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古里幼儿园 黄梅华
创造力+技能:美术活动的目标策略
江苏省常熟市古里幼儿园黄梅华
幼儿美术活动是通过多种美术技能来表现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及其主观意识形象化的体现,是幼儿陈述事物与自我表现的一种游戏方式,是培养审美创造力的最佳途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还指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那究竟怎样才能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并将幼儿学习的技能转化为他们自己的需要,使技能为更好的表达和表现他们的创造为服务呢?我们尝试着既传承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又吸收现代美术创新教育的好处,采用有效策略,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及教育”并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应与生活经历同一个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艺术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再创造,假如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做美术活动的基础,创作就成了无米之炊。因此,我们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他们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的美的事物,使他们的创作与生活直接相连,从而使创作更有意义。
我们利用多种形式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路旁的房子、马路上的交通工具;体育活动时观察小朋友跳绳、套圈、跑步;秋游时我们手拉着手,边唱着《郊游》、《小树叶》,朗诵着散文《落叶》边观察秋天的水果、动物、花草树木,一起捡树叶、摘果子,在草地上打滚、追捉、做游戏。定期组织幼儿观察种植园地中花草的生长过程,饲养角中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并用画图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幼儿有了经验的基础上,再开展艺术创作活动时可谓思路开阔。在绘画《秋天的树》活动中,幼儿画出了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树:有的随风摇动、有的挺拔伟岸,有的落叶纷纷……
技能是幼儿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如果离开了创作技能,幼儿的情感和体验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再好的想象也无法表现出来。丰富多彩的艺术媒介是艺术审美创造活动的产物,是传达审美信息的物质载体。在整个艺术实践活动系统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中介作用。我们恰到好处地运用好媒介,巧妙地淡化“示范”痕迹,做到媒介的出示既可以不限制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的思路,又能提高幼儿的创作技能。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媒介:有实物、图片、艺术品、电子资料等等,利用多种途径让幼儿自由而完全的探索媒介,开阔他们的思路,并用提问、暗示、创设情景等多种方式启发幼儿,引导幼儿发现隐含在媒介中的技能特质。
在《伞》的主题中有个美术活动“伞的选美大赛”,目标是能运用不同材料、不同方式设计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伞。活动时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很多有关伞的媒介:有各种各样的实物伞(有些是小朋友自己带来的)、有图片的伞、有晨间活动时和幼儿一起用废旧材料装饰的伞、有剪纸的伞、画家的作品等等。让幼儿看看、摸摸、比比,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其中特别需要关注的那些造型、颜色等审美和技术要素。通过交流总结出所有他们感兴趣的发现,然后出示为他们提供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进行创作。幼儿投入到创作活动中,并且自然地使用他们“自己发现”的审美技术要素进行创作。活动结束展示的作品真是令人大开眼界:伞的形态、花纹各异,色彩鲜艳,有用蜡笔绘画的、有剪纸的、有用纸折的、有用彩泥捏的、有用酸奶瓶装饰的,甚至有的幼儿用布和吸管做了一顶花布伞……
又如在开展《有趣的动物》主题时,我们提前几天就在自然角里投放了几条金鱼和其他小动物,小朋友见自然角有了新伙伴都很感兴趣,纷纷去观察。我们引导幼儿细致观察,观察时引导幼儿不停的交流:金鱼的颜色、形状,游水时尾巴是怎样的摆动,小朋友还清楚的看出了金鱼的眼睛是不会闭的、鳍是张开的等等。在绘画时,我们引导幼儿回忆前几天观察到的金鱼的形象,不失时机的教给幼儿一些美术作品的技巧,比如层次感与着色等,然后放手让孩子去画。结果,幼儿大胆进行创新,画出了形态各异的金鱼,而且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并添画了许多相关景物,效果十分生动。
《指南》指出: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的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和帮助。我们注意引导幼儿掌握材料的使用以及造型的基本规律,以便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启发引导的时候,我们注意用提问题、暗示、创设情境、联想、交流等方法,给幼儿一些线索,让幼儿自己进行探索和思考。有一次,我们在美术区放了些剪好的窗花,让幼儿观察后自己剪。有的幼儿把花拿起来看了又看,然后开始自己剪;有的看了好半天才动手开始剪;有的幼儿看了好长时间还不知从哪儿下手。剪好后,我们没有马上评价谁剪得好的,谁剪得不好,而是带幼儿到窗户边让把剪好的花贴在玻璃上,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有的小朋友的窗花花纹很多,形状特别;有的小朋友的花纹很少;而有的小朋友根本没有剪成功。我与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剪的花纹多,有的小朋友剪的花纹不多还断掉了呢?怎样才能把花剪好?同时我也请剪成功的幼儿介绍自己的经验。幼儿在我们的提问和同伴的介绍中不但掌握了剪花的技能,同时也知道了如何剪出与众不同的花样。在第二次的操作中,幼儿都成功剪出了漂亮的窗花,而且张张都没有雷同的。
