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子咏叹调《想想你的家》演唱艺术探微

2016-04-11 03:07南京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关键词:咏叹调歌剧音乐

曹 琳(南京艺术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秋子咏叹调《想想你的家》演唱艺术探微

曹 琳(南京艺术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歌剧《秋子》中,秋子咏叹调《想想你的家》采用西方传统作曲技法写成,是#f小调的单二部曲式,通过主音强调、分解和弦式旋律和步伐节奏型来表现秋子压抑徘徊的矛盾情绪和心理变化。这首咏叹调是全剧为数不多展现秋子和大佐复杂关系的咏叹调,在这部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歌剧中有重要地位。笔者结合在复排《秋子》中的演出经验,从音乐分析、演唱技术和表演塑造角色的角度进行研究,深入阐述秋子的内心深层细腻变化,如何用一首歌的时间准确表现出她和大佐的复杂关系,使观众看懂秋子真正的心之所属,从而产生同情、情感共鸣,使剧情发展变化合乎逻辑,让观众为秋子的悲剧心生同情。

中国歌剧;《秋子》;咏叹调;《想想你的家》;抗日战争

引 言

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爆发后,新婚不久的日本青年宫毅应征入伍。他新婚的妻子秋子不久后便跟随日本“寻夫团”来到中国。寻夫未果的秋子被骗进慰安所成为随军慰安妇。不想,秋子竟和丈夫宫毅在扬州“绿杨旅社(慰安所)”偶遇。悲喜交集的秋子和宫毅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双双殉情自杀。这个事件后由中国作曲家黄源洛①黄源洛(1910-1989)湖南长沙人。1928年考入上海美专音乐科主修提琴,后改学音乐理论,同时在国立音专师从黄自选修理论作曲。1943年任国立音专音乐系副教授,新中国成立后调至海政文工团工作。谱曲,诗人臧云远②臧云远(1913-1991)山东蓬莱人。臧克家之弟,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党委成员。著有诗集《炉边》文艺理论丛书《艺术史的问题》(日文)等。、李嘉作词,黄源洛等创作为歌剧《宫毅与秋子》,③关于歌剧《秋子》的故事取材有几个出处:一是1938年4月的《大公报》;二是1939年《群众周刊》。这些材料后为不少学者辗转采用;三是蒋力《复活的〈秋子〉》,OPERA,2015年第3 期。其中,主要有:刁其俭《大歌剧《秋子》纵横谭》,在《四川戏剧》1994年第四期第54页;满新颖《中国近现代歌剧史》,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第376页。其具体说法如下:1、1938年在湖南常德担任一致社社长的陈定接待了日本进步反战作家鹿地亘。这位作家介绍了日军的反战情绪,并提出把日本军国主义和人民区分开。之后陈定参观了常德日军战俘收容所,看到战俘珍藏的妻儿照片,这些在陈定脑海中留下印记。2、1939年,剧作家陈定看到了生活书店出版的《群众周刊》上的这起事件报道,根据侵华日军慰安妇事件,创作了同名剧本《宫毅与秋子》。据《中国歌剧史》称,《秋子》的故事取材于民国27年(1938年)4月《大公报》刊登的一则真实的纪事,并说:戴鹏海先生曾对此有过考证:该剧的故事最早见于1939年冬的《生活周刊》,据叶雨先生称1938年4月的《大公报》也刊登了这则消息,后世多从戴先生的说法。1940年中国实验歌剧团的筹备会举办的歌剧清唱音乐会节目单说中说,秋子故事来源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4月的《大公报》的报道。笔者查阅南京图书馆民国期刊馆1938年全年《大公报》,并未发现关于这一事件的报道。又查阅1938年4月整月《大公报》关于日军厌战自杀的报道共有8起,并无记录《宫毅与秋子》时间的报道。另,笔者查阅民国期刊馆也并未发现1938年-1939年的《生活周刊》(或《新生活周刊》)、《群众周刊》(或《群众》)。因此歌剧《秋子》创作所依据的新闻报道其出处,尚有待考证。由此诞生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西洋体裁意义上的歌剧。此剧于1942年首演于重庆(国统区陪都)国泰大戏院,当时的国共两党高层均出席观演并予以高度评价。此次首演由歌唱家黄友葵④黄友葵(1908-1990)湖南湘潭人。被誉为“中国四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1933年毕业于美国亨廷顿大学音乐系。1940年任重庆国立音乐院声乐系教授兼声乐系主任,1979年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著有《论歌唱艺术》。担任艺术指导,谢绍曾⑤谢绍曾(1914-2004)江苏东海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美专音乐系,后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我国老一辈著名音乐家、教育家、硕士生导师。担任导演,金律声⑥金律声(生卒未详),朝鲜被日侵占期间来华抗日的爱国青年。1935年任上海美专音乐系主任,1940年任重庆国立音乐院管线乐团团长兼指挥,1945年后再无他的消息。担任指挥,张权①张权(1919-1993)江苏宜兴人。1940年在国立音乐院(青木关)师从黄友葵,1942年留校任教后赴美深造,1951年获得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音乐文学硕士、音乐会独唱家和歌剧演员三张毕业证书。回国后1957年被划为“右派”,196年分配至哈尔滨歌剧院工作,1981年调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扮演秋子,莫桂新②莫桂新(1917-1958)原籍广东南海县人,生于天津。男高音歌唱家,跟随俄罗斯专家学习,张权的同学,后成为爱人。1951年张权回国后被分配至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后转入中央实验歌剧院工作。1957年被定为“右派分子”,1958年在黑龙江密山县兴凯湖农场劳动改造期间食物中毒病故。扮演宫毅。该歌剧原创团队都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辈艺术家。作曲家黄源洛后来将此剧更名为《秋子》。《秋子》全剧包含重唱、对唱、齐唱、独唱、合唱等形式,两幕五场共有43首曲目[1],由双管编制西洋管弦乐队演奏[2]。南京艺术学院复排歌剧《秋子》由于部分曲谱遗失,只用了39首。

