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视阈下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价值

2016-04-11 09:22孙全胜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异化劳动当代价值马克思

孙全胜

(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和谐视阈下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价值

孙全胜

(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系统阐释了异化劳动理论的内涵,深刻批评了资本运作过程中引起的诸种异化现象,并且主张凭借消除私有财产权的方式克服各类异化现象。工人在资本运作过程中产生了强烈反抗私有财产制的阶级意识。马克思认识到这种阶级意识,提出了推翻现有一切制度、实现完全公有制的政治主张。在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形势下,从和谐的视阈梳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内涵,对实现和谐社会和中国梦有着积极的启示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 异化劳动; 和谐视阈;当代价值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在其早期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并直接促进了唯物史观的形成和成熟。这一思想主要是批评资本主义带来的异化现象,但也蕴涵了对和谐自然关系、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追求。马克思对资本运作造成的异化劳动的内涵作了系统论述,尖锐批评了资本控制下的经济运作中的种种异化现象,并主张铲除私有制度、建立纯粹的公有制以消除资本运作导致的各类异化现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民个人生活中仍然有很多异化情形。在这种形势下,重新梳理异化劳动理论的内涵对当代市场经济运作具有积极的启示价值。

一、异化劳动及其四个表现形式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主要立论基础是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费尔巴哈认为,“上帝”是人造的观念,却反过来控制了人的理智,阻碍了人自由意志的发挥。“异化”本是远离、相异、被异己的东西支配、受制于工具支配等涵义。强烈的反基督情绪让马克思反对自我异化。他在继承以往异化批判学说和李嘉图等人经济学理论的前提下得出了异化劳动范畴,并较系统地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危害及消除异化劳动的必要性。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表现形式做了较系统的阐释,他认为,异化劳动是工人在失去自由意志时被迫进行的一种劳动形式,其表现形式依次呈现为四种:工人与他的劳动发生异化、工人与他生产的劳动产品发生异化、工人与他人的关系发生异化、工人与他的类本质发生异化。

1.工人与他的劳动发生异化。工人与他的劳动的异化是指工人的劳动不再属于工人自己,而是按照合约被出让给了资本家。尽管,有时工人是自愿出让自己的劳动的,但不愿受约束的本性让工人在劳动中还是感到不自在。工人在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对他的劳动格外反感和抵触。人的天性崇尚自由,渴望冲破一切束缚,但人永远不可能冲突一切束缚。劳动是人在自由意志指导下从事的一种活动,本是工人能动力量的外在呈现,理应是工人的自觉活动,应该是由工人完全支配的,完全不应该受任何外在的强迫和压力。但是,在资本运作过程中,原先自由散漫的工人在各种压力下,被迫接受市场运作规则,他的劳动变成了他抵触的活动,与工人有了极深的鸿沟。

劳动能力本应该是个人的生命本质和自由意志的彰显,劳动应该充满欢乐和满足。个人可以自由使用自己的劳动能力,随意随时通过劳动得到自己想要的劳动产品。劳动本质上是个人的私有财产,不允许任何人的侵占。“我在劳动中肯定了自己的个人生命,从而也就肯定了我的个性的特点。”[1]184然而,在分工日益深化和细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仍然不完全是个人的。资本的运作方式,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但没有消除人与人相害的局面。劳动仍然不是工人的自由活动,而可能要出让给资本家;他在体力劳作中觉得压抑和绝望,体力劳作是工人深感痛恶的活动,劳动与工人是决裂的。在高强度的体力劳作中,工人不是感到自己的生命力在发挥,不是高扬自己的生存意志,而是觉得自己的生命力在流逝,觉得前途渺茫和万分绝望。异化的体力劳动并非工人的自由意志的彰显,而是工人全力想要打破的枷锁。在高强度的枯燥无味的劳作中,工人得不到快乐和满足,而得到的是为资本家做奴隶的羞辱。此时,工人与自己的劳动是隔离状态。

