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舆情乱象看微博把关人的弱化

2016-04-11 21:55:02刘媛艾光辉
视听 2016年4期
关键词:把关人网络舆情微博

□刘媛 艾光辉



从网络舆情乱象看微博把关人的弱化

□刘媛艾光辉

摘要:自媒体时代,微博广为大众使用,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记者”。但由于大众缺乏专业素养,造成一些消息在传播时变异为谣言。这引起了关于微博“把关人”的思考。要改善把关人弱化的状况,不仅需要微博用户做到自律和他律,同时微博平台也要建立监管体制,政府部门强化监督机制,进而实现对微博信息的有效管控,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微博;把关人;网络舆情

微博自2009年兴起以来,越来越多的事件从中发端、蔓延,逐渐地从一种社交工具演化成普通民众介入公共事件的强大武器。从前几年的“郭美美事件”,到2013年的“外国小伙撞大妈”事件、2014年的“冰桶挑战”事件,再到2015年的“北京三里屯试衣间”事件、“青岛大虾”事件等,每一事件都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激发了舆论热潮。无论当事人是对是错,总有网友在话题讨论中随意猜想,甚至恶语中伤,对当事人造成难以抚平的伤害。诚然,“郭美美”事件是人们微博参与公共事务的典型案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应该看到,微博的快速发展,像一把双刃剑,在提供给大众自由表达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问题。

一、微博“把关人”的弱化

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微博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从近年来发布的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可见,许多热点舆情都是通过微博平台第一时间发出消息,继而引发了网民广泛参与和讨论。微博网民所讨论的话题涉及经济、环境、民生、公益等等各个方面,呈现出一种“全民记者”的状态。但是由于微博信息来源的复杂性、信息零碎化、把关人缺位、传播方式裂变以及网络狂欢心理的推动,导致了现在微博环境假新闻泛滥和一些难以控制的热点事件发酵、扩散,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2013年12月,北京街头一外国小伙子骑摩托车撞倒中国大妈后被大妈拽住,外国小伙子破口大骂。这本身没有什么稀奇,但被一个习惯臆断的网民拍了照片发到网上,再配上文字,就被曲解成了中国大妈“碰瓷”赖上外国小伙子。当时在社会引起一片轰动,人们纷纷指责中国大妈无良。到最后,经过警方调查,才给了中国大妈一个清白。而在整个微博传播过程中,人民网的官方微博在没有得到确凿的事实之前,就快速地转发,继而引来了其他媒体官方微博的转发,在整个微博舆论场中,形成了强大声势,错误地引导了大众的态度。这一事件充分反映了微博把关人的现状,即自媒体的“把关人”意识模糊或者说缺失,传统媒体的“把关人”机制已然弱化了。

微博的特点是快速将某消息进行病毒式扩散传播,进而形成热点事件,而对于这条消息所带来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实则全部交由受众的价值观来判断了,如此,这个事件的舆情发展就难以把控。在越来越多的网络热点舆情中,常常出现新闻反转,证明网民之前的判断失之偏颇甚至大谬不然,所以,微博传播中,必须完善“把关人”的机制,落实“把关人”的作用。

二、微博“把关人”弱化的原因

当前微博呈现的这种把关缺失或者把关滞后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众媒介素养不高,对“把关人”的作用无知或者不重视。在全民媒体的时代,大众没有专业的职业素养,并不重视把关人的作用。在微博平台人人都可以发表言论,可以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但由于用户公共意识薄弱,没有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所以常常发布一些不实信息或者仅仅是自己对事件的猜测之言。

第二,微博信源广泛,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存在把关难的现实原因。在2015年,新浪微博上市以后,所做的财务季度报告显示,微博用户的月活跃量和日活跃量分别已经达到了2.1亿和900万人次。而且大众发信息的时候,都是具有随机性。在微博运营服务平台所要进行的信息筛选,则必然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其效果也是十分微弱。

