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与社会的角度看学校办学

2016-04-11 13:07:46余海波
中小学校长 2016年9期
关键词:办学学校发展

□余海波

从教育与社会的角度看学校办学

□余海波

本文从教育与社会的理论角度谈了教育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指出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学校的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办学要因地制宜,紧密联系社区,扩大办学的教学资源和物质资源。

教育;社会;办学

学校办学在一定程度上相对独立,教育部门制定政策,校长和教师具体负责办学。但是作为教育管理者,如果只关注学校的内部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理解学校的办学,才能把教育搞好。教育是社会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中包含了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互动、社会关系以及一定的结构与制度。教育活动的各种关系,其不同的形态是各种社会互动的表现。

一、学校不可能脱离社会办学

马克思根据社会生产和劳动分工的学说,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原理。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工厂生产劳动和教育相结合是可以抵制把工人变为资本积累的简单工具的一种必要的手段。在机器工业生产发展的时代,劳动日益社会化,技术飞速发展,密切了教育与生产之间的联系。教育与生产结合是大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促进人的智力、体力、精神等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我国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创造性地运用到了社会实践中,成为教育事业指导方针的一部分,其内涵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强调教育的发展要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和劳动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给学生提供了解社会,提高职业能力的机会。

在理论界,其他学者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有不同的论述。在十九世纪,看到在新的工业文明下美国传统教育学校与社会脱节,课程与现实脱节,杜威充分认识到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他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思想。“学校即社会”并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重现,学校是简化的、净化的社会环境,给学生教授的是人类优秀的成果。学校的职责还在于平衡社会环境,学校的教育为个体提供了打破他所在的社会群体限制的机会,在广阔的环境中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思想,教育要伸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杜威和陶行知思想的侧重点不同,但是两人都认为,教育与生活,学校和社会要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解决传统学校教育的弊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与周围的环境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若干个系统。微观系统是指个体亲身接触和参加其中并产生体验的,与之有着直接而紧密联系的环境,如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等。中观系统是指个体所处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微观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学校和家庭、家庭与邻居等之间的相互联系。外观系统是指在个体成长的生态环境中,一些环境因素并不直接接触或参与,但可以对个体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宏观系统是个体成长所处的整个社会环境及其意识形态背景,如一个国家长期所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形态以及社会结构等。不同层次的环境对人的发展都产生着影响。

不同的理论说明,教育和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的办学和社会密不可分。学校的教学内容、办学资源来源于社会,学校的发展受到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反过来,学校的发展也影响着社会。

二、时代发展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提出要求

学校教育既要考虑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又承担着广泛的社会责任。学校在促进社会进步、社会改革和社会整合。学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让学生遵纪守法;培养学生读、写、算的能力,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我国教育目标中,把个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统一起来,既强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又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而当前的学校教育也在强调要全面发展,但是一些学校把全面发展狭隘地操作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分数以及升学率,过于强调学生要出人头地,忽视学校对学生的社会精神以及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的培养。

学校是社会组织,学生是社会的人,学校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一个学生在社会上扮演着或即将扮演众多的角色。学生在家是父母的儿女,长大成人后,将为人父母,养儿育女。学生生活在某个社区,与邻里相处,参与社区生活,为社区作贡献。学生将来要从事某种职业,他们是国家的公民,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在全球化的时代,学生还是国际社会的成员,在生活和学习中感知着来自全球的影响,诸如有机会到国外旅游,在信息技术中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学生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全球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结成了各种各样的共同体。无论学生属于哪一个群体,都要扮演他的角色,为群体做出贡献。教育是为了学生适应现在的生活和将来进入社会做准备。学生想扮演好如此丰富的社会角色,并承担与之相适应的职能,就要具备相应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在学校、家庭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是在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做事与沟通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如果把学生作为完整的社会人来培养,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也是顺理成章的了。在全球化、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培养适应21世纪的生活和工作,面向未来的社会公民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有研究认为,21世纪学生的素养主要包括沟通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信息素养;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主动性与自我调控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公民的责任与社会的参与等等。