2.工人与他生产的劳动产品发生异化。工人与自己产出的劳动产品异化是指工人制造出来的劳动产品脱离了工人的控制,工人非但不能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反而,劳动产品控制了工人,使工人成为它的工具。资本家占有了劳动产品,只给工人较少的工资维持生存。虽然有的资本家也会参加劳动,但他们基本是用较少的付出获得了高额回报。虽然资本家的资本也是劳动产品能够产出的重要条件,但以前没有资本投资的时候,个体的人也能生存。资本家只通过投资就获得了劳动产品,这让担负沉重体力劳作的工人心理极度不平衡。农业生产中,自由农民可以直接占有自己的劳动所得,工业生产中,工人却只能得到工资。与新市场规则的格格不入让工人异常苦闷焦躁。工人的工资和他生产出的劳动产品是极不对称的。这样,异化劳动就呈现为工人自主性的丧失,呈现为为工人和他生产出的劳动产品的相离。

人具有能动性,需要在自然、社会中留下自己的痕迹才能确证自己的存在,才能感到心里安慰。不受制于他人,才会感到自由。人要在自然中留下痕迹就是将客观世界对象化的过程。人将自己物化在客观世界中的基本途径就是劳动。“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1]52劳动的对象化产出劳动产品,既能够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和能动价值,又能让人得到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人能有意识地改造世界,是人高于动物的地方,是人的智慧之处。但受制于资本家的工人感到自己过得根本不是人的生活,只有不断的煎熬。工人的对象化主要呈现为其自由意志的丧失,他的劳动过程也表现为自身被逼迫的过程。需要指出的是:其一,在资本运作过程中,工人没有劳动资料,只能去有劳动资料的资本家那里打工,他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活。工人为了生存,出让了个体的自由劳动权利,进入被迫的集体主义的协同劳作。其二,工人的劳动潜能不能自己想发挥就发挥,他要运用自己的劳动能力需要其他条件。工人要实现劳动潜能需要资料和资本,而资料和资本是被资本家占据的,工人只有去资本家的工厂,按资本家的规章制度生产,才能利用劳动资料产出劳动产品。其三,资本家利用资本开设了工厂,购买了劳动资料,雇佣工人来生产,所以,工人的劳动是被资本家买走的,工人生产出的绝大多数劳动产品也被资本家占据了。工人如同被圈养的牲畜,只能不停地劳作,以获得产出。劳动产品主要被资本家占据了,所以,工人与劳动产品是分离的。

3.工人与他人的关系发生异化。工人的本质不仅表现在劳动过程中,而且表现在劳动产生的社会关系方面,它们一起构成了工人的本质,只是工人本质的两种表现形式而已。资本主义社会仍然发生着异化,人的自由意志仍在迷失,由于人自由意志的迷失产生了异化劳动,并因为异化劳动而使凭借劳动而产生的各种人与人的关系也扭曲变形了。人仍未走出斗争法则支配的丛林社会。丛林社会的图景离动物世界并不遥远:人与人互相防备、互为工具,“各种利益的敌对性的对立、斗争、战争,被承认是社会组织的基础。”[1]37社会关系撕掉了表面的温情面纱,人与人的互相利用、怀疑、迫害仍浮现在社会表面。血统论仍根深蒂固。丛林社会的真相一一呈现在人人们面前:人人都把别人当作是自己实现成功的工具,人与人的关系被物欲关系侵染,人际交往仍是一种残酷斗争的景象。

马克思倡导人人相互帮助、协调进步。他从宏观的角度赞扬集体的力量,并坚信集体不会损害个体利益。他指出,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应该达到这样的状态:人人都将他人作为自己实现自由意志的条件,同时自己也是他人实现自由意志的条件,也就是说我为别人活着,而别人也为我活着。人人互为目的,整个社会构成一个集体主义式共同进步的联盟。整个社会组织就因为人与人互为目的而结成“四海之内皆朋友”的和谐共济会。摧毁和建设是共济会的基本工作。实际上,这种倡导人人互为目的社会关系,在当时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不可能实现,即使在如今也只不过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在早期资本大肆扩张的情势里,人与人共同协作、一起对抗大自然的集体行为大大减少了,个人的潜能进一步发挥。由于分工的细化,人与人的关系不像封建社会那样紧密,使爱好热闹的人感到落寞,渴望回归悠闲的田园生活。资本主义的忙碌社会也让惯于悠闲的人很不适应,感到前途迷茫。异化劳动的进行、私有财产的强化,既让个人更加高贵,也让人不得不面对原本就残酷的社会。

