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竹翠,徐 新,贺赛先,邹 练,何 楚
(武汉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武汉 420072)
电子信息大类人才培养教学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
隋竹翠,徐新,贺赛先,邹练,何楚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武汉420072)
该文探讨了电子信息大类人才培养教学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问题,通过分析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质量标准,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全面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过程控制机制;并根据毕业生调查评估教师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来分析、评估基本教学质量等。该文对本项目研究的基本思路、目的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同时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过程管理;质量控制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通信工程”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和电工电子国家级示范中心建设,我校电子类专业建设和教育改革逐渐深入,在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教育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批教育改革成果,初步确立了能反映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方向,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IT行业发展需要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体系,“注重基础、突出能力、追求创新、发展个性”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正在形成。如何切实保障上述教学体系的合理运行,在教学各个环节和执行过程中有效监督教学过程和保证各教学环节达到所设立的教学目标,进而确保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成为亟待突破的关键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将人才培养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从国家战略角度明确指明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针对电子信息大类人才培养,省内外许多高校在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控制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这些研究表明:1)按照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已成为目前高校办学的一种趋势;2)传统的以经验为主、以知识传授环节和学生成绩为主的质量监控体系难以满足当前高等教育发展需要;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推行为工科专业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过程管理提供了新的借鉴,国内高校纷纷利用这一契机全面审视和完善已有的质量管理体系已成为必然。随着我校电子信息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不断深入,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基础、突出能力、追求创新、发展个性”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正在形成,电子信息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成无疑将成为保障专业目标达成和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的核心要素。
本项目以学校“创一流大学、创一流学科”为背景,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为抓手,围绕电子信息大类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教学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展开研究,基本思路和主要意义有如下4点。
1)建立和完善教学基本状态和质量评价信息的监控和反馈体系,保证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保障教学体系和培养过程与办学定位相一致。
2)突破原有的对单一课程或单一教学环节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控的模式,探索以课程方向模块乃至整个培养体系的质量监控闭环系统,保障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3)突破原有的以考试成绩反映知识掌握情况的教学质量考察评估模式,重点跟踪和评估教学过程中知识、素质、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养成的落实和效果,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4)建立和完善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设计开放式过程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1) 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验班”建设为抓手,厘清电子信息类专业精英人才培养目标及实现矩阵,研究各专业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具体实现形式和应达成的教学目标。
按照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以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需求为导向,以电子信息学院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指导思想,结合国家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实际,研究电子信息类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标准,分析武汉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和创新精神养成在专业教育过程和课程教学中的实现形式和质量考查要素,研究并确立专业培养标准的实现方法和实施矩阵,进一步明确各课程和教学环节所应实现的教学目标。这是对课程教学进行过程控制和质量评价的依据和标准。
2)构建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和监控机制,为教学体系的合理运行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建立由教师、用人单位、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对教学工作的指导和质量监督作用;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导向和对学院毕业生的评价,吸收用人单位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方案设计。健全并落实听课制度,建立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互评机制,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和试讲制度,探索并尝试将教学质量评估与教师入职、职称评聘、岗位考核相结合的操作方案。
研究建立畅通有效的学生信息网络,与学生会联合进行意见征集和反馈,改进学生评教措施, 推动“学习指导日”“学生学习服务中心”等工作模式的常态化,组织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过程、教师教学水平及教学管理进行全方位监督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和建议及时反馈到教学工作中,推动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的正规化和常态化,形成质量监控体系的整体闭环。
3) 针对各教学环节明确质量要求、制定质量标准,探索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估的方法。
围绕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对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资格审核、教材选用、备课和教案、课堂教学、考试等各主要教学环节进行研究,组织学科专家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基本教学文件进行审定,保证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能力养成等在各教学要素的体现。
制定符合精英式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质量标准,对包括教师备课、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选用、教案撰写、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讨论、课外实践、课程项目设计、测验与习题、答疑、课程考核等方面工作进行规范。
通过教学检查、领导及同行评教、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座谈及问卷调查、教学案例采样评估、公开课、统一考试等多种方式,探索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和科学评估的方法。
4) 根据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评估来掌握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监控课程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为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学院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和探索,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卓越班的培养方案中得以应用。其中,教学计划中对部分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整合和优化,议定了各课程的整合思路、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内容。而在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课程的教学实践是否切实实现了既定的改革目标,教学效果如何亟须进行论证和评价。
项目组将组织系列课程的授课教师对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进行认真讨论和审定,通过交流和研讨掌握各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同时,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在先修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知识的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从学生知识能力的不足反溯相关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来分析C语言、微机甚至电路课程的教学情况和组织过程,以作为相关课程改进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过程的重要参考。
