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纪乐
涉军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的生成与发展过程
□贺纪乐
摘要:自媒体时代,涉军突发事件炒作阵地从现实社会转向网络空间,尤其是微博平台信息海量化、传播高速化、环境虚拟化的特点导致军队形象塑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网络涉军舆论易呈现出迅捷性、负面性、非理性特征,对军队造成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本文主要从涉军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的生成过程、发展阶段探析涉军网络舆论形成的总体特征。
关键词:舆论;微博;涉军突发事件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易信等一系列新媒体得以大范围使用并成为UGC(用户产生内容)的成功范式。它们作为一种不断发展的信息生产、获取、传播和分享的新型自媒体,已经成为信息高度整合的平台和实现信息直达的传播渠道。它们正推动着一场以“微信息”和“微交流”为内容的传媒“微革命”,为各类信息资源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效又高速的传播方式。军队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和地位,历来是一个比较独立稳定而又相对封闭的组织,有关涉军信息的传播也多呈现严格管控、口径单一的特点。然而,海量化、低门槛、高速化运转的互联网打破了这一局面,人们通过互联网能够窥探、讨论甚至涉足国防与军队这一领域,涉军网络舆论可在短时间内呈现爆炸式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和军队建设。
要研究涉军突发事件中微博的舆论,首先要研究其生成过程,即这些舆论是如何产生的。继而考察其发展,包括时间维度上的发展阶段和表现维度上的态度模式,进而根据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的舆论引导措施。
涉军突发事件的相关舆论生成大体需经过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突发事件的刺激形成个人意见。刺激性、反常性是涉军突发事件通常具备的特征。当相关的各类信息经由微博平台及时传播给微博用户时,他们会做出个人的判断和相应的思考,并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结合微博上其他用户的观点,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一方面与自身素质息息相关,如知识水平、生活环境、处世态度等,另一方面又为外部不可抗力因素所左右,如社会制度、结构的演变、利益分配的调整、军队和军事行动的政治色彩等。涉军突发事件的不断推进,将会刺激人们产生新的情绪和态度,继而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观点和看法。
第二阶段,个人意见向公共意见转化。在微博上所发布的个人意见或观点,能够广泛地在微博信息圈群中传播,再被同意该观点的微博好友进行转发和分享,使个人意见得以在其他微博圈群中扩散,经过进一步的信息筛选后,个人意见将以信息树的方式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这些意见将分散在微博平台无数个信息圈群中。传播学认为,信息扩散具有滚雪球效应,也就是说单一意见会把对其形同或类似的意见吸附过来,就像滚雪球一样,使得这个单一意见具有越来越强的扩散性,积累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衍生出有着相同情绪、观点、信念的议论群体,从而进一步巩固意见的不可撼动性;相反的是,那些不符合民意的个人意见无法得以传播,到最后变得无迹可寻。
第三阶段,公共意见整合沉淀,最终形成微博舆论。认知以及心理整合构成了意见整合的两大要点,也即是不仅要在评价、价值观以及思想理解层面形成共识,有着一致的舆论观点,更要有意志、情感偏好等心理一致性。针对涉军突发事件的公共意见在不断的交流、碰撞到最后的融合过程中,信息会不断地进行优化和完善,而形成最终的具有互不认同性的整合舆论。微博达人(舆论领袖)在整合公共意见的环节中,凭借其剖析事件的独特角度、真知灼见以及其本身所具备的硬件素质而对意见再一次扩散传播。关注此领袖的微博用户将会将意见进行转发分享,扩散到更加广泛的范围。通常来说,当公共舆论超过25%的扩散比例,①就会产生稳定性和强度,也就意味着产生了微博舆论。
研究显示,微博舆论的生成与发展具有阶段性、周期性的特征,把握微博舆论的阶段性特征,对优化舆论引导效果大有裨益。关于微博舆论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划分,解放军报社政治部副主任张锋将网络涉军热点事件传播分为潜伏期、爆发期、蔓延期、反复期、缓解期及长尾期六个阶段。②本文以涉军突发事件为研究对象,无法确定舆论的潜伏期,因此本文从突发事件发展的时间维度出发,对各个突发事件加以分析研究,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最终将微博舆论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舆论形成期、舆论爆发期、舆论缓解期和舆论平复期,并指出各时期涉军舆论重点关注的对象。
