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天津 300191)
传统阅读萎缩与社会戾气之关系探微
王芳
(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天津300191)
本文通过对传统阅读萎缩之现状进行分析,以图书馆人视角探析社会戾气产生的根源,认为国民对传统文化知识日益缺失,从而导致世风低下。文章旨在警醒人们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阅读是填补传统文化缺失的重要路径之一,是消解社会戾气的最佳良方。
传统阅读社会戾气传统文化解决路径
传统阅读是对传统文化知识书籍的阅读和了解,即传统的纸质书籍的阅读方式的简称。传统阅读特别讲究系统性和整体性。[1](P53)从而使人们所学到的文化知识具有完整性,自成体系,在阅读传统书籍的过程中,人们学到做人的方法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一本好书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的例子不胜枚举。尤其是饱含人类智慧之光的经典书籍更是经久不衰的典范,值得人们永远珍藏。
戾气:戾气即暴戾之气。轻者,出口伤人;重者,做事狠,易走极端。
(一)电子产品的冲击
首先是电子传媒产品对纸质书籍的冲击,尤其是对传统文化书籍阅读方式的抛弃现象日益严重,由于快餐式的电子阅读产品层出不穷,不读书不看报的现象非常严重。人们戏谑当今社会为“读屏时代”,并非言过其实,到处都是“低头族”,随时随地的进行“读屏”或“刷屏”的动作。快餐式文化有取代传统文化之势,语言、汉字、阅读、书写、求知、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在退化,人们不屑于分析问题、探析事物的过程,以一句“我也是醉了!”一言以蔽之,不求甚解。将成为未来几代人不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二)缺乏正确的阅读引导
在阅读方面国民大都是采用休闲式阅读,很难再看到“青灯黄卷”的“秉烛夜读”的情景了,利用电子阅读器进行快速“扫描式”海量信息,根本做不到细细的品读和享受阅读的惬意,则更谈不上吸取书中对人生的教益和获益匪浅的感受,电子阅读器的丰富画面,使人们根本无暇思考所看到的讯息,表面上给人以日行万里的感觉,实际上获得的信息繁杂,相互交错,整个阅读过程下来只能记得两个字即“搜索”。过度迷恋于网络上的快餐式文化,真正阅读传统书籍的时间被占用,而恰恰使人尊理重道,了解中华文化渊源的最佳路径就在于传统阅读活动中。当今中国社会青年人的普遍现象就是缺失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由于青少年心智发育不成熟,加之缺少有益书籍的引导,导致人格异化,戾气郁积,近几年的多起极端案例足以证明笔者的话不是危言耸听。因此笔者认为少读书、不读书的普遍现象才是当今社会戾气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三)认识不足致使阅读萎缩
对于电子阅读产品的利弊,大家褒贬不一,青少年的阅读现状令人堪忧,大部分人只是阅读一些相关的应景读物,没有做到自觉及系统地参阅传统书籍的行为,更谈不上阅读经典了,他们是电子阅读产品的忠实拥趸,学习之余大部分即成“电子控”,并有轻重不同的网瘾,这将成为未来几代人不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孤僻、自闭,为日后的乖戾性格养成及人生发展埋下很大隐患,直接危害自身、家庭,危害社会,这也是暴戾之气产生的原因之一,近几年全国范围内所发生的极端案例,犯罪嫌疑人的人格缺陷无不是缺少文化知识的陶冶和健全人格所致,追溯他(她)们的原生态家庭,大多是非正常状态,如果在他们的成长过程有好的书籍的陪伴,有良好的阅读引导,想必这种和谐环境下生长起来的孩子绝不会滋生戾气。
(一)没有文化积淀所致戾气产生
没有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传统文化理念的约束,凡事“斗狠”、“斗勇”,以暴制暴,所以在处理一些棘手问题上,易用简单粗暴的极端手法解决问题造成恶劣后果,不具备传统文化底蕴的性格和良好的心态也是产生戾气的原因之一。所以,笔者认为除了天赋之外,良好性格的养成除了和谐的周围环境之外只有阅读才能养成良好的人格、完善自我品行;只有阅读才能奠定积极向上的人生;只有正确的阅读,才能激发出才思广溢的智慧的大脑和完善的人格而成为社会上的优秀人士;从而逐步减少暴戾之气这一社会隐患。
(二)暴戾之气在现实中的表现
现实中呈现的社会戾气之重的现象在极端案例中充分体现,2013年6月陈水总厦门BRT公交爆炸案、2013年7月韩磊大兴摔童案、2014年7月欧长生广州公交车爆炸案……等等不胜枚举,这些触目惊心的极端案例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有其必然性,但人们往往不愿触及它的根源,只会头疼治头,脚疼医脚,虽然单纯利用公检法短平快的方法去解决这些刑事案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麻木到了不愿探究戾气的根源。中国社会怎么了?产生这种现象的症结在哪里?难道就没有缓解社会戾气生成的“减压阀”?因此,我们要探寻这条产生戾气之路的源头。
(一)传统文化的缺失是社会戾气产生的根源
当今社会人们不注重传统文化书籍的阅读和继承,最突出表现是忽视阅读,价值观混乱,拜金思潮泛滥,电子产品等新媒体的影响,我不排斥其它正常且必要的阅读情形,但是反对丢弃对传统文化的研读和所谓的减压式阅读,倡议国民都要爱读书、读好书,促进饱读诗书的氛围得以凝聚,国民素质得以提高,社会戾气得以消散,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血脉得以承继;礼仪之邦的称谓才可以稳固于我们的颈项之上。
(二)应试教育下,传统阅读被挤压
由于国家教育体制所限,学校和家庭教育唯分数论充斥整个教育事业,因为是应试教育体系,而没有时间去大量的阅读传统书籍,所涉阅读活动一般都是功利性阅读,目前仍是当今中国社会阅读现状的一条主线,而国民真正自觉的阅读却少得可怜,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只有0.7本,犹太人每人每年读书64本,[2](P53)差距相当之大,令人汗颜。
(三)阅读缺失导致性格变异
笔者认为产生极端案例的原因有很多,固然有社会的不公、指法者权力的滥用、贫富不均等社会变革中的衍生品。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个人问题,现在很多人普遍没有正确的信仰,遇事自怨自艾而采取极端手段。这种人格变异的原因很大程度源自阅读缺失、驾驭自我命运能力不足,如果有传统文化的砥砺相助,思维方式先进、内心就会异常强大,生存技能多样、眼界和人生的舞台就会更加宽广,戾气则难囿于心。
(四)阅读缺失导致人格缺失
