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主旋律电影内容构建
——以《湄公河行动》为例

2016-04-11 21:28汪昊
视听 2016年12期
关键词:湄公河价值观

□汪昊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主旋律电影内容构建
——以《湄公河行动》为例

□汪昊

近年来,我国的主旋律电影一直存在非议,整体的市场表现欠佳,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视角,分析我国主旋律电影存在的问题,并以《湄公河行动》为例,从受众对主旋律电影的消费期待出发,分析影片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原因,以期为主旋律电影的制作有所帮助。

使用与满足;电影消费心理;主旋律电影;湄公河行动

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实际上与我国主流宣传观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过去,在单向度宣传思维的主导下,主旋律电影长期以来深受诟病,部分电影甚至还需要动用行政指令才可以宣发。随着电影的发展,宣传思维逐渐更新、拓展,《湄公河行动》就是众多成功影片中较为出色的影片。

一、主旋律电影存在问题

(一)内容取材过度同质化

在内容取材上,偏爱宏大的、社会历史事件,难以引起观影者共鸣。如在过去的主旋律电影作品中,抗战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复杂的人物关系等特点,成为很多影视作品取材的一个重要源泉,但易造成内容交叉同质化现象,而且主旋律电影总是习惯于在宏大的社会历史事件中抒发国家情怀,完成价值观构建。而事实上,这些具备一定年代感的历史事件,往往会直接拉低观影者的经验程度,降低观影者的参与感与心理预期。

(二)大量的史实性错误与经验错误

这是宣传思维在电影产业的一种直观体现。在一些抗日题材的影片中,为了表达主流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通常罔顾史实性错误与经验错误,“以一对百”“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等“雷剧”的桥段不绝于市,观影者的影视剧消费是基于一定的知识与经验程度的娱乐性消费,而这种对抗性的经验性错误,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影视消费需要。这样的作品不仅不能满足观影者的期待,还会直接降低“主旋律电影”的整体社会评价,从而影响观影者相关的经验程度,最终影响市场中其他的观影者的二次选择与消费。

(三)生硬的宣传方式

影片通常利用动作、读白等方式生硬地传输一定的价值观。如在一些主旋律电影中,“不讲人话”的方式时有发生,不尊重宣传规律,不尊重观影者的认知心理,自然无法满足他们的的心理需求。

二、解构《湄公河行动》

《湄公河行动》影片是根据“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改编,讲述了一支行动小组历经艰险揭开中国商船船员遇难所隐藏的阴谋,并逮捕运毒案件幕后黑手的真实事件。影片于2016年9月30日在中国上映后好评如潮,据猫眼票房统计,《湄公河行动》上映39天以来,票房已经突破11.7亿。同样作为主旋律电影,为什么《湄公河行动》会获得认可呢?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本文从观影者消费心理角度出发,分析《湄公河行动》。

(一)理论阐述

E·卡茨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首先提出“使用与满足”理论,他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理论指出,受众是出于一定的自我需要去选择性接触一定的媒体,进行一定的媒介消费。在媒介接触的过程中,媒介的可接触性与基于历史经验的媒介判断是观影者媒介选择的关键。因此,了解观影者的电影消费心理,对新时期的电影市场发展而言,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基于观影者需求的内容建构

1.小事件构建大情怀

《湄公河行动》一改之前主旋律电影中“大场面”“大背景”的价值观建构思路,选择“湄公河惨案”事件作为切入点,构建出家国合一的情怀,也达到了以小见大的价值观构建。

影片开始,电影围绕最质朴的感情展开,如父子、船员与船长等,在执行任务期间,高刚、贝贝的父女情,方新武隐忍的过去中美丽善良的女朋友,这些就是观影者身边普通人的角色,表达出一种小家情怀。这种小家情怀让观影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而当这些普通人被杀害,甚至还被泰国军方诬蔑时,影片的主要矛盾由此凸显——中国船员被杀害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当中国公民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国家、公安部并没有坐视不理,而是选择坚定捍卫中国公民的尊严,并深入虎穴。虽然影片中不断地借糯康之口强调“这样的事件(中国人死在湄公河)不是第一次”,这只是糯康一种自大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影者对于国家、政府的期待——在危难时刻信任人民,并且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人的权益与尊严。

