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将成为最大的红利
——访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对外经济合作处处长 孔福安

2016-04-11 21:36:49上海国资孙玉敏
上海国资 2016年2期
关键词:福安国资国际化

文‖《上海国资》记者 孙玉敏

“一带一路”将成为最大的红利
——访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对外经济合作处处长 孔福安

文‖《上海国资》记者 孙玉敏

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是企业走向国际舞台的通行证

国企“走出去”

编者按:

国企“走出去”已不是新话题。几乎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同时,中国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十余年来,海外的中国企业身影渐多。

从蹒跚学步到独立主动,中国企业渐渐成熟。2014年更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分水岭,在这一年,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中国企业成长迅速,但这并不能掩饰其走向世界的艰难。2016年,在国内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国企“走出去”的态势如何?会有什么新特点?执行层面应关注哪些重点?本期圆桌将尽力解答详尽。

“现在走出去面临的形势和5年前完全不一样,面临的是崭新的形势。”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对外经济合作处处长孔福安表示。

他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了变化。“危机前我们是海外市场扩张,国际资本流入,中国抓住机遇成为了全球制造中心,危机后,中国的战略机遇则是全球技术并购的机会,基础设施投资的机会和依靠中国消费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机会。所以我们要走出去。”

但自2008年至今,国内经济环境亦发生巨变。中国已从曾经的世界工厂成为世界市场,企业亦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输出产品转变为输出资本。

一切都是考验。

《上海国资》:您能从政府部门角度分析企业“走出去”态势?

孔福安:刚过去的2015年有一个重要政策即“一带一路”,这是企业“走出去”的重大机遇,目前,上海的企业更多地盯着发达国家,诸如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但预计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将成倍数增长,这是政策上的红利和机遇。

2015年12月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这是升级版的“走出去”。发达国家有关键技术,先进装备,但是价格高,销路受限,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但产业多处在低端。中国中端装备有产能,性价比高,而且金融工具、外汇储备等各种金融配套让我们有条件走出去。

此外,最近几年,相关部委为境外投资便利改革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可以说中国(上海)自贸区是全国行政效率最高的地方,2015年曾经创造一个记录,一家公司从注册到外汇交易仅用了8天时间。2015年1-10月份有222家企业,来自13个省市,通过中国(上海)自贸区开展对外投资。2015年1-11月,上海境外投资实际汇出金额145亿,同比增长3.8倍,引进外资173亿。

2015年实际是上海走出去的新起点,一是中国(上海)自贸区的作用,第二是国资国企改革的动力激发。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培育国有跨国公司实施意见的政策,这是市商务委联合其他8个政府部门共同出台的政策,为企业走出去解决了一些实际的后顾之忧,这对长远境外投资是有相当助力的。

我们曾在2014年对上海企业做过调查,87%的被调查企业希望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73%的企业认为做过的并购达到预期效果。不过,上海的企业国际化还有很大空间。我们曾对资产规模大于5亿元的企业做过跨国指数分析,跨国指数是考核海外资产、海外销售和海外人员占整个公司的比重,我们得到的数字平均为13.67%,但事实上,跨国指数要达到到50%左右才是比较标准的跨国公司。

《上海国资》:很多人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困难相当多,失败有共性吗?

孔福安:经过分析,中国企业走出去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海外投资并购的战略不清,尽职调查能力明显不足。

国际化战略需要看清对手,看清中国,看清世界,看清所处行业的未来。这样才能决定并购标的是不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很多企业在并购前并没有做这个事,那很可能会失败。

另外,投资并购后整合困难会特别多,加上风险防范的意识和手段不足,比如对劳工和养老金规则认识不清或者与利益有关方的沟通不够都会导致投资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是企业走向国际舞台的通行证,国际市场上很多一流的企业对供应商都有CSR(社会责任)的要求,如果这方面不重视,长远的发展会有问题。

《上海国资》:现在国企走出去更注重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整合,您是否认同这种变化?

孔福安:实际上,在过去的5年当中,中国企业走出去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比如得益于私募资本跟产业资本的联动,商业模式获得极大创新,多领域的高新技术投资并购开始繁荣。2015年,上海出现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并购投资项目,其中有一家物联网的高视频识别技术,上海的企业控股了一家美国企业,由此获得118项国际专利。实际上,上海的企业并购领域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互联网、云计算、新材料等方面。2015年,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共94个,占对外投资总额的10%左右,这些被并购领域的企业是非常有前景的。此外,大额并购增多,这都是显著的特点。

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我们希望企业“走出去”能够更聚焦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希望聚焦“一带一路”,特别是国际产能合作,全产业链运作。比如上汽领衔的汽车行业,上海电气领衔的电气行业等。另外,企业单打独斗遇到的问题会很多,我们也支持企业抱团“走出去”。

《上海国资》:企业走出去的模式有很多种,国内PE带动产业投资越来越频繁,您如何评价?

孔福安:股权投资基金和产业资本协同走出去,这个模式非常有前景。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的矛盾是什么?是国际化需求日益增长和国际化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怎么解决?长远看必须提升企业的国际化能力。如果引入专业投资团队和专业投资人,可能某种程度上会弥补企业自身不足,国外用的更多是投行和专业服务机构,在中国,PE能起到的作用很大。他们是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团队,能起到一种集约化的效果。我们希望在“十三五”期间,上海能打造成全球跨境股权投资中心。

瑞典的一家研究机构曾经研究6万家公司的跨国股权投资机构,发现这些企业的股权投资控制在147家公司手中,他们通过股权控制的方式,基本上控制了全世界40%的经济体量,这些公司都是美林、巴克莱这样的投资公司,都是以股权的方式渗透到各种各样的跨国公司。

中国现在备案的PE金额是4.6万亿,但美国是中国的10倍,我们的发展空间很大的。而且这种模式特别适合中国现阶段走出去,可能会是未来五到十年比较重要的走出去的方式,这也是我们的理想,上海能成为中国股权出海的门户。

猜你喜欢
福安国资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张福安作品
美术界(2022年4期)2022-04-26 11:07:24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支部建设(2021年35期)2022-01-15 02:07:24
福安廉村
特定问题调查:向国资“亮剑”
人大建设(2019年8期)2019-12-27 09:05:20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沈阳国资国企改革对策建议
辽宁经济(2017年12期)2018-01-19 02:33:56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福安八斗村:扶贫做得精,荒山野茶能刨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