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 芸
以“德耀长河·善行乌海”活动推动城市文明进步
■文/吴 芸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在全区部署“德润草原·文明之行”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以来,乌海市抓住时机,创造性地把“德耀长河·善行乌海”定位为全市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品牌,在全市进行动员,全面推开,引导人们崇德向善、创优争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为谱写实现“中国梦”乌海新篇章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以“六城联创”为抓手,深入开展“德耀长河·善行乌海”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把握全局性,“顶层设计”汇聚各界力量。一是抓布局,科学统筹。市委下发的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中,把思想道德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全面布局,作为全社会一项长期任务来部署。我部又在《实施方案》《行动方案》及“德耀长河·善行乌海”学雷锋志愿服务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中,层层细化任务,加强统筹指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部门联动、分类实施的工作格局。二是抓机制,常态化推进。将礼敬传统文化、普及道德规范、宣传道德楷模、引领道德风尚等纳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管理考评,并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构建思想道德体系,制定公益广告管理办法、媒体公益普法制度、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意见,建立规范、长效、常态式推进机制。三是抓发动,激发干部群众参与热情。确定牵头抓总责任部门,发动全社会力量,领导干部带头践行、包片负责,组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评比,并出台奖励办法,坚持把核心价值观要求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范等行为准则之中,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四是抓讲堂,建好管好用好道德讲堂。全市建成8类700多个道德讲堂,各系统充分发挥讲堂作用,开展“八进”宣讲活动。建道德讲堂总堂,针对不同受众开展“菜单式”宣讲,形成长效机制。“德耀长河·好人同行”“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巡讲把崇德向善精神广泛传播。五是抓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国梦”、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十个全覆盖”、梦娃公益广告动画视频等内容在公共场所、重要场所、重点单位、窗口部门实现全覆盖。全市拆改或重新制作公益广告版面16.5万平米,覆盖率达87.5%。打造道德街、公益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社区,新媒体传播及时跟进,借助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移动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让核心价值观在润物细无声中深入人心。
突出群众性,切实把群众参与、群众提高、群众受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抓创建,发挥文明带动作用。启动文明素养提升、文明建设示范、文明少年培育三大工程,按照“家庭带单元、单元带楼宇、楼宇带小区、小区带社区、社区带社会”的思路,开展“三大创建”特色活动,收到秩序好、发案少、社会和谐、群众满意的效果;建成市、区级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示范基地16个,定期举办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讲座;“市长助学行动”从2003年到目前已资助2059个学生圆了大学梦。二是抓活动,“六大文明”行动提升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文明餐桌”行动普及文明礼仪和用语,倡导节约用餐行为、提升餐饮行业服务品位;“文明交通”行动开展评选文明出租车、公交车,创建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岗亭活动;“文明旅游”行动引导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及游客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绿色文明出游;“文明观众”行动引导市民尊重艺术、尊重演职员;“文明服务”行动开展窗口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服务竞赛大比武;“文明上网”行动引导网民踊跃为正能量“点赞”。三是抓整顿,不断强化道德意识。“百日攻坚”专项工作整治活动中,通过宣传、教育、惩戒三项举措专项整治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实施了“车窗不抛物、礼让斑马线”等整治行动,普及交通法规常识,纠正各类违反交通法规现象,教育引导市民养成文明出行习惯。四是抓诚信,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召开全市诚信制度建设专项工作推进会,出台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方案、诚信“红黑榜”名单发布及奖惩制度,建立并运行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开展“诚信兴企·科学发展”“诚信市场文明集市”等创建活动,在“信用乌海”网站对外发布企业诚信“红名单”和“黑名单”。五是抓典型,讲好故事激励群众。坚持典型引路,推出“身边好人”近2000人,设立“好人榜”492处,举办“身边好人”首场电视发布会,推出中国好人、内蒙古好人、全区学雷锋示范点和标兵、“草原儿女赞·最美基层公务员”、实干圆梦典型、道德模范、美德少年、感动乌海人物等一大批先进人物;注重典型宣传的延续性,自治区道德模范张耀国先进事迹十几年来在城乡广为传播,建成他的事迹馆,并报批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让其精神在全市中薪火相传,激励干部扑下身子为老百姓办实事。