4.工人与他的类本质发生异化。人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生物存在形式,具有自由意志,能够自主自己的命运。自由意志让人能够自由自觉的运用自己的劳动能力,但是在高速的资本运作过程中,人的自由意志仍然被遮蔽着,更因为私有产权的戕害,使人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屈从新的市场规则。忽视自由意志让劳动变成异化劳动,大多数人的自由意志仍在迷失。

人的特质之一就是具有独特的自由意志,这是人自以为高于其他动物的特别之处,这也被当作人的基本类本质。西方哲学家特别强调人在活动中的自由意志,特别重视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能力即人的天赋人权。马克思也强调了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类本质:在劳动上的自由意志。自由的劳动能力是人可宝贵之处,构成了人的类本质,应该成为人追求的基本目标。可是在资本运作引起的分工过程中,工人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存,巨大的生存压力让工人忽略了自己的自由意志,让劳动脱离了工人,仅仅成为维持工人肉体存在的工具,工人为了生存下去,无暇考虑自由意志的可贵,资本家为了金钱迷失了自由意志,客观上加剧了工人的本质异化,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意志都处于迷失中,让所有的人都生活在痛苦之中。

因此,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呈现形式的阐释主要立足于劳动工人的具体事例和工人与他人的关系来展开的。在资本运作过程中,工人不仅与劳动产品隔离,而且与劳动本身隔离;不仅与自己类本质(自由意志)隔离,而且与他人、自己隔离,它们都处于全面的失衡中。资本运作让很多人不必再为填饱肚子而忙碌,却让人进入更大的空虚寂寞。可以说,权力支配的社会是高压、禁锢、蛮横的,而资本支配的社会是异化、隔离、分裂的。

二、异化劳动理论对于达成共产主义的启示

马克思主要揭示的是资本运作过程中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的背离,表明着原有社会矛盾的暴露、表面和谐面纱的撕掉。马克思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而对和谐的论述较少。他认为,和谐只是矛盾的一种形式,是个别矛盾斗争性的暂时遮蔽。资本主义仍然存在大量无法消除的矛盾,当然也是不和谐社会。而共产主义仍然会存在矛盾,但那种矛盾不是激烈的矛盾,是可以称之为和谐的一种状态,因此,共产主义可以说是一种较和谐的社会。共产主义消除了私有制、完全实现公有制,能够较好地达成个人与集体、个人与自然、个人与个人的和谐关系。这种理想的共济形态也可以说是一种没有对抗的和谐状态。

马克思主要揭示的是资本运作过程中导致的严重异化情势,这从相反方面论证了和谐的价值。他对于资本带来的各类新失衡现象是忧心忡忡的,抱着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倡导用暴力革命的方法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实现和谐的共济社会。

和谐的共产主义社会需要消除异化现象和私有财产。 共产主义是人的本质在集体主义里的完全实现,而人的本质的完全实现需要消除私有产权,因为私有产权是人对大集体的背离、分裂和反叛。在这里,马克思论述了共产主义、私有产权、异化的关系,将一切矛头都对准了私有产权制。共产主义将不会存在异化劳动和私有产权制,而私有产权制和异化劳动带来的矛盾也不存在了,这就能消除个人的私有观念,也就可以实现各种社会关系的全面和解,标示着人类一直期待的和谐共济的实现,是人类历史的全新一页。

1.共产主义能够达成生态系统的和谐平衡。马克思认为,人的一切生活都无法脱离自然界,人最根本上只是一种自然形式的存在。自然如同人的外在身体,是人无法脱离的东西,不仅承载着人的肉体存在,也承载着人的精神生活,人应该像养护自己的肉体一样小心的呵护自然生态系统,使人一切活动的源头永不干枯。在消灭私有制的纯粹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消除了个人的自我异化,异化劳动也消除了,个人可以在集体里充分发挥自己的自由意志,自然能够充分被开发和利用,可以完全改变自然的原本样貌,让自然处处是人的痕迹,成为被生产实践改造过的自然。所以,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矛盾的完全和解,是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及精神性的完全结合。

