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新洋实验学校 许迎春
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展现魅力数学课堂
江苏省盐城市新洋实验学校 许迎春
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力,这不仅仅会对他们在现阶段的学习有作用,还会对他们中学阶段的学习和以后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学生;猜想;魅力;数学
猜想是一种能力,是对自身知识的一种延伸。猜想不是胡思乱想,猜想是有一定依据的探索活动。小学生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思维较为灵活,教师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正确地去猜想,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力,这不仅仅会对他们在现阶段的学习有作用,还会对他们中学阶段的学习和以后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的教学带来帮助。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基本条件。传统的教学关系,教师占主导地位,课堂气氛略显压抑,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没有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发展,那么就难以实现猜想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猜想环境,学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学习、思考,猜想能力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那么,该如何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呢?
首先,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将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其次,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讲课魅力,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可以用一些小故事和风趣幽默的语言、温和的口气去授课,以此来和学生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比如在讲解《对称、平移和旋转》这部分内容时,我给学生们拿出一个对称的纸蝴蝶,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们观察这个纸蝴蝶,你们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看看这个蝴蝶有什么特点?”学生们展开了交流讨论,课堂思考氛围极为浓厚。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说到:“蝴蝶从中间分开,左右两边是一样的。”这时,我将蝴蝶对折了下,左右两边重合,然后我将蝴蝶打开,看到蝴蝶中间有个折痕,我说到:“大家能看到蝴蝶的中间有个折痕,那么大家来猜想一下,这个折痕是什么?”学生们对此展开讨论,有的说这是平分图形的轴线;也有的说是划分线。最后,我对概念进行了引入,告诉了学生“对称轴”的概念。
在这个课例中,我组织学生们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给予了学生猜想的空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猜想能力的养成。
营造了和谐的气氛是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接下来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了。进行数学猜想是需要一定勇气的,数学史上但凡取得杰出成就的数学家,都是先进行有依据的猜想,进而坚持不懈地去证明,得出数学结论的。小学生有着很多常人不理解的想法,这其实是一种潜力,虽然会犯很多错误,但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完善学生猜想的思维能力。
在讲解《找规律》这部分内容时,我先给出学生一组数字:1,2,3,4,5……我问到:“学生们观察这组数据的规律,你们猜想一下第100个数字是什么?”学生们看到这组数字后,不假思索地告诉我:“第100个数字是100。”学生们的回答是在我意料之中的。接下来,我又给出这样一组数字:1,3,5,7,9……我继续问到:“同学们,你们观察这组数据,看看能找出规律吗?”这组数据其实就是奇数的排列,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些难度的。学生们进行了讨论,这时,一个学生说到:“有个顺口溜,叫做‘一三五七九,二四六八十’。他们应该是有关系的。1,3,5,7……前一个数加2就是下一个数,第几个数就乘以2减1就是这个数位对应的数。”学生的描述虽然不是很规范,但是我能理解,为了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我让学生举例说明,我问到:“第10个数是多少?”利用这个学生的方法可得19,然后我让学生数到第十位去验证结果,最后果然是19,其他学生都对这名学生佩服的五体投地。
由此可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提高学生的认知思维和探究能力。
小学生的想法很奇特,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后,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方向性的引导,明确猜想的方向,避免陷入“乱想”的尴尬局面。引导学生猜想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开展素质化教育的责任。帮助学生掌握猜想的方法,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同时更加具有逻辑性。
数学方法有很多,比如归类、联系、对比等,要熟练地掌握这些方法,需要学生有一个灵活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并养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猜想方法,能够有效地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更加快乐。比如,在讲解完《平移和旋转》时,我拿来一个陀螺,用手扭动陀螺,让陀螺飞速地运转,学生们盯着陀螺。这时,我问到:“你们能描述一下陀螺的运动吗?”学生们告诉我陀螺正在旋转。我继续引导:“那么你们能根据你们的观察和感受,说出陀螺是怎么旋转的吗?”学生说到:“陀螺下尖端那个点,它是围绕那个点旋转的。”接下来,我让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想和讨论,并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思考生活中旋转的现象,并找出相似点。最后,学生们明白了旋转运动是绕着一个点(或轴)的转动。
总之,猜想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大有帮助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的教学方式。
[1]林秀梅.基于“基本活动经验”的小学数学活动设计研究[D].渤海大学,2016.
[2]胡敏.五年级学生统计思维水平的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6.
[3]刘芳.熟手型小学数学教师课程执行力的个案研究[D].延边大学,2016.
[4]李易宣.应用多感官记忆理论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
[5]李苗.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机智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