2014年9月,南京艺术学院组织了以居其宏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对歌剧《秋子》进行“剧本整理、修订、编创”和复排。崔欣教授领衔的音乐创作组对残缺、没有封面的油墨印刷简谱《秋子》进行音乐编配和编创。他们在部分乐曲遗失且只有模糊不清的简谱版本条件下,编写了管弦乐总谱,并增加了乐曲《思念曲》,大佐咏叹调《秋子,我心爱的姑娘》、《未来如何不敢想》,秋子咏叹调《被骗渡海》等曲目。以钱态教授领衔的导演组随即开始进行《秋子》主要演员戏剧表演训练和表演编排③南艺院发【2014】70号,《秋子》创演领导小组组长、出品人管向群、刘伟冬,总监制:米如群、张承志,总策划:刘伟冬、居其宏,艺术总监:居其宏,制作人:周建明。复排主要演员:秋子(A角曹琳、B角范真旋)宫毅(李玮)大佐(候蔚)。。2014年12月12日——首个国家公祭日前夜,歌剧《秋子》于南京市文化艺术中心公演。中央一套新闻等国内几十家媒体进行追踪报道。2015年8月,《秋子》剧组参演了“英国爱丁堡国际边缘艺术节” 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在英国爱丁堡翡翠剧院的演出场场爆满,获得欧洲媒体的高度评价④UK-Chinese Time,英中时报,09/11/2015 A18-19版《战争是共同的灾难——专访中国首部抗战正歌剧〈秋子〉》“在演出当天,一些观众极受感动,在剧场潸然泪下。《秋子》这部歌剧在创作上并没有因为民族冲突而给予日本一个妖魔的面具。它从日本士兵的视角出发,讲述一段发生在日本军队中的真实故事,主要阐述了战争,尤其是中日战争,不仅对中国造成很大伤害,其实日本本国国民及其士兵也收到了不可避免的伤害。”;China Daily European Weekly(9/05/2015 page26”Revived opera speaks of war’s tragedy”,”It receiverd a very warm welcome from audience.Audience member Meruyn Miller,from the Isle of Man,said:’We have seen hundreds of productions in Edinburgh.This was by far the greatest and the best!’A couple named Michael and Shellie from Edinburgh wrote in a comment book after the show:’The performance made me cry from the heart,wish our world leaders would watch this.”。