没有宏大的历史背景,没有生死攸关的民族矛盾,这样的小事情中更容易凸显家国合一的大情怀,更容易表达出中国政府坚定地捍卫中国公民的尊严与荣誉的坚定信念,使得整个影片的价值观表达更加流畅,更加符合观影者的期待与满足。

2.大成本、高水准制作、高质量内容

一是故事性与真实性的完美融合。影片在制作的情节内容上具备很强的故事性,矛盾冲突不断,时刻刺激观影者的心理、神经系统等。但是,在涉及到价值观传递的背景交代方面,影片基本做到了真实可查。故事性与真实性的集合在内容与文本层面为影片宣传价值的体现做出了一定的保障;二是受宣传指令干涉较少,还原了较多真实的打斗场面。这部电影因为其特殊的性质与受重视程度,在场景上做了很大的突破,如娃娃兵、吸毒、爆头、人肉炸弹、直升机吊俘虏等。正是这些突破,使得场景感更加真实,既刺激了观影者的感官,又满足了对电影真实性的需求;三是注重细节的高成本制作。宏大的场面、大成本高水平的制作提升了影片的刺激感。直升机、赛艇、枪支伴随的打斗画面使得整部电影动感十足,好莱坞级别的工业水准,极大地满足了影迷消遣娱乐的需求。同时,一些细节的还原,如牺牲的缉毒警察往往是无字碑的常识性情节的还原,更多更真实地引导大家去关注一个缉毒警察的真实生活,宣扬一种主流的社会价值观。

3.宣发过程效果显著

第一,明星演员具备的粉丝号召力。电影的主演一改之前选角的限制,选择了在中国电影市场一直具备很强的号召力,同时充满阳刚之气的两个著名男演员——张涵予与彭于晏为主演。饰演队长高刚的张涵予凭借着在《集结号》的完美演出获赞无数,在此之后出演过诸多军事类型的电影,并且凭借其优质、阳刚的外型斩获了大批粉丝,在电影市场具备强大的号召力。另一名主演,饰演卧底的方新武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当红小鲜肉——彭于晏,中国台湾著名演员彭于晏有着完美的身形,阳光帅气的外表与不俗的演技。他近些年出演的一系列电影好评不断,如《破风》《寒战》等。两个男神级别的助阵,满足了影迷们娱乐、消遣消费的需求,也使得这部电影自宣发开始就广受关注。

第二,完美的档期选择也提升了电影的关注度。2016年10月5号,是湄公河惨案五周年的日子,电影以此为定档日,既提醒大家勿忘惨案,又提升了影片的关注度,而且网络自发形成的每一次关于湄公河惨案的纪念活动都是对影片的一次曝光。

第三,注重责任的口碑营销也为电影票房带来二次机遇。2016年10月23号,《湄公河行动》破十亿之后,出品人于冬在庆功会现场表示将拿出一部分资金通过公安部门的相关基金捐给在湄公河惨案中遇害者的家属,深受好评。此举很大程度上既满足了影迷们对影片需要承担一定社会责任感的诉求,又刺激了票房,《湄公河行动》也在此之后再度斩获近两个亿的票房。

三、结语

不论是口碑还是票房,《湄公河行动》都做了有益的探索,主旋律电影可以在《湄公河行动》影片上获取一定的经验,从观影者的消费心理出发,宣扬最广泛的民族认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从而更好地发挥影片的教化作用,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童兵,陈绚.新闻传播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157.

2.余梦云.浅议中国电影受众的消费心理[J].今传媒,2015(01):92-93.

3.张清海.论主旋律电影对道德榜样形象的建构——以中国文化元素在《杨善洲》中的运用为例[J].新闻世界,2014(09):199-200.

4.杨晓林,丁真真.主旋律电影人物审美比较论[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69-70.

5.宁辰,李勇强.主旋律电影的价值观念与受众认同——以《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为例[J].吕梁学院学报,2016(01):17-19.

(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湄公河价值观
湄公河三角洲将继续面临严重洪灾风险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走近湄公河
骑转湄公河平原越南胡志明市
走进湄公河
湄公河印象
亚洲的湄公河三角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