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芈月传》谈古装电视剧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2016-04-11 21:28朱烨
视听 2016年12期
关键词:芈月传古装传统

□朱烨

从《芈月传》谈古装电视剧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朱烨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对文化自信、文化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针对《芈月传》的创作特色,深入挖掘其传统文化元素,并对如何做好有传播价值、有社会效益的古装电视剧进行了探讨。

传统文化;古装;芈月传

2015年11月,古装电视剧《芈月传》登上荧屏,在东方卫视平均收视率2.86%,收视份额7.36%,成为2015年电视剧的年度收视冠军。而在热播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芈月传》的选材格局,以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弘扬。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古装电视剧的映射现状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的精华,是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被人民群众认可和接纳的部分,对于提升我国对外传播形象具有积极的意义。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并在七一讲话中,首次把文化自信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提出,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把“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同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②这一阐述对优秀传统文化是极大的鼓励。

(二)传统文化在电视剧的呈现方式与当前古装电视剧的问题

传统文化通过文艺作品呈现有利于加深受众的理解和认识,古装电视剧能够比较系统、整体地表达传统文化。但当前古装电视剧内容参差不齐,主要有以下三点问题:一是穿越宫斗盛行,脱离历史。近几年来,古装题材电视剧多以穿越、宫斗为噱头,招徕受众,而历史与传统则沦为名义上的外壳。穿越剧的人物设置没有历史依据,渲染了宿命轮回的迷信思想,对历史文化不够尊重。宫斗剧则夸大了后宫轶事,宣扬了勾心斗角的扭曲价值观。二是不能潜心创作,急功近利。对古装剧的年代文化缺乏钻研精神,为迎合流行趋势和追逐商业利益,制作过程较为随意,漏洞百出,甚至直接抄袭港台同类剧本,缺乏原创精神。三是清宫主题扎堆,同质化严重。后来者出于对若干年前几部口碑较好的清宫戏市场收益的追捧,跟风创作,缺乏特色,数量众多而质量一般,造成大量平庸剧低水平竞争。

二、《芈月传》的特色与格局

(一)无处不在的文化元素

《芈月传》以秦惠文王即位、商鞅夜逃被处死这一历史政治事件开场,为芈月的政治道路做了铺垫。商鞅之法是芈月兴国的重要手段,也是秦国兴盛的重要原因。开场简洁切入主题,奠定了该剧的主线是一部家国剧、而非后宫剧。

《芈月传》注重文化元素的细节植入,看过《芈月传》的观众,能对剧中提及的风俗如数家珍。从色彩上说,楚国尚赤,楚宫服饰以红色调为主;秦国尚黑,秦宫画面整体转为黑色为基础的深色调;而秦王女儿孟嬴嫁到燕国,遵循当地习俗穿上白色系的宫廷服。若是有心人还可发现,黄歇的发髻是斜发髻,这正是当时楚地男子的习俗,也表现了其忠于本国的性格特征。相比较一些不分年号人均一顶“大拉翅”的清宫戏,《芈月传》在还原服饰上下了一定的功夫。在剧中,观众还对秦楚联姻一集印象深刻,电视桥段用足8分钟演绎芈姝与秦王的婚礼,展示了周制婚礼的传统。在笔者印象里,老版《三国演义》也对汉服婚礼有较为细致的描绘,孙刘联姻,在《子夜四时歌》的吴侬软语里,歌舞伎缓缓踏歌而行,场景庄严宏大。绝大部分古装电视剧,对于古代婚俗要么语焉不详,要么则是“一拜天地”的套路,吹吹打打,很不严肃。而在《芈月传》的拍摄里,新郎新娘爵弁玄端、纯衣纁袡,还原了夫妇“共牢而食”“合卺而饮”“食黍咂酱”等细节,再现了《仪礼·士昏礼》庄严肃穆的婚礼场面。

