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龙华乡中心小学 邱邑军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龙华乡中心小学 邱邑军
本文探讨了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提出应该转变学生以接受为主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长效的机制;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提问;交给学生善于提问的方法等来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意识;现状;策略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创新的起点。提出问题是创新式教学的重要标志,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发现问题,不会及时恰当地提出问题,数学就会枯竭。所以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没有“放权”给学生,应试教育现象严重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但应试教育现象仍然很严重。教师明知道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探索,但还是抓紧了课堂分分秒秒的时间,自己满堂提问,为学生讲解,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同时,也害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太难或者太简单,耽误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干脆不鼓励学生提问,而把目光停留在让学生解决教师所提供的现成问题上,只注重为学生“输血”,忽视了学生本身的“造血”能力培养。学生逐渐形成等、靠老师讲解、传授的依赖心理,数感得不到启发和培养,学生提不出问题也就不足为奇。
(二)学生不敢问,不想问,不会问
1.不敢问
农村学生知识面相对狭小,胆量不够大,怕说错了被同学笑话;怕提的问题太简单了,丢面子。
2.不想问
怕提出的问题如果不符合老师的意图,老师会批评;怕提出的问题连老师都一时回答不上来,丢了老师的面子;怕被误认为不尊重老师,即使老师讲错了,也不愿意给老师指出来;怕举手次数多了,同学说闲话;有的学生心理素质不好,怕一紧张就忘记自己想说什么了。
3.不会问
农村小学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有些学生的学习在家里无人监督,学习基础又差,课前预习不充分,课堂学习不主动。由于没有认真准备、深入学习,当然发现不了问题;有些学生没有树立数学问题意识,没有学会发现问题的方法,不知道怎样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
(一)教师要转移教学重心,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教师要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真正落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把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大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
2.建立长期的培养机制,保障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
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教师的教学任务很重,教师疲于应付。由于各个年级之间的衔接不够,教师只是口头上探讨交流学生的思维发展概况,没有形成可探讨交流学生问题意识发展的材料,这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梯度培养。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具有长期性,建立长效机制,做好学生问题意识的长期培养工作。
(二)教师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1.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转变观念,进一步明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地研究、了解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质疑的能力。
2.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和兴趣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乐学善思。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会刨根问底。教师要真诚地激励敢于提出问题的行为,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提出不同的问题。对学习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要予以肯定,并从中捕捉思维的闪光点。
(三)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提问,提高学生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在预习时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预习是学生自学的一种方式,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并在预习中质疑,提出有效的学习问题。经过预习,学生的学习才会有准备,探究和讨论才会有基础。
2.在引入新课时提出问题,发现认知矛盾
每节课一开始,就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来说,其注意力尚不集中,此时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使学生的认知发生矛盾,从而产生疑问,发现问题,必能使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的动机,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在课堂学习中提出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既训练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技巧,又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问题意识”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把产生的新问题作为教学的落脚点,把课内探究延伸到课外,让“数学问题”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