注重实践性,道德实践让“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一是抓服务,志愿服务凸显社会责任。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测评。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乌海爱心协会这样的民间自发志愿服务团体层出不穷,他们常年坚持无私助人、奉献爱心的品行带动了广大市民。目前,全市各行各业已注册志愿者达67893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4%。二是抓引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市党政机关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海勃湾区“五步工作法”,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为老百姓圆梦服务的典型做法在央视《新闻联播》中宣传推广;海南区建立了“政情、社情、民情”直通车的工作机制,95家职能部门对2078家困难家庭开展结对帮扶,从近200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事情做起,全面践行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承诺。三是抓教育,筑牢青少年崇德向善信念。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创立“青少年成长讲堂”,开展“杰出青年进校园”、“核心价值观记心中”主题宣讲等活动千余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团课、进支部活动,“诵中华美德做有德之人”演讲比赛,积极引导青少年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者。四是抓导向,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修定《乌海市时代楷模表彰奖励办法》,12项免费政策帮扶礼遇先进典型,多形式关爱典型,为好人争政策、创条件,引导社会逐步形成“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开展评选乡贤、“节俭养德全民节约”“传承家庭美德培育文明家风”晒家风、书家规、议家训等活动,举办好家风家训展示评议会58次,亮出好家风家训107条,乡愁、家风征文280篇,涌现各级“最美家庭”460户,在全社会形成树好人、学好人、做好人的向善氛围。五是抓舆论,全力打造道德高地。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资源,将思想道德建设贯穿到日常工作、成就宣传和舆论监督中,推出了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司机慈连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韩淑敏、成功解救“9.7”绑架案人质的英雄蔺雨虹等典型。退休不退岗的全国劳模史建强事迹在央视“德耀中华”栏目专题播出,《慈连萍的故事》、以自治区“最美圆梦人”乔高磊为原型的《爱在身边》、以全市志愿服务活动为背景的《暖心》等微电影在微信公共平台被大量转发,使“崇德向善、尽责为美”的精神广泛传播,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通过几年的扎实推动,“德耀长河·善行乌海”主题实践活动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打造了一方文化高地。“德耀长河·善行乌海”活动一直以文化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视角来提升市民素质,通过精心培育和引导,公民道德建设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打造了一方有灵魂、有内涵的文化高地。
实现了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德耀长河·善行乌海”活动让中华传统美德、奉献精神、实干理念真正变为行动自觉,公民道德意识的提高,使城市文化与城市文明程度有了一个新的提升。
重拾了社会道德与良知。“德耀长河·善行乌海”活动让“好人之城”充实文明之城,“好人”嘉许制度更让英雄实至名归,温暖了人心,改变了人情冷漠的状况,重拾了社会道德与良知。
提供了核心价值观落地的有力抓手。“德耀长河·善行乌海”活动在文化推进上的关键词是“德耀”和“善行”,它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方面与核心价值观有价值共识,从活动推行来看,它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精神家园的重要抓手。
“德耀长河·善行乌海”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市的蓬勃开展,不断为同心共筑“中国梦”奠定了文明和谐的城市基础。在这项活动中我们依据“五个坚持”,对于全市人民崇德向善、鼓足干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坚持“导向是根本”。重大主题宣传是党指导基层工作的必要途径,核心价值观只有在基层落地生根,才能起到价值引领作用。“德耀长河·善行乌海”活动从根本上明确了各行各业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问题。
坚持“服务是目的”。“德耀长河·善行乌海”活动是一项民生工程,要想增强活动的实际效果,必须坚持“三贴近”,将广大干部职工的“善行”与百姓的梦想紧密结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坚持“品牌是载体”。活动依据我市特色定位的品牌,立足实际,挖掘人性中向善向好的一面,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用个人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坚持“创新是源泉”。要想让宣传思想植根群众,手段和方法就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德耀长河·善行乌海”活动的载体多样、手段创新,尊重受众需要,因人因事开展,解决群众生活实际问题,获得了群众的认可。
坚持“融入是关键”。市民的整体素质决定着城市的品位。“德耀长河·善行乌海”活动只有抓在了百姓对于思想道德建设迫切需求的心坎上,才能形成合力融入活动,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在创建文明城市的道路上点亮一盏心灯。
乌海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