5) 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和质量评价的信息反馈体系,促进教学质量及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
通过开展教学检查、督导监督、领导干部听课巡视、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学生信息员、座谈及问卷调查等活动,多方采集教学信息,实时掌握教学动态,并对采集的各项教学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科学评价和分析教学质量情况。
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课程方向模块中进行各课程成绩和教学要素实施情况的关联分析,监控和发现其中的反常现象和质量问题,及时加以反馈,形成课程体系的小闭环,保证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提升和改进。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尤其是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关联分析、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相关分析等。
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信息整理和分析结果及时向学院主管领导汇报,并通过教学工作会议、教学信息反馈表、教学动态公告、教师座谈、领导个别谈话等方式,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和质量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到各系(中心)和相关人员,以保证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有效运行,促进教学质量及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
从精英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所提出的要求入手,分析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质量标准;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全面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过程控制机制;根据前后教学环节的关联性并最终根据毕业生调查来评估教师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分析来评估基本教学质量,最终保障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持续改进。
4.1达到的研究目标
1) 以“卓工班”建设为抓手,明确专业课程和教学环节中对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所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实施途径。
2) 建章立制,以学院“注重基础、突出能力、追求创新、发展个性”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制定教学环节的详细质量标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并作为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评估的依据,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保障教学质量。
3) 对各教学环节和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和评价,根据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分析来评估教学过程,保障各教学环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 通过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构成质量评价闭环体系进行专业教育质量监控,通过方向课程模块之间的信息反馈的闭环体系进行教学过程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及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
4.2解决的主要问题
1) 进行质量标准在教学体系中各个环节的有效分解,为有效实施过程管理和监控打下基础。
2)开展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和完成质量综合评价。通过“两个闭环”和多种措施、途径对教师为在本课程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目标所实施的教学手段和实现途径以及教学实际组织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监控,并适时向教师反馈。
3) 构建基于知识关联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质量评价体系是本项目的创新和特色:根据前后教学环节的关联性并最终根据毕业生调查,评估教师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和实施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通过对统计意义上的合格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的跟踪调查和评估分析来反映基本教学质量。
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是关系到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大问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对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意义,本项目组成成员长期工作在教育第一线,对电子信息大类人才培养中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与实践,取得了较为
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也有所收获。作为教师一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将一如既往继续努力,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新贡献。
[1]孙盾,姚缨英,范承志.实践教学环节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5):23-30.
[2]刘树郁.高校实践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103-105.
[3]教育部.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北京:[s.n.],2010.
[4]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班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北京:[s.n.],2010.
[5]刘凡丰.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高等教育研究,2003.24(1):100-104.
[6]何楚,宋健,卓桐.基于频繁模式谱聚类的课程关联分类模型和学生成绩预测算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32(10):2930-2933.
[7]任培江.高校教师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 2010,14(2):15-18.
[8]赵伶俐.如何衡量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J].理工高教研究 , 2009,28(2):1-7.
[9]岳超,范太华,姬亚利,等.数据挖掘在学生成绩数据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2(12):133-135.
[10]王凯成.基于数据挖掘的大学生学业预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1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0-17.
[12]戴波,刘建东,纪文刚,等.基于实现矩阵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改革控制模型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49-158.
[13]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2012)(下)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12.
[14]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2012)(下)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3-24.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in Teaching Process
SUI Zhucui, XU Xin, HE Saixian, ZOU Lian, HE Chu
(College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ssues of teaching process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for personnel training in the major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We explicit that teaching activities should achieve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quality standards, establish the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and teaching process control mechanisms that make employers, teachers, students fully engaged.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f graduates and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and quality of teachers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we can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basic education based on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master and use knowledge.This paper does not only expound the basic idea,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 project, but also carry out a usefu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personnel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process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2016-07-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371342);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5031)。
隋竹翠(1971-),女,硕士,主要从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
G642.0
A
10.3969/j.issn.1672-4550.2016.0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