通过对多起众人皆知的极端案例的分析不难发现,社会戾气的成因不是偶然单一的,其中传统文化的缺失是社会戾气的根源所在,但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不能完全怪罪于群众或者某一现象,我们只是探寻根源,期望对症下药而遏制社会戾气的蔓延。
因为戾气的形成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每个人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最强大脑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什么样的“精神传染病”也不会传染到我们。遇事就会理性分析,辨别是非真伪,需要依托传统文化武装头脑。当今国民缺失的就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弥补这一课的最好办法就是阅读。
(一)学习型社会从阅读始
针对我国国情,国家要倡议传统阅读,应制定行之有效的促进传统阅读办法,笔者认为应该建立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式的阅读模式,建立学习型家庭,在我国古代,先民把读书和农耕放于同等重要位置,即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训[3](P9)。现代家庭应该以古人为榜样,在文化食粮如此丰富的当下,争做家家有书架、家家有书香、家家有朗朗读书声的家庭,那么培养出来的将是散发着浓浓书卷气的知书达理,懂得礼仪的孩子。
(二)学校素质教育真正以阅读传统书籍为契机来带动整体向素质教育过度,每个教室都有图书角;构建学习型社会从阅读传统经典始,大众媒体要传播传统阅读的好处和倡导建构学习型国家的理念、各行各业要响应阅读传统书籍的倡议,结合自身行业研读传统理论书籍,每个人从我做起,构建学习型社会才能落到实处,国民素质才能普遍提高。
(三)阅读是一个自我确认的过程
读书、学习、工作是我们生活中同等重要的大事,不可偏废。多年过去了我们配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有很大部分人没有人生方向,没有信仰,戾气深重,近几年发生的极端案例不乏他们的身影,如药家鑫事件、林森浩投毒案等。阅读可以消解戾气,陶冶性情、弥补性格缺陷,阅读本身就是一个自我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远离阅读就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也是产生戾气的活动主体往往将罪责归咎于他人,甚至归咎于受害人的原因之一,产生这一错误归因的根源即是其没有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模式和正确的世界观这有赖于向传统文化的学习,阅读是最佳的学习途径。
(一)持续性的传统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好处很多,如可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可以陶冶性情、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倡导全民阅读,政府责无旁贷。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传统文化做为根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先进的思想,是每一位公民应努力做到的,国家有责任和义务全面规划、部署、引导全民阅读,开展各行各业传统文化阅读活动,使之常态化、持久性,深入实行和效果评估,国家和政府专项投入,奖励阅读、激发阅读,让阅读蔚然成风。
(二)阅读是国民的权利和责任
传统阅读是百年树人的重要基础、是传承本民族文化的纽带、是关系千秋万代、社稷前途的根本所在,一个不爱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不要害怕中国,中国只会生产洗衣机和冰箱,中国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此话,对于我们是极大的羞辱,愤慨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省自身,当香港、台湾的学生娓娓道来中华民族的文明事迹时,大陆学生却无地自容,多年来我们追随应试教育的路上,丢掉了更可贵的传统文化的学习,要知道传统文化的承继我们责无旁贷。
(三)阅读制度化、常态化
政府牵头横向联合一切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全民阅读活动倡议,招募志愿者,政府拨付一定资金、提供场地和人员支持等,形成制度化、持续性、常态化,深入社区、里巷及家庭进行宣传读书的好处,获得家长和孩子的支持,尤其父母首先是应该培训的对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国家号召独生子女家庭可以生二胎,笔者认为应该将合格父母的标准放到首位,衡量家长是否能担当起抚养和教育孩子的重任。
总之,重视传统阅读可以使社会戾气显著下降,人们懂理重道,社会才会和谐,社会戾气也将无法产生,人们通过阅读了解我国悠久传统文化,懂得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思想境界会逐渐提升,个体的文明就会带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在法律逐步健全的框架下,同时道德的力量也会越来越强大,人们自我约束的能力会增强,暴戾之气就会慢慢化解,安居乐业需要和谐社会的保障,大家只有达成共识捧起书本,让朗朗读书声弥漫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用书香驱走戾气。
[1]赵娟.浅析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的利弊[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53.
[2]王彪.提升国民阅读的对策和建议[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5(4):53.
[3]魏剑虹,郑秀花.我国古代家庭阅读秩序研究——以历代家训、家规为视角[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12):9.
王芳(1965—),女,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读者服务。
G252
A
1007-9106(2016)08-01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