(一)舆论形成期——事件进入公众视野
微博用户既可能是普通公众,也可能是专门的媒体机构,内容生产渠道多样,信息海量,但能为用户关注而形成热门话题的少之又少。据统计,绝大多数热门微博都是因为各行业的意见领袖(或称微博达人)和网络媒体的转发,从而获得来自粉丝和其他达人的关注,并持续发酵,通过病毒式传播最终形成微博舆论。这一过程同样适用于涉军突发事件的舆论形成,事件由用户曝光后往往需由意见领袖转发才能进入公众视野。
(二)舆论爆发期——媒体间形成舆论合力
随着事件的相关信息不断被转发、围观、关注,相关话题占据微博热门排行,在朋友圈被讨论,被各新闻客户端相继推送,传统媒体也及时跟进,并派出专业记者进行采访和调查,持续跟踪事件发展,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对此进行评议,从而提高了事件的影响程度,将舆论推到一个新的层面。随后,舆论不只是在社交媒体发酵,而是在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各大媒体间碰撞、汇合,不断推进事件热度升级,至此舆论彻底进入爆发期。对于涉军突发事件来说,这个时期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是曝光该事件的意见领袖,他们的跟进评论往往能左右舆论。
(三)舆论缓解期——相关部门进行回应
随着舆论压力越来越大,涉事单位或相关组织需要做出回应。他们此时往往通过传统媒体发布权威信息,如果回应符合公众期待,公众情绪会得到安抚,相关舆论会逐步降温,从而逐渐进入缓解期;如果涉事单位采取的应对方式不恰当,相关舆论就会再次进入高潮,热度甚至高于前期。实际上,微博每天都产生无数热点话题,一个舆情热点尚未消退,另一个舆情热点就已经占领公众的视线,“集也匆匆,散也匆匆”。这些新生的舆情热点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当前的舆论压力。这个时期重点关注的对象是媒体,媒体的报道角度和立场态度对缓解期的舆论走势影响重大。
(四)舆论平复期——事件解决舆论平息
对事件的探讨会随着事件的解决而热度不再,公众对事件的参与和热情逐渐平息,他们会迅速退出该事件而转向其他的热门事件,逐渐形成新的微博舆论。对于涉军事件来说,平复期一般很短,在有关部门对相关事件进行处置并向社会公布以后,媒体往往不再主动关注这一事件,此时军队媒体不能放松监测,对后续的零星舆情可以报请有关部门进行“堵”或“控”。
在微博舆论的生成过程中,各个时期的持续时长往往会受突发事件的性质和事态发展而各不相同。例如,有些突发事件具有很强的“爆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受到很多公众的关注,因此其舆论形成期就会相对较短甚至一开始就进入舆论爆发期。
微博涉军舆论的形成是一系列国内外社会环境因素决定的,从国内角度来说,社会思潮的多元碰撞、公民意识增强刺激了民众的表达欲望,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为微博涉军舆论的形成发展提供了表达平台;从国际角度来说,国家周边安全形势热点频出、大国间军事关系复杂多变、国防军队改革不断推进等因素为微博涉军舆论提供了不间断的热门话题。总之,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当下涉军突发事件“遇军便炒、一炒即热、一热就黑”的舆论现象。
舆论来源于社会环境,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的反映,而社会环境又处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过程中,这就决定了我们要充分认清和把握涉军舆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有效评估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对涉军舆论的影响,进而在涉军网络舆论引导中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打好主动仗,借助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创新话语表达和传播方式,不断营造网络正能量,传播涉军好声音,改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维护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形势。
注释:
①刘建民,纪忠慧,王莉丽.舆论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57.
②张锋.网络涉军舆论引导专业化建设[J].军事记者, 2015(5):7-9.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2014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