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潘 建
选好视角 回归教材抓“本真”
浙江 潘 建
在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我们经常强调回归教材,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从学生掌握的知识及能力来看,即便是源自书本的基础知识问题,学生答题的情况也并不理想。原因之一无疑是对教材理解不够,回归教材局限于对于教材知识的记忆,能力却没有跟上,对于知识的整合、迁移也没有达到。部分学生死记硬背,殊不知在不求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是没有效果的。不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不知所记知识该用在哪,更不会知识的迁移,解答问题时,甚至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而这些都与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有关。笔者结合必修3“流域的综合治理”的内容,从以下视角对回归教材,重塑知识,提升能力,希望能帮助学生提升复习备考效率。
回归教材,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很多老师提倡学生结合自身学习实际,带着一定的目的与任务,利用课内外时间深入研读教材。研读——是一种深层次的看,而且是带着目的和任务去研读。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研读的过程中能够温故知新、提升复习效果。而如何去研读?教材在再次认知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这是我们要教会学生,也是真正实现有效回归教材、利用教材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们可以尝试着把教材进行素材化处理,对素材进行有效地设问与解读。这样可以提升我们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对于运用知识和掌握教材内容都有很好的作用。教材内容目前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图表等信息丰富。通过一轮复习,然后重新让学生回归教材,关注教材中为了阐明一个主题而从多角度整合素材。回归教材的时候,关注教材提供的大量信息。如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符号等,从多角度分析各类材料所起的作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这个要求可以说成是我们所强调的“审题”。
结合教材“流域的综合治理”内容,我们可以把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作为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素材,分析流域开发与治理的一般思路。(如下内容)
在研读教材之后,对教材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自然背景进行整合:
(1)分析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水文、水系、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2)分析流域的人文地理条件:包括人口、经济发展、社会问题等。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开发方向。自然背景主要从地形、气候、矿产资源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图所示:
回归教材,把教材素材化,培养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可从三个方面去做:
(1)能够从教材的文字、图表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探究活动、自主学习、阅读材料、补充的关注地理事物相关特征的知识。(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分析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3)能够准确和完整描述教材中有关素材所表达的主旨内容。
我们复习时候常常把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地整合。以一个知识点进行发散,将教材知识系统化,这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办法。下面以流域治理为例,基于水的综合开发,以此为核心进行整合。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包括了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内容。水资源综合开发是流域治理的核心。配合水利设施建设,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大力开发水电。对田纳西河及其支流的水力进行了充分的梯级开发,既提高了防洪标准,又通过水电的利用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1.田纳西河流域自然环境对航运和水能资源的影响
(1)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看河流的水量及水量的变化两个方面。而经济因素主要看流域内经济发达的程度,流域内经济越发达,客货运输的需求越大,航运也就越发达。
(2)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能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能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能资源越丰富。水量和落差的大小又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思路如下:
河流的水能资源多少与河流的流量和落差有关,与河流的长度关系不大。
2.水利工程建设
(1)梯级开发
一种常用的开发河流水利资源的方式,因自上游至下游呈阶梯状而得名。在河流径流量较稳定、丰富,河流落差集中、水急滩多的河段,依地势高低依次建设多个水电站,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能,同时兼顾防洪、航运、灌溉、水产等综合效益。例如,黄河刘家峡一带河流上下落差很大,海拔高度一级一级的下降,每一级可造一坝,这样就把河流分成许多台阶,建造一连串的水电站。
(2)大坝、水库以及水电站如何选址
大坝一般选在峡谷处,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盆地或洼地处。水库范围应是由大坝及接触到的最高一条等高线共同所组成的闭合区域。如果同时发电,还要选择地势落差大的地方,以创造更多的水能。避开断层地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导致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大型的水利设施在选址的时候,要考虑到地质构造。一般要选在地基坚实的地质构造上,背斜顶部因受张力的影响,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由于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水库坝址应布置在向斜。总之,要选择地质坚固、峡谷地段、水能丰富、移民量小的地区,同时要避开喀斯特地貌区。
(3)如何评价水利工程的影响
首先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也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评价水利工程的利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防洪等方面。评价水利工程的弊多从工程本身,对上游、下游的影响进行。如下图:
回归教材,强调所学知识的强化及提升。教材里的相关知识可以成为一个复习的发散点,将所要求的能力与知识串接起来,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说成是“联系教材的过程”。遇到相关知识点,去联系教材中的内容;同样,从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出发,去拓展相关知识。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有效地延伸,就是我们去想教材中有没有涉及类似的知识,或是自己是否掌握了这个方法。然后基于已经掌握了的基础知识,逐渐形成体系。
如结合流域的综合治理,我们可以拓展教材,借鉴田纳西河综合开发的经验,分析我国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应注意哪些方面?(提示:①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全流域的统一管理与开发;②加大对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③疏浚河道,提高流域的通航能力;④进一步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⑤发展旅游业)以此类推,我们的黄河治理、淮河治理、塔里木河的治理等该采取的相关措施。国外其他地区的河流综合治理,该采取的相应的措施也可以进行举一反三。可以结合有关的试题,进行教材知识的有效延伸。(如下题)
【例题】(2016年全国新课标Ⅱ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主要整治和阶段时间主要措施开发目标第一阶段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①、第二阶段20世纪20—80年代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②、、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恢复河流生态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答案】(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土地开发 (防洪)(注:填写顺序不分先后)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回归教材是一种复习策略,其关键在于巩固知识、重塑知识体系、拓展相关知识点。因此,简单地熟读教材中的文本是不够的,要带着问题去研读,根据自己的思考再理解,将分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将构建的知识体系用起来,这样才能真正梳理了知识,掌握了本真,这样的回归教材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兰溪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