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初探

2016-04-11 21:07:01魏巍
上海国资 2016年7期
关键词:常态风险管理国有企业

文‖魏巍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初探

文‖魏巍

集中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方式,有效调动审计资源,整体把握风险管理,提升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2014年,习近平第一次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在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的发展将面临变革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在当下简政放权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主基调,国有企业自主权限不断扩大的同时也承担了相应风险,而内部审计作为防范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也须顺势调整,为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现状

自1983年国内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以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已经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经济工作重点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到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再到加入WTO、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也经历了从维护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再到开展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的发展历程,在完善组织治理、加强风险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围绕不同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积极履行了监督职能。

2 0 1 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将内部审计定义修订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现阶段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紧跟国际内部审计理念的发展趋势,在继续履行审计监督职能的同时,进一步注重咨询等增值服务的提供,通过对风险、内控、合规、决策等内部流程和内部制度的审视和检查,不断帮助国有企业提升价值、防范风险、改善经营管理。

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是跟随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和国际内部审计理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而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国内经济工作聚焦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常态将为中国带来新的发展优势,主要是实际经济增量依然可观、经济增长动力更趋多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政府简政放权推动创新。但同时,新常态也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主要是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五大任务中,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主要是为了防风险,降成本、补短板主要是为了稳增长。

同时,根据《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国企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是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把该企业行使的权力都放给企业,切实增强国有企业作为独立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融合,这也就意味着国有企业将得到更多自我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须承担起更多自我管理的任务。

在当下整个经济环境稳增长与防风险并重、国有企业发展和治理任务并举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防风险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尤为突出,特别是在治理结构、机构管理、风险管理等领域将起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而正是因为新常态下风险防范成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内部审计必须在审计职责、审计组织体系、审计方法等方面不断变革,以适应经济新形势、企业新要求。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结合现代内部审计的战略定位和业务模式,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须及时调整审计职能、梳理管理流程、改进业务流程,通过以下方面的变革和适时调整,以防范和减轻因经济发展变化所带来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和对国有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产生的负面影响。

首先,审计职责向风险管理审计侧重。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任务多样,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内控确认、合规性检查、咨询服务等都是内部审计重要工作内容。而一个企业的生存往往取决于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作为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力量,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将越来越围绕风险防范展开,将风险管理审计作为审计职责重心。

随着审计职责向风险管理审计侧重和国家对防风险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及时在监管部门和内审协会的共同指导下对企业风险管理情况开展审计。通过分析行业数据和历史数据,对企业经营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对其中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重要风险的管理情况进行审计。根据审计结果,对企业风险管理程序的执行情况、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报告的充分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并结合审计发现问题提出风险管理程序的改进建议、修正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报告,从而帮助企业预防环境风险,防范决策风险,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组织形式向集中管理转变。

随着以风险防范为中心的审计工作成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对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情况的把握也就成为内部审计要完成的首要目标。而当下广泛采用的分散管理式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方式对此却往往力不从心。一方面,分散管理的内部审计导致大量审计人员分散在企业各层级的下属单位内部,同时接受所在单位领导人员与上级内部审计部门的双向领导,缺乏必要的审计独立性,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及企业风险管理状况;另一方面,由于审计时各自为战,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程序、审计标准互不统一,无法形成审计合力;同时,审计成果无法有效汇总也就意味着内部审计无法对企业整体风险及其应对情况进行评价,也就无法针对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情况提出处理和改进建议。

而通过集中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方式,在提高审计人员独立性、有效调动审计资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对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情况进行把握,提升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根据企业及下属单位的业务特性,按统一的标准对所有单位的业务经营管理领域进行业务识别、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总体审计计划。随后根据审计计划,统一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实施规范的审计程序,进行标准统一的审计评价,再结合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各领域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对各单位、各业务领域风险管理情况重新评估,汇总形成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情况。

此外,审计方式向基于信息系统的实时审计发展。

通过定期获取和分析企业及下属单位信息系统中的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实现对企业及下属单位的全覆盖;通过将当期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实现时间范围的全覆盖;通过建立衡量异常交易的预警指标体系,利用数据工具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预警指标分析和数据处理,捕捉可能实时出现的异常交易信息,快速判断、迅速反应,开展远程或现场实时审计,发现问题并给出管理建议,为管理层迅速决策提供依据。

基于信息系统的实时审计将使审计项目分散化、小型化、快速化,同时使审计项目重心渐渐由现场实施阶段向审前分析阶段移动,并将审计重点放在不规则、突发性事项的审计上,在有效防范企业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审计效果的同时,通过使用创新性、可复制、可推广的审计技术、工具和方法,也起到了降低现场审计成本、节省审计资源的作用。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是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阶段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脚步而不断迈进的。在现阶段风险不断释放的新常态下,帮助国有企业防范风险将成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要求内部审计的审计职责向风险管理审计侧重,并通过集中管理的组织形式和实时的审计方式开展审计工作,帮助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常态风险管理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32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8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18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中国卫生(2015年2期)2015-11-12 13:14:00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民族大家庭(2015年2期)2015-08-21 07: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