教育为培养学生的素质提供了途径和方法。学校通过校园文化、课程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等把这些素质落实到学生培养中。例如,在教学中,倡导学生探究式的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来开展学习。考试方式的变革也是引导学校落实学生素养培养的一种手段。例如,当前北京市调整了中考的内容,考试强调学习基础知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知识的实践性。各个学校纷纷对考试的变化作出了教学方式上的相应调整,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试验的操作,鼓励学生到社会中去学习知识,注重锻炼身体等。学校还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以及社会结构,关心社会、并为社会作贡献。学校生活是一种社会生活,来自不同群体的学生和教师构成了学校的生态环境。学校中的班级、年级、学生会等都是社会组织,学校组织升旗仪式、开学典礼、班会、文艺汇演等活动是团体活动。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活动中来,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分工合作,学生体会到社会角色的要求和责任感。正因为如此,一些学校采取了学生自治的方式来管理学校,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校给学生提供校长助理、开学典礼的组

三、学校办学和社会资源紧密结合

织人员、电视台的记者等岗位,让学生去做学校的图书购买计划,设计校服,学校班级的事务、卫生状况等由班级进行承包,在实干中,学生逐渐成长。

中小学校长有强烈的要改变本学校面貌的愿望,对自己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谙熟于心。当他们看到各地好的教育改革经验就会特别兴奋,如获至宝,希望取之用于学校的发展。但是,媒体的宣传以及大众的眼光似乎都更多地青睐于城市中高大上的学校,这些学校可能有优越的基础设施,有较高的生均经费投入,有丰富的课程,有着高素质的教师。这样的学校看起来光鲜、靓丽,很吸引人,这样的学校在当地有很大的号召力,和社区能够很好地互动和对话。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系。一个县域的经济状况、社会结构等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学校办学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模式,走的是殊途同归的教育道路。农村的学校在师资配备、资金来源以及学生的家庭背景等方面都相差甚远,如果农村学校照搬城市学校的办学模式,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是行不通的。

教育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学校的发展只有扎根在当地的经济和文化中,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学校因地制宜,把办学和当地的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可以极大地拓宽学校的办学资源。办学资源包括资金支持,也包括人才资源和文化资源。例如,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信息和对外交往的中心。北京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有大气的皇家建筑、遗迹、文物,也有平民市井的胡同文化,这些是学生学习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在北京,全国大学、科研单位、演出团体等集中,成为中小学的办学优势。近年来,北京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推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社会大课堂的提供单位包括博物馆、少年宫、体育馆、科研单位以及名人故居等。政府提供经费,让每位中小学生每年走出去,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学生有机会到天安门广场去观看升旗仪式,有机会结合鲁迅作品的学习,参观鲁迅故居……社会大课堂把社区资源引入学校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机会。同时,鼓励大学、研究机构、音乐团体等和中小学结对子办学,发挥高校人力资源的优势,让中小学生受益。2014年,北京市教委印发了中小学学科教学改进的意见,规定中小学各学科平均要有10%的课时用于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更进一步推动了实践活动的开展。

办学也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社区资源,来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北京大兴庞各庄第二中心小学学生主要来源于农村的状况,确定了其质朴的田园教育的办学特色,培养学生认识田园、体验田园、热爱田园、创造田园、心向田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种植,并在实践基地进行操作,校园内的花都是师生亲手栽培。山东沂源县是山区县,幼儿园就地取材,各显神通。县实验幼儿园利用“叶子、盒子、盖子、瓶子、绳子、袋子、石子、棍子”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特色教育活动,设计出了具有乡土特色的孩子喜欢的园本课程,节约了办学成本,培养了孩子的节约意识以及创新意识。悦庄镇中心园开展粘贴、印画、拼图、捏泥、草编、剪纸、刺绣、种植等系列“区角”活动,开发幼儿智力。在民族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可以成为当地学校的资源,成为学校的办学亮点。云南省永仁县的学校聘请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校外辅导员,开设彝族刺绣、梅葛等特长班。当地把民族舞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自编了《彝族健身操》等歌舞作为大课间活动内容。这些和学生特点以及社区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办学资源,也逐渐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由此可见,各个学校在规划办学方向时,应当充分分析学校所处的社区环境、学校办学中的优势和挑战,分析其他学校的经验和做法哪些适合当地学校的发展。如果脱离了学校实际情况而办学,其他地方再好的经验,也只可能是蓬莱仙境,可望而不可求,很难在当地的学校中生根发芽。

(作者: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斌]

G40-03

A

1673-9949(2016)09-0003-03

猜你喜欢
办学学校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奇妙学校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