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音

2016-04-12 06:02
支部建设 2016年7期
关键词:万荣运城乡音

□ 梁 冬

记住乡音

□ 梁 冬

春节假日从农村回到城市,同事、朋友见面,短短几天,竟发现同事口音变了,乡味浓了。这一乡音难改引发诸多联想。

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5656个民族共有80多种彼此不能通话的语言和不胜枚举的地区方言。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听到隔河语不同,两村话不一的方言,体现出十里乡俗、方言不同的地域特色。

在今年春晚会上华阴老腔一声吼,暖了多少家乡人的心。一句“嘹扎啦”,一声“美得太”,无论在国外和国内,听到这凝练、粗犷的方言,便拉近家乡人的距离。这就是乡音的魔力,它是接地气的浓浓亲情,我们只有在语言交流中才能深深地感受到、体会到。

乡音,是当地人们的智慧结晶。方言也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分化出来的语言的地域性变体。这种地域性变体,是局部地方的通用语言。我是运城市区人,一些方言就是当地民众根据当地的实际总结摸索,如把前天说成前个,把后天说成后个,谁行动迟缓就说这人木囊,遇到邋遢的人会说这人扑里扑西,一件事办完了或者一件事没有办好就说:毕啦。运城与陕西相连,所以运城话比较接近陕西话,是前鼻音发音,经常把enen发成ei的音,所以说“门”是“没”。有个笑话:一个运城人在北京乘车去建国门,拿一张50元的票子,在售票员面前晃着:见过没?见过没?卖票的傻了,干脆拿出一张100元的票子说:你见过没?最后才搞明白,那人是想去“建国门”。方言就是这样,常常搞出一些笑话,让人哭笑不得。运城人把“春天”说成“吹天”,从而“人民”也就说成“rei民”。所以外地人调侃运城话:把奶奶叫成婩(nue),把篮筐叫成矬,把狼叫成猡。

乡音,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万荣是全国有名的笑话之乡,这些笑话用土得掉渣的方言讲,让你捧腹大笑,被称为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土生土长的土特产,它生动有趣,机智幽默,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谐趣言行,是万荣乃至河东地区群众的口头创作,广泛地流传于山西及全国的许多省市。从语言学的角度看,万荣,笑话幽默产生的机制在于其对语言、叙述策略、对象、情景、逻辑机制和框架对立这几个语言知识资源的灵活处理运用。笑一笑,品一品,万荣乡土上这一道独特的挣(zeng)味,活灵活现地反映出万荣人的憨厚和淳朴。它把万荣人这独有的“挣”“憨”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在“万荣笑话”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散布祖国各地的地方戏,之所以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也是一种乡音的体现。山西晋南的蒲剧唱腔,由于适应当地人民生活习性和语言、音调,在当地长盛不衰,就是浓浓的乡味支撑。《薛刚反唐》、《麟骨床》、《杀驿》、《挂画》中的帽翅功、髯口功、翎子功、梢子功、鞭子功、椅子功、扇子功、耍纸幡、彩功等表演特技在全国享有盛名。许多赞赏近代蒲剧及著名演员的谚语,至今仍流传不衰:“宁误打夏收秋,不误广盛《藏舟》”,“宁看存才《挂画》,不坐民国天下”。

乡音,是游子梦想起步的地方。当一个孩子享受父母怀抱的时候,听到的是父母的乡音,呀呀学会的是稚嫩的乡音,上学尽管老师教着普通话,但同学、家长之间交流的仍是方言乡音。乡音在他们心里深深地扎下根,成为一生难改的口音。我看到一个孩子,七岁的时候,父亲把他带到北京,他看到宏伟的天安门广场,回到家把天安门画贴到墙壁上,父母的教育和观感,也许是孩子的最初的梦想和希望,他要到自己向往的地方学习工作。上学后他刻苦学习,考上了北京一座大学,留在了北京工作。还有一位在海外创业的游子,听到家乡遭灾,主动向家乡捐款,尽在外游子一份心意。当别人问他,是什么让他如此动心,他说是电视上的乡音让我动情,是家乡养育了我,乡恋是我一生的情。乡音是一碗水,乡音是一铣土,只要我们精心呵乎,就能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样,永远保持旺盛。

乡音难改,乡情难却。我们要珍惜、爱护自己的方言。乡音,它是泥土里浇灌的语言,有着纯朴、诚实、仁义、孝敬的传统。记着乡音,就记住了根。

(责编:郭宁虎)

猜你喜欢
万荣运城乡音
内外模台车滑移法在明挖隧道二衬施工中的应用
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 “三个运城农业品牌”打造运城新名片
山西万荣:现代农业示范区闯新路
运城新绛:苹果大丰收 果农喜抢收
运城清廉地图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陈晓岚 乡音最美系乡愁
评古话今传乡音
解放:万荣笑话的活字典
万荣笑话:人间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