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016-04-11 13:09:06江苏省大丰市小海初级中学康韩春
数学大世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意识教材

江苏省大丰市小海初级中学 康韩春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江苏省大丰市小海初级中学康韩春

“学以致用”是数学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以教材中的实例为基础,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应用意识;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突出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要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中蕴含的数学问题,积极引导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运用生活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服务于实际生活。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比如:在学习有关“轴对称”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轴对称实物图形,引导他们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其中蕴含的对称关系,然后让他们自己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当学生总结归纳出数学概念时,再让他们举出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并通过剪纸、折叠等实践操作,进一步理解概念,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增强学了生的感性认识,并将抽象的概念教学寓于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挖掘教材实例,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新课标下无论哪一版本的教材,都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材编写都蕴含大量的生活数学素材,教师要挖掘教学中的实例,通过改编与整合等多种手段,加强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1.以教材中的实例为学生探究的素材

新教材编写最明显的特点是将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以这些素材为探究对象,抽象出数学问题,建构数学模型。例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时,苏教版教材以三道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为背景,让学生写出具有两个变量的关系式,然后通过与一次函数关系式进行观察、比较,总结概括出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从学生常见的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能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从数学角度分析并探索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与提炼这一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以生活实例为铺垫,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菱形的性质”时,教材以生活中的木制活动衣架为背景,通过求菱形相对两角的顶底距离,从而连接菱形的对角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从而将抽象的性质转化为生活实际的问题,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以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为学习基础,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从苏教版教材编写的内容看,每一章都安排有针对性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其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以教材安排的综合实践为基础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比如:在学习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后,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数学实践活动课题,设计这样的应用型问题。以八年级期末考试成绩为例,请你将八年级所有同学成绩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进行汇总,并就你的考试成绩,做出合理评价。这样的综合实践课题研究,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培养学生应用统计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尝试运用建模思想,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是数学学科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数学素材,通过让他们自主阅读,发现数学问题,尝试建构数学模型,帮助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是数学学科学习的基本方法。因此,新课标中把数学学科总体概述为“数学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学科是关于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可以引导他们从生活中搜集、整理数学素材,探索并尝试建立模式,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应用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3只碗整齐地摞在一起,测量其高度为11cm,将5只碗整齐地摞在一起,测量其高度为14cm,如果有这样的碗25只,整齐地摞在一起,应该有多高呢?首先适当引导让他们感知碗的高度与碗的只数存在怎么的关系,从而帮助他们建构一次函数的模型,找出题中的两个变量,并探索出两个变量的变化关系,这样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教师要依据课标要求并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生活数学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徐利治.《数学方法论选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意识教材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