由于历史的原因,多年来《秋子》在中国歌剧史上并未引起学界重视,有关对《秋子》的歌剧表演艺术研究乃至歌剧理论学术研究,成果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有关《秋子》的消息报道[3];二是关于当年《秋子》主创演出人员的研究,其中有少数涉及相关《秋子》歌剧作品的分析[4];三是关于歌剧《秋子》剧本、剧情和音乐的分析研究[5]。总体上说,这些研究成果对《秋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歌剧《秋子》淹没于历史洪流,其管弦乐总谱及部分曲目散失,有关《秋子》演唱艺术的分析也未得到声乐界关注。笔者作为南京艺术学院《秋子》复排团队中女主角秋子的扮演者,就剧中咏叹调《想想你的家》的演唱表现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秋子咏叹调《想想你的家》的剧情、音乐分析

日本军官“大佐”垂涎于秋子美貌,在知道宫毅在其麾下服役的情况下,隐瞒实情并阻止两人见面,以达到独自占有秋子的目的。秋子咏叹调《想想你的家》是歌剧第一幕,表现了秋子情绪反复变化的矛盾心态和劝告日本军官大佐的恳切之情。这首咏叹调在全剧中具有充分展示秋子人物形象的作用:她在希望和绝望中,情绪反复游离,甚至有些人格分裂倾向,暗示着这个人物的悲剧命运。同时,整部歌剧中,秋子和大佐之间的人物关系主要通过此首咏叹调来铺垫。在残酷的战争中,秋子是慰藉大佐心灵的一抹光亮。台儿庄战役日军大败,大佐预感日军恐怕要失败,愁眉不展。秋子极度思念丈夫,但迫于生存不得不依附于大佐,内心又恨又怕。秋子看到“台儿庄”战败的战报,又对日军军事失利状况下大佐的艰难处境心生怜悯,想恳切劝慰他放弃战争,想想故乡和远方的亲人,于是唱出了心声。这些复杂的人物内心状态,都要通过这一首咏叹调交代清楚。1942年《秋子》首演后留下的演出资料较少。因此,复排团队几乎是在没有任何参考的情况下进行全剧编排,遇到不少困难,如演唱的技术表现和音乐处理方法等。要想表现好这首作品,应该首先对这首作品进行分析。

咏叹调《想想你的家》全曲音区变化不大,技巧难度并不大,音域主要集中在女高音声部的#f1-#g2,演唱时对声音连贯、咬字清晰、音乐线条富于变化和控制要求较高。本曲用西洋传统作曲技法谱写,#f和声小调,是较规整的单二部曲式(如下):

引子由Adagio的速度开始,¾节拍,以单主音重复强调“♪. ♪”的节奏型,长达12个小节,是沉重步伐的模仿,表现了音乐沉重、压抑的情绪。A段a乐句用和弦分解手法构成旋律,不断重复Ⅰ级主音和Ⅴ级主音,表现秋子内心矛盾、忐忑的心理,用经过音#b1很形象地表现出秋子内心茫然能否在有生之年回到故乡的心理变化。b乐句在重复两遍单调旋律和节奏型后忽然出现了16分音符6连音,节奏型的改变使得音乐情绪发生突变,旋律忽然八度大跳,同时昙花一现般出现全曲最高音#g2,短暂停留后旋律音阶式徘徊下行落到回到属音,附点强调后爆出全曲最强音Ⅰ级主音。b乐句用这种音乐手法表现秋子回家的渴望和呐喊,随后悲伤无助的情绪复杂变化。B段又回到重复强调主音和步伐节奏型的旋律,表现秋子心理上的茫然绝望的压抑情绪。反复A、B两段后,音乐在希望交织绝望的反复徘徊,情绪压抑悲伤到顶点,从Ⅴ级音经过#f和声小调的Ⅶ级的增三度音程落回主音,经过属七和弦落到主和弦,极具异域音调风格,音乐在茫然、迷失、麻木的情绪状态中结束。

二、秋子咏叹调《想想你的家》演唱分析

此曲有较长前奏,共十二小节,分为三句,每四小节一个乐句,表现了秋子起伏变化的三段情绪(见:谱例1-1,谱例1-2,谱例1-3):

谱例1-1.

