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彦
(山西传媒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新闻理论教学在比较视野下的分析
闫彦
(山西传媒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近年来,我国新闻教育在和实践对接时出现很多的问题,新闻理论教学陷入困境之中。新闻专业学生轻视学习,在从事新闻岗位之后才感到新闻理论知识十分匮乏,这一矛盾凸显了理论教学和具体实践的脱节,本文通过比较的视野考察分析新闻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新闻理论教学;比较视野;实践智慧
新闻的核心价值和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从业的基础。新闻学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通过自己的报道实现公众的知情权,进而让大家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达成为公众利益服务的目标。新闻理论是形成新闻学科素养必不可少的知识组成部分,也是培育学生新闻核心价值的必经途径。但是在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新闻理论却一直处于十分矛盾的处境:一方面新闻理论的学科地位很重要,但另一方面是学生更多地将关注点和兴趣点放在了业务实操课程上,对理论课程关注度偏低,提不起兴趣,甚至在实际教学中有学生抱有“新闻理论无用”的看法,对学习理论产生畏难和排斥情绪,学习方法也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上。研究理论教学究竟在新闻学教育中有何必要性,需先提升对新闻教学核心任务的认识,提升对新闻教育价值取向的认识。
James W.Carey是哥伦比亚新闻学院教授,其在2002年时指出新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人文类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是新闻学学术的主要来源,是新闻学学术的基石;新闻需要与政治紧密结合,对国家机构的运作和人民生活充分理解;新闻需要与文学紧密相连,唯有此才能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感染力,提升对叙述方式深刻的理解;新闻需要与哲学紧密联系,准确地划分道德标准;新闻需要与艺术彼此渗透,才能对视觉世界进行完整的捕捉;新闻需要与历史紧密相连,以历史为基础,将直觉和意识融入其中[1]。
由此可见,在新闻教育中,人文理念以及各方面的综合素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内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可以得知,大部分中外新闻学专家都强调了新闻工作需要与本国的未来发展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新闻学院的宗旨即为使新闻工作者肩负起使命,更加有责任感,对新闻教育价值取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月视察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时指出,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我们培养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不能只讲新闻业务,只教采编写,而不讲价值观,不讲正确导向,否则这样的新闻就是会沦为无源之水,就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不能代表社会前进的方向。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新媒体飞速发展,特别是微博、微信的出现,极大冲击了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的地位。由于没有主流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媒体出现了泛娱乐化、过度娱乐化倾向,个别新闻记者甚至炮制假新闻,进行有偿报道,损害公众利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而这一问题的症结就是在新闻价值观方面出现了短板,从反面凸显出加强新闻理论教学的重要性。我国未来的新闻工作者们在学校读书时就应该解决新闻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这些最基本的问题。
李希光教授曾在《是新闻记者的摇篮还是传播学者的温室》(21世纪新闻学教育思考)中比较分析了中国和美国在新闻教育中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核心课程设置及新闻机制,以此来强调在新闻教育中,新闻教育价值观以及批判精神的重要性。院校新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不仅仅是新闻职业素养的习得,更是正确新闻伦理和价值观的建立。在新闻教育的价值取向中,理论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提升新闻理论素养,提升职业使命感,培育新闻责任感均以理论为基础开展。
在新闻理论教学中,以中美为例,中美政治文化的语境不同,教学方式也有所不同。
(一)我国新闻理论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新闻教学在各大高校中顺利开展,在课程计划中,新闻理论教育主要以概论课程或者理论课程为主。
新闻学将新闻史、新闻理论以及新闻业务涵括其中,使学生能够从整体的视野中认识新闻学领域,为课程的开设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李良荣教授的《新闻学概论》在我国高校新闻教育中被广泛应用,该书全面介绍了新闻学相关基础知识,对新闻学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文本素材,但书中内容并不只是针对新闻理论[2]。目前我院使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新闻理论在新闻学教育中是一个单独存在的学科,对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而言,新闻理论是必修的基础课程,理论课程的核心是以新闻理论为基础回答相关领域的具体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新闻实践的规范价值体现有重要意义。
