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问题与对策

2016-04-11 12:37江西省会昌县实验学校董斯青
数学大世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改数学

江西省会昌县实验学校 董斯青

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问题与对策

江西省会昌县实验学校董斯青

课程改革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新的矛盾。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避免和消除这些问题、矛盾的行之有效的若干对策。

新课程改革;问题;对策

在新课程标准不断实施的今天,广大教师都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尝试,取得了许多可人可喜的成果,形成一个又一个好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各学科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足与误区,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的发展。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在新课程课堂改革中的一些教学实践,谈一谈数学课堂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利于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初中课改出现的问题

1.观念的问题

(1)家长的观念。“教书、育人”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但长期以来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供孩子上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文化知识,让知识改变命运。因此家长希望学生在学校受到严格管教,认为学校教学应以传授知识为中心。新课程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以更多的自由。但是部分家长不理解甚至反对,认为这样学生学不到更多的知识,将来考不上大学,这学就是白上了。

(2)教师的观念。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思想上把学生看作消化知识的容器。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原来的教学模式受到挑战,必然使一部分人不愿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对新课改产生抵触情绪,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育的老路,影响新课改的实施。再者,长期以来我国课程开发的主体是课程专家和主管部门,教师只是课程的解释者和实施者,教师从来就不关心课程的开发和管理。然而,新课改中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管理的权利;在学校层面上,教师还应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对观念落后、思想守旧的部分教师来说,要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部分教师有畏难情绪,缺乏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课堂上的问题

课改的核心在课堂,课改暴露问题最多的也在课堂。

(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过分追求新的形式,出现“伪现象”。

①脱离教学内容的需要,为了体现学生的实际是数学教学的起点而设计的“伪情景”。过分追求课堂趣味性,忽视数学学科性,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深度。

②脱离教学组织的需要,为了突出教学过程中关注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而设计的“伪活动”。片面强调探究活动,而忽视双基的落实。片面强调合作交流,而忽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动手多,动脑少。

③脱离学生情感的需要,为了体现教学过程中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表现出的“伪情感”。

(2)教学方式单一,满堂问(练)灌现象依然存在。

①把课堂“对话”简单地理解为“回答问题”,课堂提问频繁、随意、欠科学性,出现“满堂问”的空洞热闹现象。

②片面强调学生的自学,而忽视教师的讲解。

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片面强调自学,在课堂上出现“不敢讲”、不从实际出发的无原则“少讲”的现象,整个课堂基本上就是学生看书,模仿练习,教师讲得很少,写得很少,自以为这就是在实施新课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学。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就是“自主探索”的学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分为接受式探究和发现式探究,自学即为接受式探究学习。

③片面强调能力训练,而忽视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④忽视学生知识的构建过程,学生认识结构难于更新。

(3)多媒体辅助手段使用不当。

①辅助教学成了代替教学。

②过多追求数学课件的趣味性、新颖性,忽视了教学功能。

3.备课问题

目前我们的备课存在如下一些现象:

①传统的备课形式大量存在:为应付领导的检查成为教材的搬运工。

②对新课标中做出调整的内容处理不当:新老教材并用,加重学生负担。

③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差:集体备课成了一人操心,大家享受;组内缺乏领跑者,对研究存在畏惧心理。

④为充实备课内容从网上下载备课教案转抄的不乏其人。

4.教学辅导的问题

内容陈旧,要求不合实际,反馈不及时。有些教师视作业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视作业为强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途径或工具,进行大量机械、重复、规范、程序化的训练,使得学生认为作业是一件负担很重的事情,因此产生厌倦情绪,马虎对待作业。

二、初中课改的基本对策

1.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新理念

通过学习要充分认识自己在数学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按“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理念,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志趣和发展方向给予具体指导,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有机整合,使学生的基础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创造力,把课堂的空间交给学生,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学生。

2.新的教学过程努力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缺乏重建过程的基础。

3.切实掌握新教材的两个比较突出的变化

(1)更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加强教材的启发性、探究性、发现性。

(2)更重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教材加强了对实际背景与实际应用的反映。

4.在平时教学中要努力实践新课标的数学理念,不断加强反思

(1)我国数学教育的优势要坚持。

(2)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地教学。

(3)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4)努力改进教学方式。

(5)反思内容:①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②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③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彻;④思所难,化难为易,水到渠成;⑤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5.加强同科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交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6.增强信心,让农村的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以上仅是个人对教改活动中暴露的问题和应对对策的观点总结,但教改的优势和它的强大生命力毋庸置疑。“时间能证明一切”,随着教改活动的不断深入,随着实施者观念的不断更新,教改的优势将不断体现,教改的成果将为学生、教师、社会所获享。

“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行。”只要我们能不断更新观念、改变思想,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课程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必将取得进步!

[1]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新课程新课改数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