第一乐句第1-4小节,旋律主音强调音乐徘徊不前,模仿人类脚步声。秋子在屋内看见大佐在因为军情苦恼心生同情,缓缓走出室内。笔者在歌剧舞台演出时设定的情景是秋子思念丈夫宫毅彻夜未眠,此曲之前秋子唱段《为了我正在想他》就是描述表现了这一剧情。秋子经常失眠、心事重重,极有可能是重度抑郁症患者。因此这四小节的音乐,展现的人物状态应该是步伐沉重、极度困倦,秋子走路的身形需要稍稍前倾、穿着木屐步伐迟缓,以此表现出主人公疲倦的身体状态。第二乐句第5-8小节,音乐从低声徘徊中忽然挣扎跳跃高八度,音乐节奏突变,音乐色彩开始明亮。这里笔者在舞台表现上设定的情景是,秋子看到愁眉苦脸的大佐,心中产生劝慰大佐离开战场回到故乡的念头,故而心生希望地靠近大佐。这里秋子需要停下脚步,相隔几步站定并且侧身目视大佐的背影。请注意,大佐此时并未发现秋子的靠近。但是秋子又很惧怕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大佐,所以秋子转身开始思考。第三乐句第9-12小节,音乐又回到低声部徘徊,旋律音阶式下行,秋子看到大佐的武士刀,心中惧怕,欲言又止、思虑几番,经过一番挣扎之后还是决定转身对大佐劝说,到这里大佐发现秋子,两人有了目光对视。

秋子演唱的三个乐句,是三个不同的情绪状态,需要很细腻的处理,并且自然的衔接。第一乐句a中第13小节到15小节歌词“珍重吧,珍重吧!”是秋子对大佐说的(见谱例2):

谱例2.

谱例3.

战争如此残酷,秋子虽然被大佐占有,但也因为赖以大佐的保护才得以保全性命,所以在处理这句表演情绪时,秋子是矛盾的,既厌恶可怜大佐,又真心的希望他不要出事。这句需要看着大佐演唱,要注意气息的连贯,歌词“珍重吧”三个字的母音“e”-“o”-“a”的变化,因为正好在女高音的换声区,歌唱技术上不但需要极度连贯,音乐上还需要作出层次递进。第16小节“我的心像柳花”(见谱例3)是秋子对自己说的,此时目光可以离开大佐,视线下降看到院里飘零的花絮,再抬头望着故乡的方向,感怀自己远离亲人故土的可怜处境。在处理经过音#b1时,眼神可以降下,让观众看到秋子眼神的悲伤和无助。随后在唱完第一个“我的心”,需要放一个有意的小气口,让观众发现这个小呼吸,以达到情绪急促变化的舞台效果。第17小节在唱“柳花”二字时,要尽量把气息“托”好,咬字变化很小,音量不需要太大,表现秋子喃喃自语的状态。

谱例4.第二乐句b

第19小节旋律忽然从低声区徘徊挣扎高八度大跳,并且回旋式落到高声区主音,节奏型也发生变化,表现了秋子思乡情绪爆发,渴望回到故乡却又知道希望渺茫的无奈悲愤心情。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小心地将“我的心”这三个字的咬字位置要很统一,歌唱技术需要极度连贯,歌词“啊”是一小段花腔华彩,可以在这里做一个较自由的渐强到减弱,这是后面感情爆发的铺垫。第19-20小节歌词“像柳花”可以理解成秋子从内心深处的呐喊,也是这首小咏叹调的高潮。秋子的眼神视线这里可以拉高,好像真的看到了随风飘零的柳花。音乐和声上这里是Ⅰ级,并没有完全终止,因此演唱上不能在这里停留长时间,笔者在歌剧演唱时,在此做了一个强到极弱,不换气进入第三乐句,在音乐上暗示观众并没有终止,在表演上塑造出秋子对前途未卜、希望渺茫、失魂落魄的状态。这是一个高级歌唱技术,也是这首小咏叹调最难的歌唱技术。需要强有力的气息支持和声音控制力,在这个基础上做出极度连贯的音乐,以及极弱音处理出气若游丝的音色,并完成声音的传递,使得剧场最后一排的观众能听清楚歌词。秋子在此的眼神视线需要压低,侧面45度给观众,需要收住下巴,最大可能表现出迷茫无助、楚楚可怜的神态。

