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晓洋(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浙江 宁波 315207)
基于镇海炼化实践的企业法律管理研究
熊晓洋
(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浙江 宁波 315207)
[摘要]本文结合镇海炼化法律管理工作实践,对其成功做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分别从业务驱动、制度建设、风险防控、宣传教育四个方面总结了相关经验。
[关键词]法律管理;依法治企;业务驱动;深度融合
为全面推进依法依规从严治企工作,镇海炼化坚持生产经营为中心,以业务为驱动,不断夯实法律工作的基础,大力推进法律管理和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全体员工依法经营、合规管理、规范运作的意识和水平持续提高,从而为企业的提质增效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支撑。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将法治作为治国之重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社会都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大格局,法治才能成为中国前进的坚强保障。镇海炼化着力打造世界级炼化一体化标志性企业,必须在这个大格局中全面谋划依法依规从严治企,为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镇海炼化始终认为:全面依法治企,依法是途径,治企是目的。依法治企必须要“业务驱动”,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只有公司生产经营各线条都依法经营、合规经营,才能实现依法治企。为此,多年来,镇海炼化法律团队在抓自身素质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抓法律管理,通过法律管理来撬动业务杠杆,持续将依法治企的理念和要求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
2015年,乘着总部制定下发《关于中国石化全面推进依法依规从严治企的意见》的东风,镇海炼化进一步构建了以“业务驱动”为核心的“大法治”工作格局,将企业法律工作从以“法律部门”为中心向“业务驱动”转变,推进法律工作和各专业领域、各部门工作的深度融合。在新的工作格局下,法律部门是法律管理的牵头部门,依法合规生产经营的主体是各业务部门,通过法律管理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有效整合业务流程和资源,推动法治工作与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
“依法治企”要全面落地,必须要与体制机制对接、与制度流程对接,必须要通过管理标准化,来推动行为规范化,实现依法治企。
在长期的实践中,镇海炼化形成了一整套的法律部门牵头、业务部门负责的法律法规获取、识别、转化、执行、评审和改进的机制,确保将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转化为企业规章制度。公司各业务部门持续将1003部外部法律法规的要求识别融入到公司“三项制度”体系中,严格执行家规家法就是落实法律法规要求。例如,《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发布后,公司安全环保部门立即逐条对照学习解读,分析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并将适用条款及时转化到公司的制度要求中。我们还常态化地对法律法规进行评审,2015年各业务部门识别出需要更新的法律法规63部,并同步对企业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从而保证公司制度规定始终和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保持一致。
同时,狠抓制度落实,确保“依法治企”落地。再完美的制度,如果不能有效执行,只能是纸上谈兵。为此,公司通过岗检、督办、查找整治“低老坏”,狠抓制度执行和法律工作落地,保障生产经营活动在法律、制度的“笼子”里运行,从而把依法治企、从严治企落到实处。例如,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合同管理,公司建立了统一的合同管理检查标准,每月列入公司岗检安排对合同主办部门进行检查,并严格进行考核,有力根治了合同倒签等老大难问题。
镇海炼化坚持围绕生产经营开展法律风险防控,促进全体员工多从规避法律风险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既保证业务全过程依法合规,又保障公司利益最大化。
近年来,公司抓住当前对安全环保工作高度重视的契机,组织各业务部门从HSE风险防控入手,全面识别当前热点、敏感业务活动中的法律风险,如业务外包、项目合法开工、长输管线整治、危险化学品充装、安全隐患治理、公开招投标等等,并就防控措施提出建议,编写法律风险提示,并最终通过业务流程的修改。将管理要求嵌入到具体业务工作中、固化在制度流程中,大大提高了法律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实用性,得到了公司上下的高度评价。例如,结合炼油老区结构调整提质升级项目管理部的成立,公司法律部门会同项目管理部门、安全环保部门、生产部门等对项目“合法开工”的法律风险进行提示,对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行政许可事项一一识别,并将识别的14项关键事项嵌入公司督办流程,确保项目建设的依法合规。
公司法律部门还主动介入业务活动,分析现有对外经营业务活动中的责权利并要求通过合同关系固化。例如,针对目前业务过程中风险较高的业务外包活动,法律部门组织业务部门按照“全流程梳理、各环节打开、全要素识别”的思路,将业务外包风险特别是其中的HSE风险进行全面梳理,建立了“外包业务合同订立模板”,将外包业务的合同要素规范化、标准化、表单化。实践检验证明,不仅对防范业务外包中的法律风险起到了较好的管控作用,还有效地保障了公司利益。
全面推进依法治企,治企是目的,依法是途径,而只有干部员工日常工作中严守法律法规、制度流程,依法治企才能从理念变成现实。镇海炼化公司按照“谁的业务谁负责”原则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将以往以法律部门为中心的普法工作转变为由各业务部门宣贯其主管业务的法律法规,法律部门则将各业务部门的宣贯工作纳入公司统一的督办管理平台,有力推进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落地。
在普法内容上,镇海炼化坚持以HSE法律法规宣贯为重点。通过HSE委员会、HSE班组学习等常态化地开展《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学习宣贯。2015年以来已学习《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等法规要求共计70余项。2015年是公司创业40周年,镇海炼化举办了“与法同行”系列活动,并通过手机报、微媒体等多种载体宣贯安全环保法律法规,发放新《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单选本和释义读本共计近7000份。员工安全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环保”基础不断夯实。
在教育对象上,公司抓住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这一关键。2015年公司首次将党纪党规的学习也纳入年度计划。镇海炼化还开设了专家课堂这一普法新形式,邀请公司的业务专家、法律专家给领导干部上课,2015年就“大气污染防治法”、“工商制度改革”、“领导人员常用党纪政纪法规”等内容开展讲座,进一步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学习效果。
多年来,公司全体员工始终坚守“依法治企、依法决策”的经营理念 ,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增强,法治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因公司违法违规导致的诉讼和行政处罚为零,同时主动通过法律手段处理管道违章占压、碧水蓝天治理等工作,有效维护公司权益,为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和保障。
A Study on Corporate Legal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SINOPEC Zhenhai Refi ning & Chemical Company
Xiong Xiaoyang
(SINOPEC Zhenhai Refi ning & Chemical Company, Ningbo 315207, 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s a focused study on the legal management in SINOPEC Zhenhai Refining & Chemical Company, providing insights into the company’s successful practices in terms of business-driven model, system development, risk control and publicity.
[Key words]legal management, running business according to law, business-driven, highly integrated
[收稿日期]2016- 3- 24。
[作者简介]熊晓洋(1968—),男,江苏淮安人。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自动化专业,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总法律顾问。电子邮箱:xiongxy.zhlh@sinope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