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华
网络新闻舆论监督中的名人效应分析
□韦华
摘要:网络新闻媒体的高速发展,使得互联网中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越来越大,而网络名人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在网络舆论中扮演着信息传播者、事件评论人以及利益代言人等角色,其产生的名人效应对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当然,网络名人效应也有他的负面影响,如何规避缺陷,发挥名人效应对网络新闻舆论的良性引导作用是一个有待分析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新闻;舆论监督;名人效应;网络名人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网络在现代人生活中已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的快捷性、公开性与广泛性,不仅方便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感情,也为公众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公共领域——一个任何人都能发表对社会公共事件的看法与意见的平台,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网络新闻舆论监督。
在近年来的网络舆论事件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社会各界名人在网络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的各种角色。这些名人充当网络言论中的意见领袖,传播社会公共信息,发表对社会公共事件的看法,引导社会舆论发展,产生了网络新闻舆论监督中的名人效应。
所谓“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新闻媒介对公共权力运行中的偏差行为及其他不良社会现象进行批评和制约,促使其修正错误的舆论监督。”①而网络新闻舆论监督则侧重指网络新闻媒体本身以及民众通过网络媒体这一中介,对公权力运行以及社会公共事件进行的新闻舆论监督。现阶段,我国主要的网络新闻舆论监督存在于网络新闻门户网站、微博、博客以及论坛。而活跃于其中的社会名人主要是商业精英、活跃媒体人、社会公共人物等,他们在网络新闻舆论监督中主要以微博大V、名博写手、论坛版主以及微信公众号运营者的身份出现。
与传统媒体中的意见领袖不同的是,由于网络媒体的特性,网络舆论监督中的社会名人有着自己的新特点。第一是自媒体属性。在传统媒体中,名人专家等意见领袖依托于传统媒体存在,而网络中的社会名人自己掌握着新媒体,除了受到媒体管理方对内容的制约,其发表言论的时间、讨论的主题都有很大程度的自由,名人效应可以随时随地发生。第二是交互性。网络媒体本身就有着强大的实时交流功能,这使得网络意见领袖能随时与民众自由沟通,传播信息与观点,从而对网络新闻舆论监督产生影响。
促进信息更快更广传播。网络媒体迅猛发展以来,它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就广为人知,网络新闻舆论监督往往较之传统媒体要快速而广泛,网络名人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微博大V往往有上百万甚至成千万的粉丝数量;博客名主的关注量通常有十万以上,点击量则往往在十亿上下;加上近年来兴起的微信公众号也拥有众多关注者。当社会公共事件发生时,名人效应立即显现:微博大V转发信息与评论,博客作者发表博文表达自己看法,微信公众号则将舆论观点集结成小文推送到用户手机上。这样,在相当短的时间内,社会公共事件立即成为上千万民众讨论的热点,新闻舆论随即形成。2011年网络中关于PM2.5作为衡量中国空气质量指标的讨论,就是在网络名人的推动下展开的。2011年11月,北京连续遭遇雾霾天气,然而环保局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数却始终是轻度污染甚至更好。随后,姚晨、潘石屹等网络名人开始关注此事,他们在微博上大量转发、关注,并传播普及了PM2.5的相关知识。童话作家郑渊洁更是在网上发起投票,看民众希望PM2.5的中国标准何时获得通过。由于这些网络名人的关注宣传,大量民众参与到对空气质量标准的大讨论中,甚至自己走上街头测量PM2. 5公布到网上。巨大的网络舆论压力下,国家环保部于2012年初通过了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引导促进统一舆论的形成。网络媒体的门槛低,民众参与度高,媒体数量多而繁杂,这使得网络中对社会事件的观点看法鱼龙混杂,莫衷一是。网络新闻舆论监督容易由此散乱缺乏效率。而名人效应的存在,能最大限度地引导网络舆论集中于某一个或几个话题,促进对统一社会公共事件的统一舆论形成。在民众对同一事件关注的前提下,网络名人凭借其多元的消息获取渠道,首先对事件信息进行传播并发表自己看法观点;接着互相讨论辨别,借助网络交互性与民众深入沟通,进行舆论引导,逐渐形成优势观点方,最终促进了相对多数的统一舆论的形成。
