着学生鼻子走。老师的提问只关注结果,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学生为了回答老师的问题,会去揣摩老师,让自己的答案准确。还有的老师会习惯性地问“好不好?”“对不对?”学生也是习惯性地回答。像这一类低效提问充斥课堂,既没有思考的过程,也毫无教育意义。
有的老师上课比较随意,对问题没有进行精心的预设,上到哪儿就问到哪儿,想到哪儿就问到哪儿,杂乱无章。学生被问得目标不清,往往一节课下来不知在学什么。这样不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教师的问题措辞不清,指向性不明,学生自然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一个问题的抛出,主要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是如果这个问题本身就需要思考后才能理解题意的话,就平白无故地给学生多设置了一个障碍,模糊了焦点。
老师上课偏向把提问机会留给思维敏捷的学生,而没留足够的时间让所有学生思考,或者是立刻否定学生的错误答案,寻找正确的答案……表面上热闹非凡地进行问答,其实很多学生的思维活动量很少。这既滋长了优等生的骄气,又挫伤了多数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也不能达到检查反馈学情的目的。成绩差的学生(特别是公开课),提问时受到冷落,上课时很少受到老师的关注。
如何避免这些误区,在数学课堂上做到有效提问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在全面、系统地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从教学的全局出发,缜密考虑每个提问,体现出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与理解,并精心设计为能启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各种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应胸中有丘壑,提出的问题高而可攀,设计的问题难而有度。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就必须深挖教材、活用方法,这样教学中的提问才会精确,教学效果才能提高。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如:在教《认识圆柱和圆锥》,在探究圆柱的特征时,老师设计两个问题:(1)圆柱一共有几个平面?这些面之间有什么关系?(2)量一量圆柱上下两个面之间的距离,量了几处有什么发现?在认识圆锥的高时,也主要预设了两个问题:(1)圆锥的高是从哪里到哪里的距离?想想有几条?与圆柱的高有什么不同?(2)谁有办法量出圆锥的高呢?这些问题在课堂上犹如一个个路标,正是这样一些有预设性、有计划性的问题,才更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并给他们创造性的思考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提问是引发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我们需要的是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创设一种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如果只是把问题简单整合,其实不仅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更对学生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提升思维价值。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在练习时让学生讨论:出租车如何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了多少格子,然后再向哪个方向移动多少格子,才能接到顾客A或者顾客B呢?接顾客A还有别的路线吗?学生在这个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能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展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也训练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开放性地实施提问能促使学生的大脑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使大多数学生一改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被动性为主动性,从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和开拓智力以及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有着严格逻辑条理关系,知识点一环扣着一环,这就需要教师把握住问题难易度,引导每一个学生,以此实现整体提升。例如,教学《圆锥》一课,我们就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核心问题:(1)圆锥的高是从哪里到哪里的距离?想想有几条?与圆柱的高有什么不同?(2)谁有办法量出圆锥的高呢?这就是一个层次分明、难易交替的提问。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要“问得普遍”,“问得普遍”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般应按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程序,就像从平地到高台,要一步一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去。问题的提出应是阶梯式或螺旋式,呈上升交替进行。
教师发问后,要留有思考的时间,根据投入与产出比的原理,思考价值越高,思考的时间也应该越长。而班中优秀生往往思考速度较快,这时教师仍需多等待一会儿,让全体学生多一点思考空间。
在课堂中,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要善于激疑促思,或于“无疑”处设疑,或在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处设疑,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若教师懂得把握时机,甚至于创造时机,在解决教学问题的同时,就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更为积极地进行思考,锻炼其思维能力。如在教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在学生能整理条件,列式解答后问解题思路,有利于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再认识,对解题进行清楚地整理。不管我们运用什么方法,都旨在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多方面的素养。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才能进行更为愉悦的学习。学生保持轻松的心理状态,敢想、敢说、敢做,教师才能收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如学生在学《7的乘法口诀》时,老师问,看口诀边上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就有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七七四十九后面只有7×7=49一个算式,其他都有两个?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不断地思考,也不断涌现出自己的想法、问题。因此教师提问不是单单为了解决问题,而应该从长远考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教学中最平常的环节,更应在学生心中渗透提问意识,或旁敲侧击,或以问引问,提出认知水平较高、富有价值的挑战性问题,
总之,教师只有讲求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运用各种方式、技巧,学生才会既增长了知识,又开启了智力,甚至有独到的发现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