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新导向的研究生信息素养整合培育模式探析

2016-08-19 01:02谭丹丹刘金涛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上海200434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馆员研究生图书馆

谭丹丹 刘金涛(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 上海200434)



知识创新导向的研究生信息素养整合培育模式探析

谭丹丹刘金涛(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上海200434)

本文就图书馆构建研究生信息素养整合教育模式的背景、意义以及开展现状进行了调研、总结和归纳,并以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为例,从图书馆整体再造的角度,着重阐述了信息素养培育模式如何围绕校园人才培养目标,将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和团队加以整合,并通过学科服务机制嵌入学习研究进程。

研究生信息素养整合培育

信息素养是二十一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一项关键的学习能力,也是知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以训练和提升信息素养为抓手,培养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支持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大学图书馆的重要发展方向。图书馆有必要构建面向研究生的信息素养培育模式,为推动研究生教学改革发挥应有的作用,即:围绕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获取、利用信息并进行知识创化的综合能力,为学科研究与终身学习提供有益支持。

1 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1.1文献调研

信息素养是近几十年来图书情报界学者探讨的重要话题。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 首先提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即“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定义“信息素养”为“个人具有能力知觉到何时需要信息,且能有效地检索、评估、组织与使用所需的信息”。美、英、澳等国教育部门(公共、高校、中小学等)各类图书馆均在探索开展面向不同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教育项目。2000年以来,美国大学及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先后制定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以及新闻传播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的信息素养标准[1],作为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评估的重要内容,为在大学开设信息素养教育提供通用或专用的评价指标。

在SSCI中以“information literacy”为主题(topic)检索可知,国外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集中在美国,近年来,亚洲及非洲国家的信息素养研究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发表的论文除理论探讨、实证研究外,立足于本馆实践的案例研究是目前发表最多的文章类型。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与教师合作开展信息素养培训、信息素养评估以及将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探索经验[2-3]。根据CNKI 的检索结果,目前,国内已经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中有关信息素养课程建设的研究[4-8]相对较少,仅有与医学信息素养相关的少量文献涉及特定学科信息素养课程建设[9]。

1.2课程开设情况调研

在国内,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课程是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作为一门工具性课程,文献检索课旨在帮助学生利用不同工具查找各种类型的文献信息。在信息素养的概念被提出并在国外高校得到广泛响应和实践的同时,信息素养也逐渐成为国内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目前,信息素养课程建设还远未在国内高校普及。通过调研发现,在财经类高校里,目前尚无开设信息素养课程的图书馆,文献检索课仍是图书馆主要或唯一开设的课程;而北大、上交大等“985”高校图书馆,已尝试将信息素养理念融入课程建设实践中,并使其成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大类平台课或核心课。调研还发现,即使开设了信息素养课程,也主要面向本科生,而少有针对研究生的课程;在被调研的财经类高校中,只有西南财经大学开设有研究生选修课。

此外,我校图书馆还通过开展读者调研,了解研究生的信息行为的主要特征,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以及参与图书馆培训的体会等方面的反馈信息。这些信息从用户角度,为图书馆构建面向研究生的信息素养课程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

2 整合的研究生信息素养培育模式

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重要平台的图书馆,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不仅涉及一门或一系列信息素养课程的开设,更重要的是构建知识创新为导向的信息素养整合培育模式。这意味着,针对研究生学习研究活动的特点,充分利用和整合图书馆的资源、平台和服务,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其中,为学生营造有利于知识创新的学习环境,从而为学校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提供支持。

教育方式可分为训练、教导和涵化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在构建信息素养培育模式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训练(Training)层次: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习和掌握信息素养相关技能。教导(Educating)层次:通过设计规划教学内容,以课堂讲授、在线教学等形式,向学习者传授相关知识点。涵化(Cultivating)层次:通过整合资源、平台、团队和服务机制,将信息素养理念融入其中,并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

2.1学习资源:整合的文献资源

文献资源的利用贯穿整个信息素养培育过程,整合的资源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必需的教学资源。经过整合,资源的价值也在利用中得以更好地体现。从生成方式上看,资源包括订购资源、自建资源和开放资源;从分布位置看,这些资源不仅分布在图书馆,还分布于整个校园和互联网。帮助学生熟悉并熟练使用这些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源,是一切学习研究活动的基础。

贯穿于研究生学习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文献,是个人学习研究的成果。同时,经过图书馆加工和整合,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存放于机构知识库中的资源,也是重要的学习资源。获取和利用有价值的开放存取(Open Access)资源,也是信息素养教学涉及的内容。经过筛选、整合后的网络开放存取资源,在学科导航上按照学科主题或类型加以组织,可以缩短学生发现和利用网络开放资源的时间,减少对网络资源漫无目的、不加筛选的盲目利用,促进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

表1 资源整合的类型及工具

2.2学习空间:整合的学习平台

平台不仅支持课堂教学活动,还贯穿于整个学习研究活动中。根据对教学活动的支持方式,可分为服务平台和教学平台两种。

(1)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对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间接支持,注重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涵化,即:将信息素养教育目的体现在对服务整体设计及实施开展的过程之中。服务平台主要由嵌入信息素养的读者服务项目构成,包括参考咨询、数字图书馆门户、学习共享空间等。

