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转向背景下的语言拓展与意义再生
——蒋华君的绘画与探索

2016-04-11 01:33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李笑男
中国艺术时空 2016年2期
关键词:布面油画建构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李笑男

图像转向背景下的语言拓展与意义再生
——蒋华君的绘画与探索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李笑男

蒋华君的绘画以个人经验的视觉化再现为中心,试图建立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并将之转化为一种意义上的关怀。本文以“图像转向”的概念为中心,阐述了艺术家蒋华君的绘画语言探索与风格特点,并以他早期和后期的作品的具体分析,以图像的层面解读了他在绘画实践过程中的思考逻辑,对于绘画来说,这是一种新的意义的建构与显现的方式。

图像转向 图像词汇表 消解深度 图像逻辑 集体意识

在“图像转向”的时代,视觉文化问题将当代艺术的研究与批评热潮拉入到“再现”的世界,记录性的图像策略在视觉艺术领域被广泛的应用,图像挪用成为当代艺术意义生成的重要手段。对现代艺术来说,绘画经历了抽象艺术和极少主义之后,其语言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似乎解决殆尽,绘画的理论命运似乎完结。然而,在当代社会与文化空间中,在图像时代到来之际,绘画似乎重新焕发了生机。图像挪用产生的意义重组,让绘画重新面对世界产生了新的说话的能力。然而这其中也埋藏着陷阱,陷阱的一端是现实主义反映论,这让绘画到现代主义之前的现实主义艺术中,成为文学、戏剧,或者宣传的附庸;另一端则是简单化的符号挪用,包括政治符号、传统符号的以及庸俗文化符号等,造成绘画的概念化和缺乏生机。绘画只有也必须创造出新的、属于自身的意义生成方式,才能在新的时代获得存在的合法性。而这个问题对于绘画来讲,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毋庸置疑,绘画是一种“再现”体系,作为“文本”的作品要同“文化”建立关系,则需要考虑语用学实践的介入,即绘画语言自身需要重新建构与发展。所谓“图像转向”,意味着不同于语言再现模式的意义生成系统。这个问题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探索与拓展绘画的语言边界,重新思考以新的再现语言模式为基础的意义生成问题。这是从现代主义的形式主义到今天的绘画语言模式的更新而非全盘否定,是形成新的意义生成模式。这个过程必将是复杂和艰难的,也将是充满冒险的,这既是对于即成的绘画语言及其符号的意识形态进行反抗的过程,也是将其驯服、更改、发展和重建的过程。这是一项难以感受到解脱的任务,却是真正的建设。选择此路的艺术家并不多,蒋华君是其中之一。

《漂·移》 no.10 200×300cm 布面油画 2007年

蒋华君早期的绘画实践以个人经验的视觉化再现为中心,试图建立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并将之转化为一种意义上的关怀。如果历史现实的构成与人的价值愿望之间始终存在着难以解决的分裂,此时人该以什么样的精神意向面对这种普遍的分裂?2007年开始,蒋华君开始创作《漂·移》系列作品。这组持续两年的作品系列以深富表现力的写实笔触揭开现实加诸个体之上的创伤与痛楚。我们看到一个赤裸的年轻人面对着工业社会各种巨大冰冷、或者肮脏的机器,面对着广袤荒凉的自然,坚硬的岩山、长满荒草的荒原,面对着废墟与动物世界,面对着正在燃烧的建筑、散发着火光的骷髅、无路可走的棋局……年轻人或站或坐,安静地看着一切。他的作品尺幅大,充满视觉冲击力,掷地有声的笔触与坚实的造型透露出生命的沉重与深刻,每一笔油彩都在宣示着这种对峙中内心的尖叫与外在克制之间的冲突。《漂·移》系列以极具表现主义风格的写实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然与伦理观置换为现实社会中的人工自然,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图像化为异质性的对峙关系,将当代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张力处理为充满悲剧感与崇高感的视觉景观。在这一系列的作品中,我们同时看到东西方两种处理主客体矛盾的模式,即“逍遥与拯救”(刘晓枫语)。这一系列作品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当代社会表象化物质生存对于精神的挤压所造成的心理焦灼,经过视觉转化的个人经验上升为普遍性的精神需求。他的作品与宗教符号无关,却有着信仰的气息。

《迷墙3》 180×600cm 布面油画 2011年

通过聚焦于个人经验与行为,蒋华君建立了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让人忘却集体主义的意义与成就。冰冷的个人世界如同集体主义的殉道者,可以被解读为一种隐喻。《漂·移》系列之后,蒋华君经历了短暂的近乎抽象的表现主义风景创作,如《雪后》等,这些绘画以精彩的笔触探索了具象绘画中抽象语言发展。然而很快,他就从纯粹的形式主义语言中走出,继续《漂·移》的实践,将图像、语言与意义的重构当作绘画实践推进的目标。他打破了之前过于坚固的意义组织的方式,利用个人化图像元素的拼贴组合,以绘画的语言方式弥合图像与意义之间的裂缝,试图建立属于当代绘画自身的复杂性。这种意义呈现的复杂性带来极其难以处理的文本,极大的加大了绘画的难度。他的绘画如同一出戏剧的一个横截面,这让绘画意义的生成和解读设置了障碍,于此同时也焕发了生机与可能性。