2.共产主义能够达成各类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未来的理想社会采用完全的公有制,消除了物品的私人占有,解决了个人与生态的隔离状态,自然及其万事万物重新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产,人人不用花费代价就可以使用任何事物。那时,没有个人,只有集体中的人,自然消除了个人对集体的对抗。人们在集体主义劳动中,创造着自己和他人,让所有人都结成个大联盟。“在私有财产己被积极扬弃的前提下,人如何创造人一一他自己和别人”。[1]174在未来的理想社会里,不再是只有少数人高高在上、众人膜拜,而是所有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不再有个人英雄主义,而只有集体主义的英雄。全人类结成一个集体主义家庭,以更好地接受更高意志的领导。那是,世界新秩序将形成,真理和公正之光重新焕发。全能之眼无处不在,全人类能够重建通天之塔。没有了为个人利益而引起的纷争、相互残害。处于共产主义的大集体中,不允许一个人掉队,每个人都必须追求进步,把他人的发展当成自己的责任,人与人互为目的和利用,个人的生活需要他人确证,他人的生活也需要个人来,他人成为个人生活的必要充分条件。

3.共产主义能够达成个人与自身的和谐平衡。异化劳动让人成为动物般的存在,只为了满足本能欲望,这让人沉迷于肉体享乐、忽视精神提升,人不能从劳动中得到快乐,反而非常反感劳动,因为劳动仅成了一种满足人的本能存在的手段,让人的劳动的创新使命都被扼杀了,人的劳动背离了自由意志及能力,身心都处于迷失中。劳动的一些使命被其他活动分担了,这种改变让一些人极不适应,极力反抗新的分流。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裂变中演变的。共产主义虽然与原始社会有某些相似性,但共产主义的抛弃私有制并非全然让人类退回野蛮、残酷的社会状态,而是在保留现有生产力的前提下继续提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那种社会形态中,物质财富多得人们使用不了,劳动不再是实现本能欲望的工具,而成为真正体现人的自由意志、完全的自觉,变成确证人能动存在的一种手段。人可以随地随时任意的劳动。同时,完全公有制的实行能使劳动资料真正为所有人共同拥有,处于集体中的人们能根据集体的意愿随时拥有和支配任何产品。那时,人们的客观存在和自由意志、人们的对象化和自我价值认同的鸿沟将完全消除。

三、异化劳动理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人们内心里反感暴力和斗争,渴望生活稳定和和谐,因此,自古到今,人们一直在追求能够实现和谐社会。随着社会的多元化,中国社会的一些原本隐藏起来的不和谐因素和不和谐声音也不断暴露出来。为了消除社会显现出来的各类矛盾和难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达成和谐社会的号召,这既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又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大形势下,重读梳理马克思对资本运作过程中异化劳动的批判,能够挖掘马克思理论的时代指导价值。“马克思主义要和时代开展对话,赋予理论以现实内涵。”[2]马克思批判的资本运作过程中的异化情势在当代中国社会仍然普遍存在,甚至还将在中国存在很长一段时间。这些浮现在社会生活表面的不和谐现象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克服的对象,也是我们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因。虽然,马克思没有明确论述和谐的价值,但他对矛盾的着重强调也从反面确证了和谐的宝贵。因此,异化劳动理论也暗含了对和谐平衡的追求,他的理论对人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价值。

1.和谐社会需要达成生态系统的平衡。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能动性可以让人延伸到自然,让自然成为人的隐形身体,但是,归根结底人只是自然的构成要素。人应该抛弃人类中心主义的等级理念,谦卑地与其它自然存在物和谐共存,互相学习,自觉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尊重一切存在物的生存权利。自然既提供了人满足本能欲望的各类资源,又是工人劳动所需的劳动资料的来源。个人的自主意识也是受自然制约的。个人不能仅凭自己就能确证存在,还需要外在事物的承载。人的劳动要产出物品,也需要凭借自然及其万事万物。工人在自然界中来展开他的劳动行为,利用自然来产出劳动产品。

