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华
那年爷爷溘然离世,从此85岁的奶奶就像变了个人,经常拿着爷爷的茶壶或旱烟袋,呆呆地望上半天。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虽然经常陪老人说话逗乐,但奶奶的状况仍不见好转,日渐消瘦,精神很差。
父亲爱好摄影,退休后,没事就出去拍照片。有一天,父亲突发奇想,何不带上老母亲一起出去散散心?于是,他买来一辆电动三轮车,每次出去都拉上奶奶。在野外,天高地阔、空气清新、白云悠悠,路边的野花、绿草随风摇曳,老人脸上渐渐有了笑意,精神有所好转。
一次,父亲在休息时,随手给坐在三轮车上的奶奶拍了一张照片,奶奶看着照片乐得咧嘴直笑。看着久不曾如此开心的奶奶,父亲又冒出个新想法:专门给奶奶买一部相机,让奶奶随便拍着玩。
没想到,奶奶还挺感兴趣,认真地跟父亲学起了摄影,从构图到调焦,然后按快门,一张张照片“咔嚓、咔嚓”地拍出来。一朵野花、一群绵羊、一棵白杨树,这些极普通的事物在奶奶的相机里变得可爱而美好。如果偶尔拍到一张得到儿子夸奖的照片,她笑得像朵盛开的花儿,美极了。
就这样,摄影走进了奶奶的生活。
父亲带着奶奶转遍了周围的连队农场,拍向日葵、万寿菊、养蜂人……算起来,已拍了数千张照片。随着奶奶拍照水平的日渐提高,母子俩俨然成了亲密摄友。
今年秋天,父亲带着奶奶到常去的兵团棉田拍摄。洁白的棉花一望无际,地里散布着正埋头摘棉花的工人,场面煞是壮观。父亲兴冲冲地跑进棉田深处拍照,留下奶奶坐在车里。
这时,旁边一位摘棉花的工人好奇地回头看奶奶。细心的奶奶发现眼前的构图不错,一张笑脸身后还有几个正辛苦干活的工人,而且表情也很好,就果断地按下了快门。这张被命名为《拾花者》的作品,在县老年人摄影比赛中喜获优秀奖。
如今,奶奶的生活充满欢乐,摄影让奶奶彻底走出了抑郁和悲伤,我戏称她为“85后”,越活越年轻了。奶奶笑呵呵地对我说:“只要走得动,我就会把摄影玩下去。”
今年国庆长假,我们全家四辈人团聚,一致夸奖奶奶的摄影技术好。大孙子提议,共同出资为奶奶出版一本摄影集,立刻得到全家赞成,而且经讨论决定,摄影集的名字就叫“光影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