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
——初中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基石

2016-04-11 11:53:27江苏省海安县城东镇西场初中
数学大世界 2016年32期
关键词:习惯内容数学

江苏省海安县城东镇西场初中 何 平

预习
——初中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基石

江苏省海安县城东镇西场初中 何 平

课前的预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关联度,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的时候,要根据学生情况适当选择形式和内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预习;初中数学;课堂高效教学

初中数学的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经过教师们长期实验研究出来的科学学习方式。初中数学知识的教学不同于其他时期的教学,它的知识系统是前后连贯的,课前的预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关联度,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的时候,要根据学生情况适当选择形式和内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一、明确预习任务

教师在布置课前的预习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带着任务,并有明确的目标的情况下预习。学生在接触新的知识的时候,往往会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进行指引,教师为学生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预习,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之前,首先要认真研究学生将要预习的内容,为学生准备一些有价值,并具有一定吸引力的预习任务,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初中数学产生探索的兴趣,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并厌倦这门课程。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考虑预习内容的难易程度,预习内容一定要难度适中,要充分考虑那些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让他们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预习任务。例如:教师在布置《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预习任务时,可以考虑让学生把实际的例子引入到学习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些实际例子在课堂上一起进行解答,把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不会对教学内容感到乏味。

二、优化预习方式

我们首先要讲的是巩固性预习。初中数学的连贯性比较强,每一节课基本都对上一节或是上几节课有所依赖,所以教师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必须要引导学生充分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温故而知新。例如:教师在进行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复习一些关于三角形的几何知识。我们都知道全等三角形的验证方式分为好几种,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重复训练这几种验证方式,帮助学生可以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一些几何的大型问题中,不至于让学生出现“边边角”这种失误。

其次我们要说的是训练性预习。数学是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一种工具,我们只有实际操作之后才能了解这种工具是否对我们有利,同样,我们只有熟练掌握这种工具才能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所以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尽可能的多准备一些针对性强的题目,让学生可以反复训练到一个知识点,帮助学生考查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学到新的知识。例如:函数是初中数学的一大难点,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都很难理解,这就需要学生对其进行不断的训练,但是教师万万不可采用题海战术,题目一定要精,让学生每天都能进行两道或者三道题的训练。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可以在训练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掌握这个知识点。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能力性预习。素质教育就是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最终目的的,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个人能力,让预习任务可以真正地帮助学生得到提升,死记硬背书本内容、把解题过程生搬硬套是永远不会有效果的。同时,教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把预习任务也分阶段分配,让能力一般的学生得到提升,让能力强的学生更强。

三、培养预习习惯

教师在教授学生预习方法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把预习这个环节不断强化,帮助学生的主体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升,学习品质不断优化,促使预习这个环节优势最大化。在预习过程中,为了避免形式化,做预习笔记是必不可少的。在预习过程中,要要求学生把不懂和已懂的内容做一下简单的记录,学生对于其中不理解的内容可以通过边读边写、边记边画的方式熟记。为了保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学生可以把一些重点的概念画下来或者圈出来,并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理解以及看法,对于不理解的内容要重点标记并简单整理,方便课堂上进行学习。学生在进行简单的预习后,为了检验预习成果,可以考虑尝试做一下课后的练习题,加深领悟。如果在做题过程中出现了错误,要分析错误出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如果对于错误还是不理解,可以在听课时着重听这段内容,慢慢领悟,提高自身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程度。

在进行一些特殊的数学内容教学时,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准备上课要用到的工具。在进行一些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教授时,要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亲手去实践,通过剪、折、画、量、比较等一系列方式去感悟新的知识,熟悉新的教学用具。学生只有自己去制作教学工具才会体验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会对这个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从预习本身出发,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还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同时,实践证明,主动学习的学生成绩提升是较快的。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益,更会使学生养成一种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充分准备的好习惯,在以后的发展中做一个有准备的人。

猜你喜欢
习惯内容数学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2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8
好习惯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