《世纪公园》 300×600cm 布面油画 2009年

2009年的作品《世纪公园》是一件3米高、6米长的大幅作品,一座雪后的动物园中怪异的景象,大型的恐龙雕像,废弃在地上的佛头,倾倒的罗马柱,正在运行的摩天轮。一头母豹趴在中式假山上,几只狮子在各行其是,艺术家小小的背影骑在一根孤独的立柱上。位于画面两端的环形的柱子在空中将荒诞的画面空间与观众的空间囊括到一起。这件作品同之前的《漂·移》系列之间的显著区别在于图像的意义具有了非确定性。艺术家将不同来源的视觉图像在个人经验的羽翼之下重新展开,生成了一种荣格所说的集体心理与个人心理的融合景观。这种融合的不确定性如同自由流动的意识,转瞬即逝,让人难辨真假。在图像与意义的缝隙之中,通过绘画语言的处理,形成意义的多重解读。如果说再现系统是处于现实与符号两端之间的广阔的中间地带,那么艺术家所能做的就是在这个广阔的中间地带,以艺术的语言建构不同于上述二者的意义,而这种建构本身则是艺术家观察社会,以及他们想象中的社会中的独特方式。这种建构的过程的不确定性是依赖于个体意识每一个驻留的足迹的轨迹而形成的,正如人类本来的精神与精神面貌。

使用未被使用过的“图像词汇表”是蒋华君借以摆脱即成语言与意义模式的方法。他通过将图像的陌生化处理营造出意义解读的新空间。2010年的《没有命名的出走》系列中,一处废弃的公共场所,阴霾的天空下伫立着巨大的巴洛克风格的装饰雕像,雕像是一位悲伤的女性用手捧着即将死去的男性的脸颊,女性下方的小天使与男性被概括为难以分辨的面貌。雕塑人物的衣衫飘逸,尤其是女性的衣服,仿佛飞起在空中,升腾起不合时宜的悲剧感。画面左下角骑马的年轻人平静的、甚至有些欣慰的看着这组巨大的雕像。艺术家应用了不合逻辑的戏剧化冲突解构意义的形成过程,为意义理解的陈词滥调设立了障碍。这是对于写实绘画再现系统意义建构提出的挑战,是非逻辑的图像逻辑。这一倾向在2010年开始创作的《迷墙》系列作品中获得了延伸。艺术家将表现性的笔触隐藏起来,冷静的捕捉与再现转瞬即逝的意识流动,意义从图像的言说中流淌出来。

《黎明》 60×80cm 布面油画 2007年

《倾听不过是一种装模作样的姿态》 200×300cm 2014年

《我在这里,除此一无所知》 260×1080cm 布面油画 2012—2013年

自2012年初,蒋华君开始创作作品《我就在这里,除此之外一无所知》(260×1080cm),历时近2年。这件尺幅巨大的作品以超现实的想象力重新构造了人类精神世界中种种状态的隐喻之网,以视觉化的语言捕捉与重构了意识流经之地的精彩风景,再现了精神世界的丰富及其中蕴含的力量,是之前蒋华君创作实践的阶段性总结。其图像意义如同意识的流动,任何一个局部意义的猜测都将在另外一个局部的理解上遇到障碍,然而整个作品在整体上却存在一种内在的连贯性。这种连贯性将“艺术与经验生活之间划出一条质性的与对抗性的分界线”,或可以称之为再现的模式,或者更新的形式语言。这种形式语言已经摆脱了以往的风格论的形式语言,而进入到再现系统的意义架构之中,与意义的形成融为一体。蒋华君再现了观念本身的流动,如同人们行动之前的心理活动,并将图像的意义定位于个人的雄心与社会期待之间的中间地带。这件作品也关注绘画被生产的条件和过程,一旦被生产出来,绘画就开始逃脱作者本来的影响。而艺术家在做的工作,就是在艰难的平衡中,既不让野马脱缰,也不让他循规蹈矩。蒋华君的这件近作蕴含着艺术家面对艺术的雄心壮志,试图重拾绘画自身的复杂性,通过多重空间叙事的结构与意象的碰撞建立起绘画视觉表达的丰富性与意义多重性,以写实绘画的语言创造了“无法言说”的、属于绘画的本体尊严。

《没有命名的出走》 布面油画400×600cm 2010年

《玩笑》 150×200cm 布面油画 2009年

《等待》 布面油画 200×400cm 2010年

《一切悲伤都可以接受,如果被讲述成故事》260×360cm布面油画 2014年

《据说今天可以改变过去》 150×200cm +60×80cm 布面油画2014年

蒋华君以绘画为思考的武器自主性的对抗了近些年来普遍面临的“消解深度”的潮流,他的作品中既没有玩弄艺术游戏的权术策略,也没有故作轻松的自我放逐。他的作品始终关怀人性中最为本质、最为真实的精神需求,对于生命对于艺术始终怀有着敬畏之心,兢兢业业地劳作。他以让人钦佩的勇气与信念探索着绘画表达的语言边界,诚实而充满创造性的再现人类精神世界所蕴含的无限丰富性与深刻性,以及精神世界所蕴含的无尽的力量。然而,更为重要也更为现实的是,如何在在图像转向和语言学转向的背景之下,将架上绘画的语言问题从传统的形式主义的维度拓展到图像学范畴之中,将绘画的形式问题转化为再现模式问题的解决上来。对于绘画来说,这将是一种新的意义的建构与显现的方式。蒋华君以其创造性的绘画与思考实践切实地解决着这一问题,他的努力对于当代绘画的发展弥足珍贵。

席丹妮)

常保立文引武英殿(之四)

猜你喜欢
布面油画建构
一张油画
王秋莲
塬(布面油画)
詹克兢布面油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油画《塬下》
油画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