自然给人类提供了劳动所需的一切。在劳动过程中,自然留下人的痕迹,变得适合人生存,人的自由意志在外在对象上得到确证,人在劳动过程中也能得到肉体净化、精神升华,人凭借体力和智力不断挣脱各类枷锁,由盲目变得越来越智慧。人们理当用谦卑的态度对待自然及万事万物,顺服客观规律,自觉与自然达成和解,以德性的言行对待自然,变更自文艺复兴以来对自然的征服心理,不用等级的思维模式看待自然及万事万物,而要将自然及其规律看成人必须遵从的对象。人要感恩自然,因为是自然赐予了人一切。人要认识自然的博大,认清人在自然中的渺小地位,懂得人只是一种卑微的生命存在,担负起一些责任。人与动物的盲从自然不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可以将整个地球当作自己的生产基地。因此,我们要尊重和重视维护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地球的许多资源是利用后就无法再生的,人口愈来愈多,地球却没有扩大。脆弱的人类要维护自己的长远存在,就不能不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就不能打破生态平衡,而必须对自然的利用和开发有所限制,保持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真正尊重自然及其万事万物。要倍加小心,谨慎地对待万事万物,抛弃陈旧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放弃自高自大的心理,在人类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同时,也要如履薄冰地开发自然。保持人的生活富裕和生态平衡的协同发展,不断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矿产能源的损耗,降低人对生态系统的损害。

2.和谐社会需要实现人及其内心的全面提升。马克思认为,资本运作过程中的人的发展是不完整的,并主张通过“消除私有产权”的途径实现人的全面提升。消除异化劳动的途径最主要的就是消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在实现中国梦的形势下,梳理异化劳动论的时代价值,对于人的全面提升有积极意义。人的全面提升就要消除异化,完成对异化劳动的克服。

异化劳动是集体的人实现全面提升的障碍。异化劳动的逐步消除和集体“人”的不断提升是同步的。集体中的人要提升自己就要提高自主意识,变得更有主体性。集体意味着统一、简单、易于把握,个人意味着分化、多元、不易控制,集体和个人是经常发生冲突的。自身局限性让人有时觉得在集体里更有安全感。异化劳动和人的自由意志是冲突的。但是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捆绑在一起的:异化劳动既带来了很多异化现象,又产生了消除异化现象的要求和条件。消除异化的过程也是人不断实现提升的过程。人的提升和异化是相伴相随的,人不可能提升到一点异化也没有,因为历史总是矛盾的。异化是资本对人的强迫,是人迷失自由意志强迫自己劳动而带来的产物,而劳动是生产力提升很关键的要素,所以,异化劳动也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效应。异化劳动的进步效应能为私有制的消除和人的全面提升提供物质前提。人在劳动过程中产出了物质产品,也产出了各类社会关系,人的全面提升是需要以不断劳动为前提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3]24因此,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对人们的发展有普遍的很大影响。生产力发展到完全消除异化的程度就能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物质条件。有时,私有制带来了个人的片面自私,不利于发挥自由意志。资本主义社会大大提升了生产力,为人的提升提供了物质保障,但私有制和分工的仍然存在导致异化现象很普遍,在这样的条件下,人是无法得到全面提升的。只有消除了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才能让个人实现自我的全面和谐,达到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平衡。那时,人们将全面认识客观规律,自觉按规律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自然的开发将变得很有节制。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与人消除了差别,分工不再存在,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将完全按照共同的自由意志进行,人们的各种潜能将充分发挥,那时,人们实现了对私有制的超越和各项素质的全面提升。

3.和谐社会需要达成社会关系的全面和解。工人在异化劳动中不仅制造了人所需要的劳动产品,而且间接制造了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各类社会关系。人的劳动过程是需要众人参与的,这种众人参与的集体劳动不是单个人所能完成的,单个人无法凭借自己的思考来确证自由意志,而唯有在集体的劳动中实现。“私有制在自己的经济运动中把自己推向灭亡”[4]44。在目前的社会,劳动仍是达成社会和谐的前提,仍是各类社会关系的关键环节。这种集体主义劳动能够确证人的存在。个人的劳动不只是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也间接的能够满足他人的需要。因此,个人的劳动也能间接的为他人自由意志的实现提供物质条件。在个人与他人紧密联系的关系型社会,个人与他人必须互为目的、互为手段,才能实现和谐。只有人与人结成联盟关系,社会才能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与和谐。

