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德以润心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开展“走进孔子”系列主题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是中华民族的至圣先师,与佛陀、苏格拉底一起被誉为轴心时代三大圣人。吴道子在《先师孔子行教图》赞其“德牟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为使学生更为亲切地感受圣哲的人格魅力与光辉思想,提升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在2015年,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走进并了解圣哲孔子的思想世界。
图书馆邀请复旦大学中文系傅杰教授做了《论语与中国人》的精彩讲座,傅先生从同学们最熟悉的人名、书名、校名、校训等谈起,深入浅出且信而有征地表述了《论语》所传递的理念与价值对中国人的影响无所不在,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是也。孔子研究院宋立林研究员做了《孔子归来:孔子思想与文化复兴》的精彩讲座。宋先生根据习总书记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的倡议,对孔子思想的这六个方面做了深入而鲜活的阐释和分解,使得学生再次感受了孔子思想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积极意义。
为使读者能够更好地阅读《论语》,领略蔚为大观之《论语》思想史,图书馆各部门馆员精诚合作,不仅精选馆藏《论语》历代注疏,供读者借阅;而且精选极具特色的二十本馆藏珍本,诸如《论语》明刻本《论语义府》、篆文《论语》、朝鲜刻本《论语集注》、《乡党图文考》等做书展,供读者赏析。
为使读者能更为直观地了解孔子的一生。校图书馆特于卷帙浩繁的资料中,抽丝剥茧,参阅诸多大家关于孔子生平思想的力作,以孔子生平“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杏坛讲学、四十不惑、五十仕鲁、周游列国、晚年归鲁、修订六经等活动为主线,以图文并茂的展览形式呈现孔子的生平、教育、遭遇、气象和思想。
图书馆邀请哲学系苟东锋博士和陈乔见副教授分别带领大家阅读《论语》和《史记孔子世家》。苟博士不仅带领学生根据各家注疏认真阅读理解《论语》精髓,并要求参加读书会的同学背诵《论语》。陈乔见老师向学生们推介了解孔子生平之重要著作,如钱穆《孔子传》、杨朝明与宋立林合著的《孔子家语通解》;关于《论语》的注解本,则有钱穆《论语新解》、杨伯峻《论语译注》等。
《论语》中经典语录书写历来为书法研习者所钟爱。校图书馆与校书法协会合作开展了“书写《论语》经典语录”活动。书写现场,读者们或为经典之魅力而感染,或为书法作品而吸引,纷纷坐下来,铺纸、提笔、构思,一撇一捺,凝神屏气,用心书写,在笔飞墨舞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神韵。
图书馆精心组织这一活动,旨在践行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应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指示,希望同学们能藉此了解孔子思想,熟玩《论语》等典籍,提升学生传统人文素养。同时图书馆还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推送介绍经典读物,使读者意识到经典并未被束之高阁,其所传达的美好理念在这个时代还有诸多共鸣,并以此自警,砥砺品性、学以成人。(王央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