第三,微博独特而富有吸引力的传播特征,带来了公民表达的泉涌,也是难以把关的一大原因。微博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具有传统大众传媒难以比拟的便捷性。在传统媒体的传播中,信息都是由传播者首先发出,经由传播媒介,到达传播者。这是一种单一、直线的传播方式。传播者与受众两者是分离的。而现在微博的传播方式,则赋予了人们多重身份,可以是传播者、传播媒介、接收者,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身份的转换与身份的重叠。双向互动的沟通模式,更加契合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再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人随时随地可将看到的新鲜事发布在微博上。参与微博表达的数值是一个巨量,要对每个信息进行把关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微博健康发展需健全“把关人”机制

在微博充斥着语言暴力和网络水军泛滥的情况下,如何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微博交流互动环境,仍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

(一)微博用户应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加强自律的能力

虽然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似乎看不到真正的把关人,但事实上,任何一个新闻传播的过程都是一个信息搜集、发布的过程,这就离不开人的思想意识的活动,对信息都会有一个选择的行为,这其实也是一个“把关”的过程。只不过在微博上,表现出来的是人人都是“把关人”。个人用户在将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出去的时候,就是在无形中行使着把关人的权力。若要更好地行使这种权力,网民个人就要加强自身的知识补充、提高文化素养,对自己所要发布的内容负责。一些微博大V拥有很大的公众影响力,所以更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发挥好其舆论领袖的作用。

(二)微博运营平台要完善网络监管体系

现在的微博平台被碎片化、复杂化的信息所充斥,广告、营销的消息比比皆是,让受众感到无所适从。这时,微博运营平台就可以对传播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议程设置,将重大的、紧急的、备受关注的信息进行前置管理,充分发挥其舆论引导和环境守望的作用。另外,微博服务后台可以建立一个严格的审查制度,设置一些敏感词汇,在用户发布消息时第一时间进行制止、屏蔽。同时也应加强自己的域名服务器管理,防止受到黑客攻击和不法分子发布虚假消息,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网络安全保障可以通过安全软件升级、设立严密的防火墙等措施来防止信息被篡改,从而发挥把关人的作用。

(三)政府部门应加强舆论引导和法制建设

微博信息内容的纷杂导致了舆论的多元性。而政府作为监管主体,要从宏观上把握好微博的意识形态。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就应该多通过微博与民众沟通,引导舆论发展方向。同时政府也可以从上而下地建立一个涵盖不同部门的、全方位的综合舆情监测体系,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监控。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已经超越了国家相关法律与条例的设置速度,所以在提倡受众应遵守法律、法规,微博媒体应加强行业自律、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之外,也应为微博的长远发展制定相关法规,严厉打击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的行为,让“把关”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还要加大对制造谣言、传播谣言的惩处力度。

四、结语

现如今,微博成为人们日常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受众可以自由互动的一种传播方式,也是人们可以参与政治协商的重要形式。虽然这种新媒体的传播中,传统的“把关人”地位受到挑战,但是,通过个人、媒体、政府的共同努力,通过网络监管和法制建设的共同支持,相信微博“把关人”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发挥,大众在信息快速传播的同时将会得到更大的归属感与满足感。

参考文献:

1.柯敏.浅析微博把关人的特点[J].新闻世界,2012(8).

2.刘爱.互联网影响下的传播流程与新闻生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3.杨皓.微传播时代媒体把关人效果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3.

(作者刘媛系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艾光辉系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把关人网络舆情微博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把关人”
中国记者(2016年11期)2016-12-17 18:07:44
新媒体时代报媒“把关人”的角色定位
中国记者(2016年11期)2016-12-17 17:43:10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58:49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23:42:46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19:04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51:37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2:52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企业导报(2016年13期)2016-07-19 18:21:00
印度电影“把关人”受贿落马
环球时报(2014-08-21)2014-08-21 12:25:53
神回复
意林(2013年15期)2013-05-14 16:4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