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肾内科 张益民
常常遇到这样的患者,主诉尿频、尿急,但是尿常规检查均是阴性,按照尿路感染治疗无效。有以上症状的患者常常被诊断为无菌性的尿路综合征,此外还被诊断为不稳定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逼尿肌不稳定等。
近些年,随着对这类疾病研究的深入,国际尿控协会将其定义为“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合并或不合并急迫性尿失禁,常伴有尿频、夜尿,尿动力学
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或其他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碍,实验室检查无明确感染和其他明显的病理学改变。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可能与逼尿肌不稳定、膀胱感觉过敏、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心理因素、激素代谢失调等因素有关。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包括:
1.行为治疗:有效的膀胱训练、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治疗。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降低膀胱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及阻断膀胱传入神经。以抗胆碱能类药物为代表,其他药物临床疗效不够肯定。行为治疗和抗胆碱能药物联合使用为膀胱过度活动症一线治疗方案。丙咪嗪有抗胆碱及拟交感的作用,且具有中枢性抑制排尿反射的作用。多与抗胆碱能药物配合治疗有明显神经衰弱、睡眠差及夜间尿频患者。但起效慢,服用数周才能见效。
对于膀胱严重低顺应性、膀胱容量过小、上尿路损害或经其他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包括逼尿肌横断术、膀胱扩大术、尿流改道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