数字图书馆门户中的知识发现平台,使图书馆各类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整合查询和利用。其中,数字资源发现系统整合了馆藏目录、数据库、机构知识库、学科导航等工具,可以一站式地查找和获取各种类型的馆藏文献资源。学科导航(LibGuides)是辅导学生利用学科文献资源开展学习研究的课外学习平台,整合了由馆员与院系教师共同编制的经管法文理等学科的文献利用指引,同时还有写作与研究支持等主题导航。

在数字图书馆接下来的发展中,建设社会化学习平台是图书馆实践信息素养教育涵化功能的努力方向。在图书馆知识发现平台的基础上,引入学习资源评价功能(如社会化标签、资源评价),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利用过的图书、期刊、报纸、数据库、机构知识库等资源,并实现评论内容的聚合分享,帮助学生在课外通过社会化学习平台,加强对资源的利用。

表2 图书馆服务及教学平台一览

(2)教学平台

教学平台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直接支持,设计和实施线上和线下的学习活动,以教导和训练的方式,帮助研究生获得并提升信息素养能力。

图书馆自2009年制定并执行了系统的《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流程》,针对教学周期的特点,确立了面向不同用户培训需求的基本培训体系,详见表2。读者培训体系目前由专题培训、嵌入课程、学分课程三类构成,构成了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其中,文检课和数字资源培训是以图书馆现有的数字资源为基础,讲授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培训和通识核心课《信息素养与知识发现》则面向变化的信息环境,帮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嵌入式课程是通过馆员与院系教师合作,讲授的内容由馆员与院系教师根据课程或项目需要共同商定,嵌入课程教学或项目课题组,为学习研究活动提供了定制化的教学支持服务。

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嵌入式培训、文献研究方法培训自2010年开始尝试,一直在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特别是文献研究方法系列培训,结合研究生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相关需求,形成了系列化的信息素养培训计划,包括科研选题及开题、各类文献资料的查找、文献管理工具的使用、写作成果发表等主题。

在教学平台接下来的发展中,信息素养系列课程建设和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其中,信息素养系列课程将以本科生通识核心课为抓手,积累案例和教学经验,并拓展至研究生的研习需要,通过文献研究方法系列讲座和嵌入式培训等途径,面向研究生开展定制教学。同时,考虑以慕课形式建设在线学习平台,利用图书馆资源组织方面的优势,将线下教学资源数字化,形成网上学习资源,定时按期发布课程资源,以学分形式组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根据需求开展自修。

2.3授课教师:以学科服务机制整合馆员团队

学科服务作为一项工作机制,打破了传统以文献为中心的工作流程设计,而以用户的教学研究需求为驱动,关注校园知识创新进程,通过整合资源、平台与馆员队伍,将图书馆服务嵌入到用户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推动图书馆工作内涵再造。

信息素养教育是学科服务的核心内容之一。构建信息素养整合培育模式,就是从培养用户信息素养的角度,重新思考和定义工作内涵,整合工作流程。这需要参考咨询、流通阅览、资源建设、技术支持等部门馆员的共同参与,而且对馆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复合型馆员(Hybrid librarian)是践行信息素养整合培育模式的关键。就工作要求而言,馆员需要熟悉图书馆资源及平台,掌握平台上各种工具的操作方法,善于沟通和合作,胜任教学工作,理解涵化、教导和训练三种教育方式在信息素养整合培育模式中所发挥的作用。

信息素养教育需要密切的团队合作。一方面,需要从信息素养教育需求的角度,整合考虑资源建设、流通阅览、参考咨询以及信息技术支持等工作,并通过团队协作推进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参与嵌入式教学的馆员需要与院系教师充分沟通,理解教学需求,提供定制的教学活动。

更重要的是,无论馆员是否与教师合作教学,信息素养都被作为一种学习成果,纳入课程设计当中,这些课程涉及专业学分课程、通识课程以及开放式的专题培训。在教学实践中,馆员系统而有的放矢地设计课程和设定学习成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教学活动对学习的影响,从而对学习活动产生积极作用。

3 小结

信息素养是一种重要能力,图书馆在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校园知识创新的重要平台,我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已经积累了数年的实践经验,无论是专题培训还是学分课程建设,都在积极地将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成果,纳入了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信息素养整合培育模式实现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衔接,为学习研究活动提供了灵活、互补的信息素养学习途径,对帮助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1]ACRL. Guidelines,Standards, andFrameworks [EB/OL].http://www.ala.org/acrl/standards.

[2]Sproles C., Detmering R., Johnson A. M.,Trends in the literature on library instruction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2001-2010. 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 Vol. 41 No. 3, 2013, pp. 395-412.

[3]Gilchrist, D., Oakleaf, M. (2012, April). An Essential Partner: The Librarian’s Role in Student Learning Assessment (NILOA Occasional Paper No.14). Urbana, IL:University for Illinois and Indiana University,National Institute f or Learning Outcomes Assessment.

[4]刘孝文,金胜勇.十年来我国信息素养研究述评——对信息素养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6(05).

[5]朱丹阳.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整合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05).

[6]崔晓西.高等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拓展及其局限——兼论信息技能课程设置的定位问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02).

[7]王洵,谢伟.英美港信息技术课程(信息素养)总结性评价调研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6(04).

[8]江媛媛,张晓娟.中美高校信息素养指标体系及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0(04).

[9]彭骏,陆敏,惠朝阳.基于“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改革[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05).

谭丹丹馆员,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

刘金涛副研究馆员,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

猜你喜欢
馆员研究生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去图书馆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3年招收20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