生活中有许多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我们如果不细心观察、耐心聆听并及时引导,就会在有意无意间失去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在开展主题活动《惊奇一线》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线、彩笔等,让幼儿自由创作。我们发现有的小朋友用水彩笔在纸上连续地画曲线,有的小朋友拿着毛线不停地在纸上摆曲线,还有的小朋友将毛线绕在凳子脚上……我们很奇怪,你们在做什么呢?他们说:“我们在比赛蜘蛛织网呢,比比那一个快呢。”看到他们兴趣这么高,我就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教他们掌握不规则和不对称的图形。于是,就向他们展示了蜘蛛织网的图片,让他们观察各种各样的蜘蛛网,发现蜘蛛网是用长短不同的直、横、斜线连接成的,是不规则的图形。在幼儿掌握了这一技巧以后,我们就启发他们利用各种材料织网,并及时提醒他们克服画水平线和垂直线的习惯,把网织的密密的。幼儿有的用笔在纸上画,有的用毛线在桌子上饶,有的粘贴在纸上,还有的用毛线在墙角织了很多的网,形态各异,非常逼真。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寻找时机,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把要求幼儿学习的技能转化为幼儿自己要学习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展创造性的创作活动,这样更能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幼儿的潜力不同,兴趣有别,不可能个个都成为艺术家,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因自己所具有的创造性而一生受益无穷。我们重视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围绕某一有待解决的问题,让思维尽可能地向各个方向和各个方面去展开,鼓励幼儿自主创造,自由表达,通过美术手段来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我们开展的一题多画,就是把同一主题的多样感受和体验用美术手段表达出来,幼儿通过回忆一些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或者欣赏一些有内容、有情趣、有感染力的作品,让幼儿产生良好的感觉和体验,可以唤起幼儿想象。如:大班《我们爱运动》中,我们首先引导幼儿回忆: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幼儿说出了跳绳、拍球、滚圈等多种运动项目。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有选择的进行绘画。当绘画过程中发现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及时给予提示和帮助。一题多画避免了幼儿依样画葫芦,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创造力。
此外,我们还开展创意画和随意画。开展创意画时,我们基本上排除了教师的诱导与暗示,不作任何讲解,而让幼儿将自己心中所认为的情境用绘画的方法表达出来。比如在主题《交通工具博览会》中,我们以“未来的交通工具”为题,让幼儿进行创作,结果:有画长翅膀的汽车,有画飞在天空的火车,有画海陆空多功能汽车,有画各种形状的飞碟,还有一个幼儿画了一个黑洞,说是时空隧道……
随意画也可以认为是创意画的某种变形,比如,让幼儿自己或者别的小朋友在纸上随意画一些线条或色块,也可以是一个片段画面,然后让大家根据这些随意画出的线条,色块或片段画面进行多角度的联想,画出新的内容。例如在大班绘画《网鱼》中,我请小朋友先在画纸上用自由用各种曲线随意的画,然后再在这些随意的曲线中找出里面蕴藏的鱼的图案,以捉鱼为情景将鱼的图像勾勒出来,进行装饰。实践证明,面对这样的情形,幼儿的思维总是非常活跃,其作品亦无拘无束,如天马行空,童真童趣跃然纸上。
美术活动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最后的作品评价,它既是对本次活动幼儿参与积极性、能力提高、技能掌握等方面的一个评判,更是对幼儿今后美术活动发展的一个有效指导。评价形式很多,有教师评,自评、互评等等。在美术作品的评价上,我们关注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打破教育要求的整齐划一,不用“逼真”的标准来评价,不作横向比较,多从幼儿个人的成长发展来评价,尽可能找出作品中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而不是泛泛表扬。虽然教师的评价起着主导作用,但幼儿的相互评价更有价值,这往往是引导孩子有机会去描述、观察、反思自己和同伴的作品,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脑海中的掌握美术技能的潜力。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我们把幼儿的全部作品展示出来,引导幼儿观赏同伴作品的同时,还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同时还要与同伴作品比一比,自己的作品和同伴相比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在对美术教育新的研究和探索中,我们深深领悟到:如果能尊重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保护他们特有的表达方式,重视自主创造力培养,又重视孩子的技能训练,为他们自主创新的艺术创作打好基础,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使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那么,他们所得到的除了艺术兴趣的增加和技能的提高外,还能产生成功感、自信心,他们将来就会用良好的心情去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从而更好地去表现、创造生活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