谱例5.第三乐句

第21-22小节旋律又开始单音徘徊,第23小节音阶式旋律下行(见谱例),表现出秋子对大佐失望、对未来迷惘的心理状态。在演唱上需要注意第23小节的“落下”二字,因为正好是在女高音的混声区到中声区,需要小心处理,避免白声。笔者在歌剧演出时,设定的人物心情状态是音乐到23、24小节,视线压到地面(最好是台口位置),眼泪掉下来,实际演出中眼泪汪汪就可以让观众明白角色情绪状态了,不需要真的流泪。哭泣会使得上呼吸道黏膜充血,有碍于正常歌唱表演状态。这是歌剧舞台表现需要把握和控制之处,这一点也有别于其他舞台剧。

歌曲没有间奏,直接进入第二段歌词“珍重吧,珍重吧!”这里的歌唱语气是再次强调,递进的情绪变化,大有秋子告诫大佐好自为之的意思,这里秋子需要像大佐走近一两步。唱到“想想你的家”,秋子又沉浸在幽怨悲伤的情绪中,第二乐句歌词“你的家”是花腔华彩,饱含深情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第三乐句再次唱“想想你的家”,是秋子渴望回家的呼唤,对战争饱含泪水的控诉。值得注意的是,有别于第一段的结束,第二段通过#Ⅻ级落到主音,和声上经过一个增三和弦落回主和弦。音乐极有异域色彩,笔者在舞台演出中很注意此音,需要眼神亮一下,仿佛看到了故乡旧景。随后歌词最后一个字需要强音处理,情绪达到最顶点,歌声延长七拍结束。尾声(谱例如下)给了一个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解决,呈现出很微妙的音响色彩。表演到这里还在继续,秋子唱完了劝慰之言,又转身看大佐是否听进劝慰之言。

谱例6.

发现他依旧无动于衷,倍感失望的秋子恹恹地走进了内室,继续保持着倾斜的身形,拖沓沉重的木屐脚步声,回到内室,至此秋子的小咏叹调《想想你的家》演唱结束。

三、秋子人物形象塑造体会及歌剧《秋子》的音乐史学价值

笔者在舞台塑造“秋子”角色形象前,在南京艺术学院各路专家的帮助下做了很多必要准备。比如跟随专业舞蹈老师穿着日本木屐、和服练习坐姿、站姿、行走,学习日本传统舞,从音乐和形体中感受日本民族文化;跟随三位专业的表演老师学习表演;每一天的训练和排练结束后做表演笔记和角色内心分析。事实证明,这些训练非常有利于塑造角色,使得笔者演绎的“秋子”内心活动丰富,表演有层次变化,人物形象更丰满。

在《秋子》全剧中“秋子”的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日本本土新婚时期的“秋子”有着天真浪漫的性格,美好活泼。战争中当“慰安妇秋子”性格抑郁甚至有些分裂,她一边绝望的思念丈夫,一边又迫于生存在大佐面前曲意逢迎。她持续失眠、焦虑,在绝望和希望中反复,性格愈发压抑。终于和丈夫得以相见时,内心极度欢喜却又对“慰安妇”身份无地自容,面对丈夫的指责百口莫辩、羞愧难当,最后为丈夫挡子弹而死得心甘情愿。在处理这些性格变化时,需要做一系列复杂的表演设计安排和角色性格状态区分。

图1.2014年9月15日《秋子》复排新闻发布会在南京举行①自左至右:侯蔚、王玉健、曹琳、居其宏、钱态、崔欣、徐志廉。

图2.《秋子》演出海报②2014年12月6日、7日(南艺剧场)及11日、12日(南京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演出海报。

咏叹调《想想你的家》是秋子和大佐为数不多的互动段落,要交代清楚这两个主人公之间的关系,这首咏叹调非常重要。这首咏叹调也表现了两种矛盾的身份:秋子是“妻子”,她善良温柔、性格懦弱,思念着故乡和着生死不明的丈夫;秋子又是“慰安妇”,为了生存,她惧怕大佐却又不得不依附于他,同时生性善良的她对大佐心生怜悯而进行劝慰,希望大佐一起回到故乡。曲终看到大佐不予理睬的态度,秋子悲伤绝望的音乐情绪,预示着整部歌剧的悲剧结局。

这种矛盾复杂情绪状态下的女主人公咏叹调启蒙了后来的中国歌剧创作,例如金湘作曲的歌剧《原野》,其中女主角金子在第一幕中的唱段《哦,天又黑了》,表现了金子压抑状态下渴望自由,丈夫大星给予她纯真的爱和物质生活,但是金子依然无法爱上他的痛苦。