(二)无所不有的文化观念

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发展,不可避免存在糟粕部分。文艺工作者所持正确的文化观念,就是要善于甄别,把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弘扬和传承,在创作中对消极的部分给予规避。如古代的宦官现象、缠足纳妾等,既不利于现代观众正面理解,也不利于对外传播。但在大量的古装电视剧中,这些“糟点”反而作为“卖点”被有意地扩大化。而在《芈月传》中,能看到主创者在有心地弱化。如女主角芈月,自始至终并不屑于后宫争宠,也不愿以阴谋诡计上位;秦王身边的大监,是具有正义、智慧的长者;代表积极形象的嬴夫人、孟赢、芈月等无一不是身体健康、阳光的女性——这也符合先秦时期对女性的审美,《诗经》中提到的第一位美人庄姜,形容她便是“硕人其颀”,即身材健美高大,不推崇病态美。这是当前古装剧中真正的文化观念,在大量的传统文化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价值观较好地融合起来,引发现代人的深思与共鸣,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是对观众视觉的净化。

(三)无坚不摧的民族精神

如果说《甄嬛传》是一部园林景象的戏,于曲径通幽处谈小情小爱;那么《芈月传》则是一部山水景象的戏,在大起大落间现家国情怀。战国时期,作战规模场次远超春秋时代,更激发了人民渴望统一、和平的迫切心情。以黄歇、屈原为代表的对国家的热爱,即便在秦王以重酬相邀之时,黄歇也表示只有一字回答,即是“忠”。芈月在身受迫害逃亡燕国时,本可以与青梅竹马的恋人远走高飞,却毅然回到前途未卜的秦国主持朝政,也正是因为胸怀天下,希望早日结束兵荒马乱。嬴夫人宁可被火烧死,也要保国家后继有人,这是超脱后宫女性的家国大爱。相比较芈姝不食烟火的柔弱,剧中多次展示的芈月在逆境中自给自足的场景,正是观众所期望看到的女性自强自立的一面,也是民族精神得以延续的意象。中国文化历经几千年而传承,依靠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③尽管当代的爱国主义与封建社会的爱国主义在涵义上有了很大的区别,但注重个人与国家民族利益的取舍、期盼民族的复兴与强大这一主题是永恒的。

(四)无以伦比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④文化自信的特点是自信而不自负,学习而不攀比,包容而不胆怯,敏锐而不尖刻。春秋战国时期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文化的一大特点是百家争鸣,儒、道、墨、法、兵等各放异彩,尽管在后来的发展中,有些流派已逐渐没落,但在当时,各国各派都有自己推崇的学说。《芈月传》以虚构的“四方馆”为平台,再现了四方学士侃侃而谈的潇洒场景,这是表象的文化自信。更深层次说,芈月不屑于损人利己,希望与对手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战略思维,正符合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一贯外交方针,体现了“既不墨守成规、也不怀挟偏见”的内在自信;而她无论是在落魄之时还是胜券在握之际,始终保持不卑不亢,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也给现代人理解“文化自信”以积极的范例。

三、《芈月传》对当前古装电视剧的启示

(一)善于抓住电视文化的传播特质

电视文化直观性强、感染力大,具有传播资讯、娱乐、教化的功能。当前,不少电视剧追求分众化,为了获得商业利益,迎合当下短暂的潮流,在古装电视剧里讲着现代的流行词,依靠电视特效打造魔幻场景,随意肢解歪曲历史,逆传统价值观而行之,让古装剧显得轻浮随意。《芈月传》的导演郑晓龙,曾执导过《渴望》《金婚》等多部脍炙人口的影视剧,一贯坚持“大众化路线”。能够让上至耄耋老人、下至黄口小儿都接受的电视剧,必须坚守主流的价值观底线和审美情趣,传播真善美的主题,同时又要兼顾不同年龄阶层观众的喜好。例如,在古装电视剧中,中老年人希望看到的是传统美德;青年人偏重于历史的辩证思维,排斥非黑即白的人物设定;少年儿童则更容易被直观的故事情节影响。《芈月传》选材于文化鼎盛的春秋战国时期,展现了吟诗论道的繁荣画卷;在情节上对原著有一些改动,把芈月的性格改得更加阳光、善良,从而起到较好的教化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⑤,今后的古装电视剧创作,应更多地抓住传播特质,考虑到大众的整体需求,避免因片面追求短期效果而去价值化、去思想化,放弃了作品的社会效益。