促进舆论向社会活动转变。由于碎片化与热点关注的性质,网络舆论在一小段时间保持热度后,民众的关注点就迅速被其他社会事件所吸引。但网络舆论监督有时不仅仅是舆论监督,它会向实际生活中的社会活动转变。2011年中国社科院教授于建嵘有感于网络上关于乞丐儿童的讨论,在新浪微博建立“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账号,旨在通过民众随手拍的力量,联络公安机关来解救可能是被拐卖的乞丐儿童。虽然活动尚有争议,但这位被网友评为“互联网风云人物”的意见领袖,通过自己的努力,引起了民众对乞丐儿童与拐卖儿童的关注与思考。更重要的是,这一舆论监督转变为现实的社会活动,不到一年就有22万人次参与,直至今日还活跃在网络上。另外,媒体人邓飞发起并持续推广的“免费午餐基金项目”,直接推动了2012年国务院“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可见,网络意见领袖持续不间断地关注同一个社会问题,并运用自己的社会资源推动一个社会活动的建立,网络新闻舆论就有可能在这样的名人效应的催化下,转化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力量。
网络新闻舆论监督对于我国公民社会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毫无疑问是一大推动力量,但互联网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活跃于其中的意见领袖虽然贡献良多,但他们所产生的名人效应,有时也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传媒职业精神的缺失。在网络新闻舆论产生过程中,由于信息碎片化、审核机制缺乏以及网络把关作用弱等原因,假新闻与谣言总是伴随产生。一旦网络名人不能认真辨别相关信息,将假消息传播出去,并配以自己的观点,那么由于其巨大的影响力,虚假信息得到广泛传播,错误的舆论导向也随即蔓延到网络中。这归根结底还是有些网络名人的传媒职业精神的缺失。这其中,有些名人是由于没能辨别网络信息的真假,而造成的无意传播;但有些意见领袖则利用自己在网络上的名人效应,有意散播虚假信息。2013年互联网上,“自来水里有避孕药”“南京猪肉铅超标”“舟山人头发里汞超标”等谣言借助微博平台散布广泛,幕后的炮制者是在新浪微博拥有30多万粉丝的商人董良杰。他最终目的是为自己的净水器产品营造销售环境。值得注意的是,拥有一千多万粉丝的微博大V薛蛮子,由于与董良杰的私交甚笃而盲目不加核实地转发这些谣言,其名人效应带来的是谣言广泛散布,多方民众利益受损。
片面观点传播误导舆论。网络名人虽然有比常人更广的消息获取渠道、更独到的观点想法或者更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但终究都是拥有不同经历与人生情感的普通人。他们对于社会公共事件的传播与评论有时难免片面、主观,有时甚至带有自己的情绪。更有少数网络名人“以偏激心态放大现实中的社会矛盾,大肆宣传各种错误思想观念与价值导向,让某些极端化的言论占上风。”②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近几年,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2013年峰回路转的“新快报事件”中,网络因《新快报》两篇头条“请放人”而沸腾。活跃于网络上的媒体名人多数不假思索就在网络上发表评论,声援新快报和陈永洲,其中不乏在网络上成名已久的资深媒体人。而陈永洲后来承认了受贿报道。
虽然网络名人也会由于观点片面与缺乏媒介职业精神,造成名人效应对网络舆论监督产生负面影响,但这并不能让我们否定名人效应的良性作用。相反,为了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新闻舆论监督环境,需要社会各方面正确对待名人效应。社会层面,相关的网络立法应切实推进,给予网络言论确切的法律监督与依据,以限制名人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与管理部门应鼓励网络名人积极正确地引导舆论,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对信息传播、公益事业与统一舆论形成的积极作用。同时,网络名人应加强自身媒介素养,培养媒介职业精神,在网络舆论中认真甄别网络信息,在求证后做出正确的舆论导向,为网络新闻舆论监督的良好发展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注释:
①黎三华,李一军.记者在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定位[J].新闻与写作,2004(9).
②马映红.网络名人传播角色的引导策略[J].新闻与写作,2013(12).
(作者单位:广西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