歌剧《秋子》是我国近代第一部采用西方正歌剧形式创作并在当时产生巨大影响的歌剧作品。以中日战争慰安妇秋子的悲剧故事为线索,描写了战争时代下小人物命运的悲哀,有震撼人心的反战思想。作曲家黄源洛把原剧名字《宫毅与秋子》改名为《秋子》,用宣叙调代替对白,唱词口语化。[7]《秋子》的剧本编写摒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表达出当时知识分子对于战争的理解,即战争中敌对双方的百姓都是受害者,呼唤和平、拒绝战争、尊重人性,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意境。该剧音乐演创,集聚了我国20世纪30、40年代杰出的音乐家,43首乐曲的篇幅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有二部合唱、大合唱、宣叙调、咏叹调、二重唱、三重唱、对唱、叙事曲、舞曲、间奏曲,其中有声乐曲27首,秋子唱段9首。《秋子》音乐上接纳并且消化了意大利歌剧传统,有着莫扎特般典雅的音乐作曲风格,且因为取材于真实事件,歌剧具有现实主义歌剧的色彩,比如在重唱《爱之梦》、《骊歌》等中有现实主义歌剧强烈戏剧冲突的特点。首演时的主要演员张权、莫桂新伉俪的演唱极大提升了歌剧《秋子》的舞台感染力。张权受过系统正规的西洋声乐训练,她是典型的莫扎特女高音,其唱法吸收了意大利Belcanto学派的精髓,对于西洋唱法洋为中用、演唱中国剧目的歌唱技法和舞台表演上,张权的演唱有着教科书一般的规范性和影响力。[8]歌剧《秋子》在近代歌剧中有着非凡意义,对之后一批中国歌剧的诞生产生了重要启蒙。

抗战8年,重庆作为中国战时首都,是与华盛顿、莫斯科、伦敦并列齐名的反法西斯国际名城,作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团结对外的抗战大后方,是战争时期中国现代文化、教育、艺术的重要舞台。[8]1942年1月31日《秋子》在重庆国泰大剧院首演后,轰动了文化界,周恩来、郭沫若等到场观看,重庆《新华日报》开设“关于新歌剧问题研究专号”,发表作家徐迟的长篇评论。③徐迟(1914-1996),浙江吴兴(现湖州市)人。原名商涛。抗战时期曾与戴望舒、叶君健合编英文版《中国作家》,协助郭沫若编辑《中原》月刊。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人民中国》(英文版)编辑,论文集《红楼梦艺术论》、《文艺与现代化》。《大公报》、美国《舞台艺术》杂志都对此予以高度评价,之后两年间,歌剧《秋子》在重庆抗战纪念堂、成都国民大戏院、昆明、遵义、南允等地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因历史原因,如此优秀的剧目不被再提,直至20世纪80年代,歌剧《秋子》才恢复了“中国第一部歌剧”的近现代音乐史地位。

南京艺术学院在首个国家公祭日期间,2014年12月11日、12日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演出复排剧目《秋子》。此次复排不但在艺术上继承发扬前一辈南艺人的艺术品质和传统,而且用艺术作品警醒着世人,珍爱和平、拒绝战争、尊重人性,笔者作为这个团队的一员感到自豪。

结 语

歌剧《秋子》创作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2014年南京艺术学院复排时曲谱不全,更没有任何的音像资料做参考,因此复排工作困难重重。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在复排歌剧《秋子》的研究和演出实践中获得的体验和经验,搜集分析现有的文献资料,对该剧主人公秋子咏叹调《想想你的家》进行剧情介绍、音乐分析和演唱分析,试图为今后排演这部歌剧的同行起到积极助益。这首咏叹调是#f小调的单二部曲式,采用西方传统作曲技法写成,通过主音强调、分解和弦式旋律和步伐节奏型等音乐语言来表现秋子压抑徘徊的矛盾情绪和复杂心理变化。歌曲具有现实主义色彩,是全剧为数不多展现秋子和大佐复杂关系的咏叹调,在剧情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在演唱中,需要深入体会理解秋子内心深层的复杂变化,才能在短短几分钟内准确表现出她和大佐的复杂的关系,塑造出人物形象,让观众看懂秋子真正的心之所属,使得剧情之后的发展变化合乎逻辑,让观众为秋子最后悲剧的死去产生同情和情感共鸣。

