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电视媒体主题报道形态创新研究

2016-04-11 21:28吴伟懿
视听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上虞系列报道

□吴伟懿

区县电视媒体主题报道形态创新研究

□吴伟懿

主题报道是我国各类各级媒体新闻节目中的“重头戏”。针对区县电视媒体这类报道普遍存在的枯燥抽象、不接地气、空洞乏味、传播效果不佳等现状,本文结合上虞区广播电视总台的生动实践,提出了主题报道应该在形态上创新的观点。认为不妨从“推出系列报道营造舆论强势”“开设专栏追求集纳传播效应”“注重叙事文本的生动与贴近”三个方面着手,努力提高其在观众中的到达率和接受度。

区县电视媒体;主题报道;形态创新;探索研究

主题报道具有报道成就、宣传典型、传播理念、解读政策等多种功能,目前已成为各级电视媒体新闻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观众对主题报道接受程度不高也是一个多年来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主题报道是相对于动态消息而言的,在当前复杂多变的传播语境中,电视主题报道能有力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对于强化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引导力作用明显。因此,如何创新电视主题报道形态,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

一、推出系列报道营造舆论强势

“主题性报道是指具有明确主题思想的新闻报道,是媒体通过对客观事实的报道所表达出的主观意图,这种报道往往是集新闻与宣传特征为一体的,集中体现出党委政府的思路,充分发挥舆论的主导性。”①区县电视媒体由于处在最基层,采制主题报道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在选题时也比较容易找到党的主张与人民群众呼声之间的结合点。在主题报道中,系列报道是实际应用较多的体裁,要营造舆论强势,就必须充实内容、创新形态。它与新闻评论不同,更需要大量鲜活的新闻事实来体现。记者选择的新闻事实要典型、集中、以小见大、有新闻价值,能在个性中反映出共性。作为传播事实性信息又渗入意见性信息的报道体裁,系列报道也要遵守新闻传播规律。

上虞区台平时十分注重电视主题报道的传播作用,每年都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在《上虞新闻》中精心策划一些影响力很大的系列报道,仅2016年以来,就推出了《深化垃圾河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创全国文明城,做幸福上虞人》《攻坚克难,合力争创省清三河达标县市区》等30多组系列报道,努力把电视系列报道当作主流媒体的传播优势来打造。“系列报道是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为了系统、深入地反映某一领域的发展变化或体现某一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采写制作并在新闻中持续播出的报道形式。”②其具有明显的专题报道特征,需要对某一新闻事件、某一新闻人物和某一社会热点进行大容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报道或分析解读。

上虞区盖北镇以种植榨菜而名扬省内外,现在每年的种植面积基本保持在14000亩之上,当地在完善产销“一条龙”模式的基础上,又借助互联网创新营销模式,使盖北榨菜跻身“名菜”行列。在鲜榨菜收割季节到来时,上虞台记者对榨菜的收割、收购、加工进行了采访拍摄,及时推出了电视系列报道《盖北榨菜的嬗变之道》,在反映榨菜大丰收的同时,还广泛采访了农户、收购商、当地村干部、农业部门专家等,对农户如何遵守市场规律、保持榨菜种植面积稳定、避免价格大起大落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透视。

在当前的一些电视系列报道中,结构大多为并列式的,各单片之间呈现出的关系是平行的。如上虞区台有条系列报道,总题目是“豆腐块中看乾坤”,其中第一、二、三篇的标题则分别是“‘清美食品’铸造‘中国豆腐王国’”、“‘清美食品’打造现代生产工艺”和“‘清美食品’推出五大全新商业模式”,相互之间虽然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但它们却都有所侧重,为同一个主题服务。《上虞新闻》节目中的每组系列报道,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但单片之间又是独立成篇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记者通常是围绕一个重大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选择多个动态事件为切入点进行采制。为了增强每条单片的时效性,记者还会去寻找一个事件性新闻由头,并在现场出镜导入和解说,以提高了系列报道的可看性。

二、开设专栏追求集纳传播效应

电视主题报道不但要报道事实、解读政策,还应该提出问题、分析热点、焦点和焦点问题,并具有思辨色彩,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同时取得集纳式传播效应,其中设置报道专栏就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举措。“集纳式新闻中的各篇稿件既要有同,又要有异,要做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注意各篇稿件间的配合,才能发挥整体的优势,达到比单篇稿件更好的宣传效果。”③纸媒处理主题报道如此,电视媒体也一样。报道专栏具有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气势恢宏等鲜明特征,是各级电视媒体在新闻节目中广泛采用的报道体裁。“新闻专栏是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出现的,它以新闻信息的传播为主要内容。之所以要以专栏的形式出现,是为了突出一个时期某一媒体的关注点:或为了配合宣传上级的批示精神,或为了解决受众关心的事情,或为了展示本媒体的特色、优势和亮点等。”④

唐代诗人白居易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就电视新闻节目而言,也要紧扣时代脉搏,根据党委政府的阶段性工作重点和人民群众的呼声,与时俱进地设置承载主题报道的小专栏。而这个时代主题就是媒体始终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2016年以来,上虞区台在《上虞新闻》中开设相关报道专栏23个,至今已播出各类报道300多篇,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新常态,新举措,新发展”“大力推进‘五水共治’全面建设美丽上虞”“爱创新、爱主业、爱家乡”“合力共创文明集镇”“河道清淤”“扎实开展优化环境八大行动”“文明聚心中,道德见行动”“人人崇尚美、个个奉献爱”“身边的好支书”“建设平安上虞”等。