新闻理论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新闻业态理论、本体理论以及关系理论。新闻理论课程以新闻概论为基础,在我国高校中主要在大二大三阶段开展。以我国新闻学院为例,中国人民大学在大一阶段开展新闻的基础知识学习,在大二阶段开展新闻理论的学习;中国传媒大学在大一阶段学习媒介概论,在大二阶段学习新闻理论;北大新闻学院则在大一阶段开展入门级传播理论等课程。很多学者提出的观点都是以新闻理论为基础的,如《当代新闻理论》一书,主要与《新闻学概论》相关联,但是分工又有所不同,合理的区分了新闻学概论及理论。但是我国的一些院校只开设了新闻学概论课程,没有开设新闻学理论课程,一些院校将概论代替理论。在新闻教学中,没有介绍新闻史以及新闻业务,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错误的将新闻学解读为“新闻无学”[3]。
除此之外,在我国新闻理论教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为以应用代替理论。杨保军教授曾经提出,新闻学是一门应用学学科,在我国新闻理论教学和应用教学中较为偏向应用式,甚至按照一些人的想法,应用式可以替代理论,导致新闻理论的一些教材内容更加侧重应用新闻学,对于新闻理论,教师和学生也会因此产生许多疑惑。
(二)美国新闻理论教学
在中国,新闻理论被看作一门显学,而在美国新闻教学中,更加侧重于实践教学,追从“知行合一”,强调在新闻生产、传播过程中提炼理论,并应用到新闻实践中去。美国新闻理论多是依靠获得普利策奖等各种新闻作品奖的优秀记者培育和发展起来的。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建立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如概念、价值、采写方法、新视听艺术、新闻与公共政策的关系等等。一直以来,西方新闻学院与新闻媒体第一线的专家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就如同医学院的教授跟各大医院的专家们的关系那样。美国院校的新闻理论教学思路,恰好可以作为我们教学中的他山之石,可以把西方具体、形象、学用互动的优点引入到我国新闻学理论教学中来。
近年来,通过对我国新闻系毕业生的回访,很多在报社及电视台工作的校友提出了很多的意见和建议,从业时间长的校友对该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在校期间,虽然学习、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理论往往被遗忘,对基本技巧掌握之后,需要适应新的环境,适应环境之后又遇到如何提升的问题,十分需要新闻理论的滋养。
学生们的问题指向需要理论教学不断反思:新闻理论的生命力何在?新闻理论是否只是业务的基础,理论与业务之间的科学关系如何?
新闻理论首先应该避免脱离生活实际的纯粹学术探讨。在近些年的新闻理论教学中,笔者试图将学与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为将业务训练技巧、思想判断力以及价值理论融入文本教育中,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在对传媒观察中,树立起正确价值观,发挥职业精神[4]。
理论涵养是循序渐进的,通过对业务技巧、思想判断以及价值理论的实践训练,学生对新闻学的认识逐渐深入,在新闻学习中,学生能够将理性和感性相结合分析舆论导向和监督。接触新闻时,能够将责任感和专业的理念不断渗透。在学习过程中,应不断的向学生推荐好的新闻,学生则通过网络媒体查看新闻,其中又以娱乐、社会以及体育新闻等较为被关注,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新闻,举例分析,深入新闻的核心,逐步引导学生学习。除了新闻学核心课程外,还要鼓励学生选修和必修人文学科的各种知识,如历史、文学、哲学、经济、法律、社会学、心理学等,让他们具备基本的社会通识,为将来成为职业新闻人打下必要的基础,成为既具有广播的知识储备的“杂家”,又是某一领域“专家”式的新闻人才。
另外,课题研究也是新闻理论教学的有效途径。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选择题目之后通过查找资料,编写成文并汇报总结。在选题过程中,将史论以及相关业务知识融入其中。在新闻理论教学中,需要提升对新闻价值的重视度,将新闻背景与特点结合一起,思考新闻的史学知识与现有新闻的关联性,加深对价值的理解[5]。
除了重视新闻理论教学本身,还要重视对理论教学进行提升。如在编辑报纸学、设计新闻方案以及策划相关报道时,需要对新闻真实的媒体环境进行了解,客观的评价事实,不仅要知道“做了什么”,还要了解这样做的原因,以及之后的影响等等,有效回应新闻理论教学中的相关知识点,将新闻理论知识融入到真实新闻报道中。
综上所述,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媒体平台的不断变化,新媒体会很快就会成为旧媒体。但是,新闻学的基本价值观却永远不会过时,不能放弃。我们这些新闻教育工作者最关键的就是教会学生鉴别什么是好的新闻作品,什么是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新闻理论教学不应该处在灰色地带,它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智慧结晶,将新闻学学科体系中的史学、理论以及新闻业务紧密结合,以理论为基础发现事实的根本。经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希望能把严谨的新闻理论用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给学生以扎实理论基础的滋养和理论学习的效能感,进而实现新闻理论教学本应具有的价值。
[1]James W.Carey.新闻教育错在哪里[J].李听,译.国际新闻界,2002.
[2]盛芳.比较视野中的新闻理论教学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
[3]李希光.是新闻记者的摇篮还是传播学者的温室——21世纪新闻学教育思考[J].新闻记者,2001.
[4]杨保军,涂凌波.超越传统思路,提升新闻教材理论星性[J].当代传播,2012.
[5]雷跃捷.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目标和方法[J].现代传播,2011.
责任编辑:张明明
G210
A
1674-1676(2016)06-0053-02
闫彦(1984-),女,山西太原人,山西传媒学院编导系助教,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学及新闻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