大歌剧《秋子》在剧情上摒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表达了在战争中“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双方都是受害者,受苦的只有百姓,《秋子》在中国歌剧史上的思想内容高度无疑值得充分肯定;在音乐创作上史无前例的使用43首乐曲,双管编制西洋管弦乐队,启蒙了歌剧《白毛女》(1945)等一系列民族歌剧的诞生;《秋子》的创作演出集中了我国(20)世纪40年代最优秀的音乐家,培养并训练出张权、莫桂新等优秀的歌唱家;《秋子》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首演于重庆时国共两党高层均出席观演,引起国内外媒体热议。当然作为中国歌剧史上第一部歌剧,《秋子》并不是十全十美,比如剧情戏剧张力不足、人物设计和音乐创作都有一定局限。但是《秋子》的思想和艺术高度结合,极具现实主义色彩,毫无疑问,《秋子》是中国歌剧史的里程碑之作,当时战火纷飞,“学堂乐歌”才传入中国不久,《秋子》的诞生比 “现实主义歌剧”代表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首演于1904年)仅仅晚了38年。

[1] 刘再生.歌剧《秋子》文本分析及其他[J].音乐研究,2010(2).

[2] 汪毓和.从歌剧《秋子》想起张权[J].艺术百家,2010(6).

[3] 包明廉. 我国第一部大歌剧《秋子》[J]. 四川音乐,1982(4):32.刁其俭. 大歌剧《秋子》纵横谭[J]. 四川戏剧,1994(4):54-57.石曼.周恩来与重庆雾季公演[J]. 新文化史料,1994(2):37-44.叶语. 大歌剧《秋子》演出的前前后后[J]. 新文化史料,1994(2):54-56.本报记者郑晋鸣. 歌剧《秋子》:用理性反思战争[N]. 光明日报,2014-12-13(002).纪念首个国家公祭日南京上演多个反战剧目[J]. 剧影月报,2014(6).蒋力. 复活的《秋子》[J]. 歌剧,2015(3):32-35.歌剧《秋子》在南京艺术学院公演[J]. 当代音乐,2015(4):100.

[4] 程怡. 关于李嘉[J].书城,1999(6):40.张浩,郁正民. 张权与歌剧《秋子》[J]. 艺术研究,2011(1):58-59.薛良. 黄源洛的《民族调式与和声》[J]. 中国音乐,1995(3):67.曹晖. 中国歌剧艺术事业的重要开拓者——纪念我国歌剧作曲家黄源洛先生诞辰100周年[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3):40-46.汪毓和. 从歌剧《秋子》想起张权——缅怀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张权90诞辰[J]. 艺术百家,2010(6):57-61+158.陈洁. 一段隐匿的中国音乐教育史实——上海美专音乐教学活动史料研究[J]. 艺术学研究,2010(2):479-501.

[5] 蒲涛,王珊铭. 抗战新歌剧《秋子》的创作与演出[J]. 戏剧文学,2005(9):70-72.刘再生. 歌剧《秋子》文本分析及其他[J]. 音乐研究,2010(2):5-17.戈晓毅. 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创作特性历史审视(1920年-1949年)[D].南京艺术学院,2012. 王嘉慧. 近现代中国歌剧中的美声——以歌剧《秋子》中的秋子一角为例[J]. 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9):373.钱庆利. 歌剧《秋子》复排实践中的“协同创新”启示[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5(4):167-171.唐贤美,魏扬. 五部中国经典歌剧的复排与“歌剧思维”观[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6(2):15-20.

[6] 蒋力.复活的《秋子》[J].歌剧,2015(3).

[7] 张浩,郁正民.张权与歌剧《秋子》[J].艺术研究,2011(1).

[8] 蒲涛,王珊铭.抗战新歌剧《秋子》的创作与演出[J].戏剧文学,2005(9).(责任编辑:李小戈)

J616;J617.2

A

1008-9667(2016)04-0165-07

2016-09-11

曹 琳(1982— ),女,江苏宜兴人,南京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

猜你喜欢
咏叹调歌剧音乐
走进歌剧厅
王宝钏
——寒窑咏叹调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音乐
咏叹调“亲爱的名字”演唱研究
关于咏叹调《冰凉的小手》的诠释与演绎研究
老李的咏叹调
音乐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