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 艾美华
跨族际传播: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发展的多维方式
□张瑞 艾美华
新疆民族文学凭借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和语言环境,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仍处于不断创作和完善中的当代民族文学,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跨族际传播,成为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几种新兴的传播方式,从传播类型的角度出发,试图对当代民族文学的跨族际传播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能够使新疆民族文学被更多人所了解和熟知。
民族文学;传播方式;跨族际传播
新疆当代民族文学跨族际传播方式,从传播学所涉及的角度来进行考察,可以根据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进行划分,这种划分方式是按照从小到大的范围来进行的,包括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等方式。
组织传播,顾名思义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个零散的部分连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发展。在新疆当代民族文学跨族际传播中,高校讲学就是一种以组织传播的方式来对民族文学进行传播的过程。
(一)高校人才培养注重多民族文学传播
新疆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生培养方案采用了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的方法,使得学生各方面素质实现综合发展,不仅能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还能了解相似领域的技能和方法,成为一个既能够深入研究的专家,又博学多才的杂家。
高校培养作为一种自上而下地把组织目标和任务传达贯彻给学生的传播过程,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有一种把各民族文学相互融合、共同传播给大众的意识。因此,高校人才培养不失为民族文学传播和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并且近几年来在不断扩大和创新中。
(二)高校课程设置注重多民族文学培养
新疆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设置的核心专业课不仅包括民族文学的多项内容,而且还有许多各个朝代文学的专业选修课,邀请精通各个民族的专家教授讲授,培养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使他们真正懂得各民族文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传承和传播的重要性。
学校在为学生设置课程时便已潜移默化地将民族文学渗透进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讨论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目标传达给这些学习、理解、接受能力强的青年学生,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思想和意识,是组织传播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覆盖范围最大的一种传播方式。
群体传播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集合体。在新疆当代民族文学跨族际传播中,座谈会和研讨会都是以群体传播的方式进行的,每一个参加会议的人都是奔着传播民族文学的共同目标相聚在一起,通过互动来了解更多的作家和作品。
(一)创作报告会翻译多民族文学
新疆作协组织的以“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为主题的创作活动中,传播者是新疆作协;传播内容是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等的探讨;传播形式是研讨会、交流会;受众是广大读者;传播效果主要是使广大读者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对于宣传新疆各民族的文学、传播正能量、抓住当前大好机遇、将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的某些佳作翻译成汉文是个不错的方式。
(二)文艺座谈会讨论多民族文学
2016年5月,新疆师范大学就“新疆当代各民族文学跨族际传播研究”在其文学院进行座谈会,课题主持人艾光辉教授及在场的讨论学者作为传播者;传播内容是新疆各民族文学互动关系如何、妨碍因素是什么、怎样实现跨族际传播等问题的讨论;传播形式是座谈会、讨论会;受众是广大学者以及民族问题和民族文学的关心者;传播效果是使广大学者和社会各界更加了解民族文学的现状和跨族际传播的重要性,为新闻传播界学术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三)学术讨论会交流多民族文学
在新疆各大高校间组织的交流活动中,传播者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及学生;传播内容是新疆文学特色以及发展现状;传播形式是讲座、演讲、交流会、研讨会、课题等;受众是广大文学工作者、学习者、爱好者;传播效果体现在加强了各高校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文学认识与文学欣赏水平,促进了新疆文学创作年轻化的发展,为新疆文学活动打开了新的发展局面。
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在新疆当代民族文学跨族际传播中,媒体报道和视觉传播以大众传播的方式来实现对民族文学的报道,从而实现更大范围、更远距离的传播。
(一)作家专题片对多民族文学的宣传
2014年9月13日,新疆日报社报道了一篇标题为“新疆维吾尔族作家祖拉古丽:在写作中寻找快乐”的新闻稿,介绍了一位新疆本土女作家的日常生活、写作习惯和创作成果。对祖拉古丽的报道,不仅让广大民众了解了民族作家和作品,更对民族文学的创作过程有了亲切而深刻的认识,并且开始了解他们、热爱他们、传播他们,因此,大众传播成为民族文学传播的一种最直白的方式。
(二)作品表演展示多民族文学佳作的推介
在乌鲁木齐市举办的新疆优秀文学作品朗诵会中,通过独特的朗诵阅读形式,用每月举办一期的方式来向新疆各族读者传播新疆优秀文学作品,从而成功为广大市民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流、推介近年来新疆本土各民族作家及其作品成就的平台。这些活动都引起了市民的强烈反响,引发了关注民族文学的热潮,使得这些文学作品以更加生动的方式传播给受众,因此大众传播的方式要比书面形式更加灵动、更让人印象深刻。
国际传播是国与国之间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把国家社会作为基本单位,把大众传播作为支柱,包括多个主体。与国家民族利益紧密相联,政治性较强。在新疆当代民族文学跨族际传播中,作家之间的国际交流就是彼此之间所进行的一种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传播,只是以个人或组织的方式呈现出来。
(一)作家访学提升多民族文学创作能力
2016年3月,由民族文学杂志社主办的《民族文学》重点作家培训班在北京举办,邀请了近期发表过作品的来自十几个少数民族的三十多位作家参加,并邀请了一系列专家学者为作家们授课,为提高作家们的创作水平、使大家进一步开阔视野做出努力。各个民族的优秀作家共聚首都,以国际交流中个人的方式进行文学传播,每位作家通过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前辈们的交流和研讨,向各大名家借鉴和学习,使得民族文学的传播和交流自成规模,并且日渐丰富起来。
(二)会议交流扩大多民族文学传播范围
2012年10月份,“丝绸之路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学国际学术会议”在西安召开。邀请了国内外多位关心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专家学者参加。可以说既是一次国际文化交流学术会议,也是一次世界文化盛宴。国际化的会议把民族文学的传播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以集团或组织的方式进行交流,使得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开始走向世界,被世界上各个民族所欣赏和品读,增加了民族文学的知名度,也使世界各国开始了解中国的民俗文化,扩大了我国民族文学的影响力。
(三)文化宣传提高多民族文学认知意识
200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文化多样性宣言》,认为“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这标志着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成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共识。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过一定的组织和载体进行民族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不仅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还要了解中国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这是国际传播中以跨国组织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体现。
当前民族文学的传播方式已在新媒体环境中日渐丰富起来。作为新一代的文化传承者,我们不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且要用实际行动来对各个民族的文学进行阅读、讨论、宣传、保护。这既是一种使命,又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1.张雪艳.民族志视野与转型期汉族作家跨族文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05).
2.杨建军,陈芬.论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2(05).
3.艾光辉,艾美华.新疆当代各民族文学关系的实证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
4.罗四鸰.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身份建构与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11.
(张瑞: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新闻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艾美华: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疆当代各民族文学跨族际传播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15BZW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