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专栏报道属于深度报道。“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挖掘并展现给观众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也是一种介于动态新闻和新闻评论之间的相对独立的报道形式,它可以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通过对画面、解说、字幕、现场同期声和现场效果声等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对电视新闻的深度进行挖掘,并以最快最好的传递形式与广大观众见面。”⑤专栏中的电视主题报道要增强吸引力,就应该把报道内容重点放在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典型现场上,以形象化的手段来突出报道的故事性。

上虞台在“走基层”专栏中有条报道《丰惠镇凤鸣村村民唐建峰:光伏发电发展农业》,说的是上虞区丰惠镇凤鸣村村民唐建峰,受光伏发电项目的启发,3年前尝试光伏发电,如今他已用上了自己发的电,还准备搞光伏农业。报道的开头画面,是记者在唐建峰家屋顶拍摄的6块太阳能光伏板。正是这些光伏板,让唐建峰开启了自己的发电模式,享受到了任性用电的快乐。如今,在唐建峰家里白天所有的用电都是自己发的。自2013年开始实施光伏发电以来,他利用太阳能光伏板总计发电4万千瓦时,除去自用外,还卖给国家电网赚了4万多块钱。为了让光伏板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唐建峰正在琢磨着利用田间地头的空地来搭设可以自动跟踪光线的光伏板,实现上面发电下面种植的新型农业模式,并在离自家不远的一块田里搞起了试验。

在这条专栏报道中,有许多画面细节。真实感人的细节本身就能打动人、感染人,而对大量动态事实的细节进行集合与放大,则能更有效地为报道主题服务。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全媒体语境中,电视媒体的主题报道要追求集纳传播效应,不但要以深度、广度、高度和力度取胜,还要以传播形态的鲜活和新颖取胜,在确保数量优势的同时注重质量的提高。

三、注重叙事文本的生动与贴近

“电视文本的明确性、界限性、结构性,都是显而易见的。用电视机收看本身作为一种文本传输和接受方式,就使得电视文本与其他非电视文本之间有了明确的界限。”⑥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是被动接受信息;在网络媒体快速崛起的新媒体时代,受众(用户)是主动寻找信息。因此,电视主题报道的叙事文本是否生动与贴近,直接关系到其影响力和吸引力。

“对于叙事的新闻文本来说,文本的结构就是叙事方式的综合。”⑦需要有新闻的由头、内容的展开、报道的结尾。就电视主题报道而言,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注重观众的接受度。主题报道也要放低视角,多以老百姓的眼光去切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如《上虞新闻》在年初开设的“回眸2015”和“从身边看变化”专栏,就精心选择报道角度,重点突出了民生,将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与群众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具体从就业、养老、医改、公交等大民生问题入手进行报道,受到了区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观众的普遍好评。

“在传播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该理论把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选择比喻成食客在自助餐厅就餐:由新闻传媒提供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好比自助餐厅供应的五花八门的饭菜,受众对这些信息的选择,犹如端着餐盘挑拣自己所喜欢的食物一样。‘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受众的主体地位,认为受众通过对传媒信息的积极使用,从而在实际上制约着整个传播过程。”⑧在三大传统媒体中,电视之所以被称为强势媒体,是由于其具有视听双通道传播的特点和优势,能给观众带来独特的信息感受。与主要报道动态事件的电视短消息一样,电视主题报道也要充分运用好视听元素,在增加信息量、提高观众接受度方面寻求突破。“电视主题报道也要用‘接近性’‘时效性’等新闻价值标准来衡量素材,从中找到有价值的新闻点,通过具体的事实、典型的细节来呈现宏大主题。”⑨在围绕“五水共治”开展主题报道时,上虞区台记者既报道成绩、揭示客观存在的问题,还主动与有关部门、乡镇、街道探讨合理的报道方式,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更显说服力,更具指导意义。

四、结语

电视主题报道以往给人的感觉通常是高高在上、枯燥抽象、不接地气、空洞乏味,传播效果不理想。而区县电视媒体的主题报道的现状更是政策图解的产物,宣传味浓新闻性淡,在观众中的到达率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月19日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用48个字概括了新闻人的职责使命,对主流媒体如何提升舆论引导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区县电视媒体要找准自身的着力点,以拓展体裁、增强亲和力为抓手,努力通过主题报道形态的不断创新提升传播力,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此来确保传统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强势地位。

注释:

①郭磊.电视台在外宣工作中如何做好主题性报道[J].新闻窗,2010(03).

②黎力.广播电视学[M].上海三联书店,2013:247.

③王辉.如何编好集纳式新闻[J].青年记者,2012(26).

④赵振宇.新闻报道策划[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168.

⑤孙愈中.深度报道:城市电视台的“拳头”产品[J].声屏世界,2008(10).

⑥张小琴.电视修辞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73.

⑦徐国源.当代新闻采访写作[M].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6:335.

⑧杨秀国,张筱筠.新闻报道亲和力[M].人民出版社, 2014(07):12.

⑨敬朝辉,马丽红.电视主题报道如何“接地气”?[J].新闻论坛,2015(01).

(作者系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广播电视总台主任编辑)

猜你喜欢
上虞系列报道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四 不简单:从议案到提案都成“金点子”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三 不容易:从路上到云上都有“黑科技”
从“相加”迈向“相融”——上虞日报媒体融合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与“菌”相伴 健康相随
绍兴市上虞区夏丏尊小学
上虞区沥海镇小学
上虞
央视“说吧”系列报道实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