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创新中的风险
绝不能因为创新有风险而拒绝创新、拖延转型,否则将会给企业带来更重大的风险
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成为大家共同面对的课题,由此,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必然选择。
在这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创新面临的市场风险,如何驾驭转型带来的不确定性,是当下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本期报道的青浦重固PPP试验,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作为上海郊区新型城镇化PPP模式“第一单”,主导方青浦区政府以及参与各方对创新转型所采取的积极姿态值得我们赞许。
此项PPP项目合作期限为10年,首期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20亿元,涉及城中村改造工程、区域产业更新等诸多重大项目,资金投入大、项目时间长、政策探索性强,给参与各方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尤其对主要参与方中建八局而言,参与这个项目,必须实现产业规划、招商引资、资本运作、运营维护等各种要素的整合,风险自不待言。
尽管如此,中建八局仍然坚定地选择了这个项目,作出这个选择,有对自身实力的自信,这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是他们积极拥抱转型的勇气以及理性看待风险的态度。
其一,他们希望借参与此次新城镇建设的案例实现自身转型,从传统的建设承包商转向城市投资运营商,跃升到产业链的顶层。
其二,参与国家战略,及早占领市场,开创新的市场蓝海,分享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巨大“蛋糕”,
其三,有利于其“走出去”承接国外项目。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和“互联互通”蓝图的提出,国际化PPP项目背后蕴藏的巨大商机,成为中国国有企业不容错过的机遇。
当然,也必须看到,这个项目由于工程庞大、期限较长,合同复杂,项目收益目前则尚未可知,风险不是没有。
但是面对风险和转型,他们选择了积极拥抱转型。
创新转型是在做前人所没有做过的事情,由于人认识的局限性和客观事物变化的复杂性,决定了创新转型的风险性,因而,创新转型是一项极具风险的工作,需要我们科学决策,认真对待,但是,绝不能因为创新有风险而拒绝创新、拖延转型,否则将会给企业带来更重大的风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产品严重过剩,大家都明白转型势在必行,也提出了响亮的口号,但真要放弃原来驾轻就熟的业务,关掉淘汰正在运营的生产线,投身新的不熟悉的技术与市场,内心还是非常纠结,害怕转型失败,承担风险,因此往往又退缩现状,错失良机,直至企业失去最后的机会。
因此,面对创新转型可能面临的风险,我们要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也呼吁相关部门要有配套的政策支持鼓励,但当下,我们更倡导企业去大胆拥抱创新,积极试点探索,并希望社会给创新者更多的掌声,给可能出现的风险抱以更加宽容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