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长征路,红军吃什么
历史天地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天天行军打仗,供给完全自筹。几万人马吃什么,毫无疑问是一个大问题。
红军到达遵义时,每个战士都发了一两块银元。遵义有一家川菜馆子,花一元钱就可以美餐一顿。不到一两天的工夫,红军就把遵义好吃的东西吃得差不多了。杨得志将军回忆说,上级通知,部队上街买东西要用银元和铜板,不要用纸币,没有银元的单位,可以拿纸币到毛泽东同志主持的“没收委员会”兑换。
1935年4月27日,由罗炳辉、何长工率领的红九军团打下宣威。此时,随红九军团行军的王首道在回忆录中说:“(红军)没收了一家反动的大土豪,他家的火腿堆满了几房子,我们这些红军是吃不完的,就是顶有名的宣威罐头也没有拿得完。后来大批的分给群众,有许多贫民一个人分得两三只火腿,宣威及附近群众争火腿争得非常热闹,许多人说:云南的火腿这一次总算给我们红军和老百姓吃够了。”
红军进入雪山草地后,困难与日俱增。沿途荒无人烟,更无生意买卖,藏民大多藏匿或逃走。红军食盐断绝,粮秣恐慌相继而来,两餐青菜、荞麦、洋薯,也朝不保夕,许多部队常常每天只吃一顿,有些部队则每晚吃半饱,将两天粮食分到三天吃。
红军一路向藏民宣传解释,沿途藏民渐渐打消敌意,但因国民党军方面的恐吓和欺骗宣传,所以仍然逃避一空。红军遭遇雨雪泥泞,路滑难行,而且到了绝粮的地步。这时青稞已经呈现淡黄色,勉强可以割来吃了。为了避免饿死,红军便只好一面割早期青稞煮食,一面四处派人去寻找藏民回家,给予他们一定的补偿。
毛儿盖是川西藏族地区最大的一个村落,大概有三四百户人家。杨成武在毛儿盖带着筹粮的队伍上山找到反动土司藏起的一批羊。红军们赶走了敌人,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和牦牛几十头、绵羊五六百只。这一天,虽然没有盐,他们还是饱餐了一顿,把牛羊分配给兄弟部队一部分,剩下的杀掉后都煮熟,一块块切开,再串起来做成了肉干。
杨成武在《忆长征》中写道:红军在毛儿盖筹粮时,还曾用喇嘛寺的面粉做的泥塑烙过饼充饥。但后来筹粮委员会命令说要保护喇嘛寺,就是反动派砸碎的“泥塑”也不能动。红四团团长带着的筹粮队在一个反动土司的家发现了一道新砌的墙,上面糊的泥巴还是湿的,这道墙特别厚。大家动手拆开一看,几口大铁锅里盛着青稞麦和青稞麦面,还有一坛坛的玉米、黄豆、红辣椒、酥油,不仅有粮食,还有枪支弹药,这更证明了主人的身份。同志们管它叫“密窖”。以后他们又一连发现好几个“密窖”,按照筹粮委员会的规定,凡是敌人留下的东西,一律没收。
过草地时,红军的粮食日益减少。特别是跟在先头部队后面的部队,本来草地上的东西就少得可怜,仅有的一点也都被前面的人捡走了。不久,红军便开始煮自己的皮带和马具(如果能够弄到水烧煮)。水是一个问题。草地上的水大多有毒。战士们一个个都因剧烈的腹疼和急性痢疾而躺倒,死了许多人。剩下未曾碾磨的玉米和青稞也快吃完了。人们以毫无营养的野菜充饥,有些野菜也有毒。
《余秋里回忆录》记载:长征中某日,“我们红二方面军与红三十二军相遇同行。红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不知用什么方法捉到几只田鼠,请我吃了一顿田鼠肉。在我的印象里,那是最好吃的一顿美味佳肴了。在当时的情况下,饥饿死亡,时刻在威胁着每一个人。为了活下去,凡是能吃的东西都吃了。有一次,战士找到一面破鼓,把鼓面割下来用水煮着吃,又硬、又苦、又涩,真是难以下咽。”
率右路军先头部队到达班佑的叶剑英和程世才,在一次袭击中打垮了敌人三千多骑兵,缴获了一批战马和牛羊。他们把其中的一部分战利品送给了党中央机关和后续部队。后来,博古见到叶剑英、程世才,曾感激地说:“你们送来一头牛,让我饱餐一顿,这是过草地后,我们得到的最好礼物。”
唐金龙过草地时,数日没吃饭,饿极。出草地后,见有藏民巴扎,唐急购二十只鸡、两个“锅盔”(每个约五斤重),与李文清等四人聚餐,狼吞虎咽,一扫而光。半夜,四人均腹胀如斛,于地上打滚不止,一人竟胀死。
红军长征到哈达铺,中革军委下了一个特别的命令:为了迅速恢复红军体力,全军上至司令员,下至炊事员、挑夫,每人先发大洋一块,用于改善伙食。其时,五块大洋可买百余斤肥猪一口,两块大洋可买肥羊一只,一块大洋可买鸡五只、鸡蛋百余个、蔬菜五六担。总政治部特别提出“大家要食得好”的口号。一时“大家要食得好”的口号传遍整个部队。各个连队伙食单位,都割鸡杀鸭,屠猪宰羊,每天三顿,每顿三荤两素,战士们喜气洋洋,互相见面时,不约而同地说:“同志,哎哟!过新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