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6-04-11 04:28:13江苏省苏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吴江明珠学校高欣欣
数学大世界 2016年17期
关键词:喜洋洋长方形创设

江苏省苏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吴江明珠学校 高欣欣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江苏省苏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吴江明珠学校高欣欣

《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课程总体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同时指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做到上述目标的有机结合,充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离不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园地,教师工作的根据地,而问题是数学课堂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提问题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疑”中问

问题不是凭空而来,想让学生提出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才能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之中。比如在教学“观察与测量”时,组织学生分组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第一组学生量出课本大约是一支铅笔长,第二组学生量出大约两个手掌长,第三组量出大约一个文具盒长,第四组量出大约五个橡皮擦长。这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各组量出来的数不同、量也不同,怎么办?有的学生就会提出“有没有一个统一的长度标准”这样的问题。于是就得出了结论:需要统一的标准长度单位。这样就使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标准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产生继续学习的强烈愿望。

2.创设趣味情境,让学生在“趣”中“问”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让问题意识萌芽的土壤,让学生积极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把枯燥的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有实用性、愉悦性的具体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新奇、兴趣和疑问,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如在教“周长与面积的关系”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一天,喜洋洋与懒洋洋等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不小心,喜洋洋躲到灰太狼的家里来了,灰太狼正饿着呢,看到喜洋洋真是太高兴了,心想可以饱餐一顿了。但是灰太狼为了表示它很仁慈,就给喜洋洋一个机会,它们赌一把,喜洋洋输了就要被吃掉,赢了就可以被放走。它们赌的是一道数学题:用篱笆(规定篱笆长度,即周长一定)围一块长方形的花圃,谁围的花圃面积最大谁就是胜方。同学们,你能帮助喜洋洋逃离险地吗?这里利用了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为背景,深深吸引了学生,那种好胜心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

3.创设悬念情境,让学生在“奇”中问

根据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悬念,来诱发学生揭露秘密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非常自信地对学生说:“你们给出任何一个数,我不要计算就能很快告诉你们这个数能不能被5整除。”结果孩子们一个个报数,教师回答,学生验证。老师回答都对了,可真神!这时孩子们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便产生了这样的问题:究竟能被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从而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主动去探究知识。

4.创设辩论情景,让学生在“用”中问

在数学教学中,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如在教学“统计”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老师今天特别开心,因为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我的生日,我打算用一百元给你们准备一些水果,可是我不知道哪种水果多买一点,哪种水果少买一点,怎么办呢?学生展开辩论帮助教师解决了这一问题,并统计出结果,选择表格形式统计数据,然后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通过创设怎样买水果这一辩论情境,引导学生对喜欢的水果进行统计,调动了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达到了满足学生探求生活奥秘的好奇心,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运用数据描述信息的过程,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指导方法,让学生善提问题

要想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必须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掌握必要的知识,就会出现提出简单、幼稚甚至可笑的问题的情况,挫伤学生提问的热情。因此,加强双基训练,打牢扎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是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前提条件。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通过课余与孩子们谈心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想提问但又不知怎么提。

如推导长方形面积的公式时:让学生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长方形,意在让学生在操作中直观感悟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含有多少个这样的单位面积,随后让学生动脑思考:凭借你的想象,能不能摆出更大的长方形呢?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四人小组或和老师一起讨论。学生沉思、讨论后摆出各种图形(可以中间是空的,可以只摆长和宽……)。让学生通过想象进一步体会到计算长方形面积是含有多少个这样的单位面积,只要用每行摆的几个乘以几行(即长乘以宽)就行了。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亲自实践,并在实践中展开自辩,这是个体与自身生活经验的拓展;引导学生与同伴交流,那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拓展;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讨论,是师生拓展……在这里,没有提供任何结论性的知识,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思考、提问、交流、实践、探究、再思考、再提问的空间。学生表达与交流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会问,必须让学生掌握一些提问的方法。

1.直接式提问

概念、法则、公式教学常用到直接式提问,即就同一概念、法则、公式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如“学习四边形”时,学生可以从“什么是四边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等方面提问。

2.比较式提问

计算、数的读写教学常用到比较式提问。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知识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进而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在学习“小数的读法”时,先让学生读几个整数,通过对比,孩子们明白了小数的小数部分是按读车牌号码的方法读,从而明白了区别,加深了印象。

3.联系式提问

几何图形教学常用到联系式提问。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展开想象,开拓思维去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如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小正方形去铺一铺的方法得出结论,同时再联系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提问。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比老师更需要问题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质疑,提高质疑水平,使学生从小养成敢问,乐问,善问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喜洋洋长方形创设
中秋博饼喜洋洋
我爱长方形
太阳出来喜洋洋
新年喜洋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