异化劳动既制造了人与人的异化关系,又能为个人的提升提供物质前提。起初,人与人相互依赖,生产力水平极低,个人不能发挥自由意志;接下来,人依赖于各种工具,社会关系被物化,人不断追求各种本能满足,也不能实现自由意志;只有在未来理想社会,由于消除了异化和私有制,人能够完全发挥自由意志。在消除私有制的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极度发达,人的觉悟极度高,物质产品极其丰富,人才能够从各种束缚中解脱出来,获得真正的自由。那时,人与人的交往不再是功利的,而是单纯而轻松的。“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5]760真正的自由就是能够不受任何人的限制,而只遵守法制只能很好的生活。社会是由每个的个人组成的,不能空洞地谈论社会的整体利益。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从来就不存在集体利益,只有每个个人的利益。社会是一个集合名词,本质上是抽象的,不能为了所谓的社会利益,而损害个人利益。如果把社会作为抽象物凌驾于个人之上,就会损害个人的生存尊严,也会让少数野心家利用空洞的口号侵占个人的权利。人是处于社会中的,社会是由每个的单个人组成的,人组成社会组织是为了每个人的更好生存,而不是为了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终究是属人的,为人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马克思认为,现实的共产主义社会存在能够制造人的本质,制造出具有充分自由意志的全面提升的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一切存在才能变成真正属于人自己的存在,全部自然都具有社会性,自然才能处处有人的痕迹。“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6]333共产主义里的自然真正变成了各类社会关系的关键环节,那时,人才能用理性之光划破三重黑暗天幕,锻造世界新秩序,社会才是人人互为目的的存在,他人才能为人的生活和存在提供确证的理由。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论述了共产主义的实现条件和路径,阐释了异化劳动和私有制消除的方式,这对于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有一定的积极价值。我们需要理清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尊重每个人的生存权利,实现每个人的全面提升。先有单独的个人,才有各类社会组织,因此,只有每个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才能实现提升。人建立社会组织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它能为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组织保障。社会组织的完善、法律制度的建立、道德规范的提倡,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建立社会组织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人是社会的核心要素和推动力量,能够推动社会组织的建立和完善。社会变革只是手段,人的发展才是目的。社会和人的关系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而不是决定和反作用的关系。人决定社会的进步与否,人的成长程度决定社会的进步程度。因此,人只有不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才能为社会组织的完善提供基础。而合理的社会组织也能为人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既然社会组织是为人服务的,为了让社会更好地为人服务,人就要不断完善社会组织,让各项社会制度更符合人的需要,以让社会制度为人发挥自由意志提供帮助。个人的发展不仅要靠社会组织的完善,也要靠个人的辛苦努力。个人要努力提升自己,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心存他人,尽力地帮助别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马克思倡导的共产主义,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组织保障。共产主义制度的建立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中国作为当代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责无旁贷。只有先将中国建成生产力发达的国家,中国才有能力去担负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当代中国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就是为了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以为人们的共同发展提供客观条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孙全胜.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应然逻辑探析[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3(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责任编辑王先霞)

Contemporary Value of Marx Alienated Labor Theory under Harmonious Perspective

SUN Quansheng

(School of Marxism,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Marx systematically illustrated the connotation of theory of labor alienation in the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of 1844 ", profoundly criticized the capital operation process caused by various kinds of alienation phenomenon, with the elimina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and claims the way to overcome all kinds of alienation phenomenon.Workers in the process of capital operation created the class consciousness of strong resistance to private property system.Marx's responded to this kind of class consciousness, and put forward the overthrow of all existing system and achieve full public politics.In the contemporary situation where China is building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realizing China's dream, the perspective of harmonious connotation of Marx's labor theory of alienation is valuable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Chinese dream.

Key words:Marx; alienated labor; harmonious society; contemporary value

【中图分类号】A8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326(2016)01-0041-06

【作者简介】孙全胜(1985—),男,山东临沂人,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西方马克思主义。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X07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JA720004)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10-20

DOI: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6.01.011

猜你喜欢
异化劳动当代价值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