(二)善于讲好小人物成长的故事

剧中芈月的形象与成长历程,不同于《甄嬛传》中的甄嬛。甄嬛是朝廷命官家庭出身的嫡长女,受过贵族式的教育,总体来说起点是较高的。而芈月正如其独白所说“我虽出身王族,却一直被人踩在脚下”,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因此对普通幸福理解得更加真实和深刻,其成长过程也更能引起普通人的共鸣。甄嬛的成长局限于后宫格斗,难以给观众更多的启示;而芈月的成长却贯穿在战国风云之中,既保持着统一版图的女政治家的追求,又怀有对纯真爱情和平凡家庭的向往,如同人民日报刊发文章所赞赏的“芈月对朴实无华的简单幸福的向往,寄托着当代许多普通人的追求”⑥,更难得的是她在失意与得意之时都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为恶势力而妥协,也不为自保而曲意逢迎,始终坚持自我的本真。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⑦这一讲话表明我们用文艺创作在表达民族精神和中国力量的时候,必须更加接地气去反映小人物的心路历程,即使是古装电视剧也不例外。写好小人物的成长故事,反映古代的传统美德,寻找被普通人接受和共鸣的创作亮点,应是古装电视剧创作的关注点所在。

(三)善于揭示文化传承的脉络

古装电视剧既要做得不失古典大气,又要便于现代观众理解来龙去脉,对剧本和表演的打磨过程非常重要。文艺工作者是作品的“工匠”,只有以高度负责的匠心精神来推敲细节,才能出精品、出佳作。《芈月传》从剧本创作到播出历时三年,拍摄时三次大转场。在涉及先秦礼制时,根据史料记载推出了“女子趋步”“丧礼顿足”等礼仪形态,在电视剧中还是首次。而黄歇常用的“跪坐”,秦王年长之后在私下场合使用的“跏跌坐”,符合身份和时代。因年代较早,后世的诗词不便使用,在台词创作上则更有难度。《诗经》的美文佳句贯穿始终,成为人物之间表情达意的线索;《楚辞》中的《九歌》也多次以配乐歌舞的形式呈现,配合筝、笙、编钟等古典乐器的演奏,让原本较为拗口的辞章变得更易于上口。此外,在剧中,黄歇教芈月“六艺”、黄歇与主考官畅谈“风雅颂”、秦王解文字、张仪论“合纵”、苏秦谈策论等片段,都以润物细无声的手法为观众普及着先秦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古装电视剧在剧本创作中,要注重融入所选时代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以期达到帮助观众了解文化脉络、增强历史知识的目的。

(四)善于传播传统文化的精华

2014年底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专门指出,“要提升我国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传播”。中国是四大古国里唯一文明未遭中断的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⑧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芈月传》被美国、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买下版权。西方国家对我国国产电视剧的关注与资本投入,透出其经济扩张、个人主义膨胀所遇到的瓶颈与困惑,期待从东方文化中得到启示。而中国传统的历史观、自然观、集体主义、人伦道德所形成的价值体系,恰恰是西方所不具备的。文艺工作者正应当利用文化传播交流的机会,不只是被动接受美剧、韩剧的“引进来”,更要做好国产剧的“走出去”,通过电视剧作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外。古装电视剧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讲好中国故事,通过人物和情节展现中国情怀、中国风采和中国品格。如《芈月传》在内容上侧重于对《诗经》《楚辞》的吟诵,产生听觉上的美感;对婚丧嫁娶等传统礼仪的重现,塑造视觉上的震撼;对西部苍茫草原的取景,引发心灵的共鸣;对四方馆群儒论道的描绘,展现文化包容的气魄。而其中对人物正面品格的表现,也直接体现了我国所认可的价值观念。

当前,正值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契机,古装电视剧若能作为我国软实力的体现,发挥其文化传播的作用,精心制作必不可少。在这其中,《芈月传》的选题、拍摄、制作,可作为良好的借鉴,供后来者参考。

注释:

①百度百科“传统文化”

②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③⑤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④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新华网,2016年8月5日

⑥人民日报,第24版文艺评论,2016年1月15日

⑦习近平在全国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

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

(作者单位: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猜你喜欢
芈月传古装传统
开心炸弹 古装版
开心炸弹 古装版
开心炸弹 古装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穿着古装玩跳皮筋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论《芈月传》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芈月传》在港台酝酿“战国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