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军
摘 要: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幼儿生性爱玩好动,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
关键词:社会性;人人参与;按规则游戏;支持与帮助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137-01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把游戏作为基本教育活动,意味着幼儿园要把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要创造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幼儿园生活,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成长。为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本人结合自己多年幼教工作经历,就如何在幼儿课程中开展游戏活动简要谈谈几点认识。
一、游戏生活性原则
游戏具有社会性。游戏的内容,种类与玩法,受社会历史的、地理的、习俗的、文化的、道德的影响。因此,孩子的游戏是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都说“游戏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那么,教学游戏与幼儿的生活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所选择的内容令幼儿感到陌生或远离幼儿生活,游戏就会成为幼儿艰难“探索”的过程,幼儿也因此缺乏自信,如果所选择的内容令幼儿感到熟悉,挑战性又会不足……所以,选择对幼儿来说“似近非近,似远非远”的内容作为教学游戏,游戏内容最为合适,要把握好这样的“度”,关键是要关注幼儿的生活及其已有经验。
其实,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就不难发现,幼儿生活的周围蕴藏着许多符合他们需要的游戏。如幼儿园的操场上,每天都有金黄色的树叶飘落下来,形状大而漂亮,我请幼儿每人捡两片树叶拿在手中进行游戏。幼儿在奔跑时,满院子舞动的树叶非常美丽,幼儿能陶醉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因此配合也非常积极。不一会儿,就跑得脸蛋红扑扑,小手热乎乎的。游戏结束时,把树叶投入垃圾筒。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易做而且环保的游戏,既就地取材,又使幼儿亲近自然。
二、践行全程参与原则
曾经看过不少教学游戏,设计者为了增强游戏的竞争性,制定规则逐一淘汰那些输掉的幼儿,看到一个又一个幼儿因失败被终止游戏而变得无所事事,教师或多或少会有些焦虑与不忍。因此,在设计教学游戏时,教师要有一个强烈的意识,那就是让所有幼儿都拥有全程参与的权利。如猜“空调”的游戏。雷宗华先说“夏天用的。”猜谜者不假思索地回答“花露水”。幼儿很快发现,此时仅仅提供关于季节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何能考接着说:“能送出凉风,让我们觉得凉快。”猜谜者不断接受同伴提供的信息,积极辨析,以获得正确答案;其他幼儿绝不是旁观者,他们需要根据每张谜底图片和猜谜者的反映不停地思索,不断地重新组织与整理,并从不同角度描述事物的特征,最后让猜谜者获得准确的信息。
三、游戏规则性原则
做游戏一定要有游戏规则,好的规则是游戏有效开展的保障。在教学游戏中,我们常常会规定“别人说过的我们不要说”,这是为了鼓励思维的多样化,我们常常要求“依次回答”,这是为了保障“人人参与和讲究秩序”我们常常允许“赢的幼儿可以得一分”,这是为了激发幼儿的热情……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幼儿,或者师幼共同制定。无论哪一种方式,按规定进行游戏是开展教学游戏的必要条件。通过教学游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的作用尤为突出。
我们多次看到教师在逐条交待规则后问幼儿:“听懂了吗?”“还记得有哪些规则吗?”这不仅是为了帮助幼儿回忆规则,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通过复述规则进一步理解规则,从而为制定规则奠定基础,当我们欣喜地看到所有幼儿都记住了规则并能自律践行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幼儿的自主投入会让“教与学”变得有效。
四、支持与帮助原则
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应该过多。《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幼儿教师应 “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探索过程,给予适度的指导,在自由探索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在一次制作风车的活动中,孩子们在探索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剪线有问题;2、四个角在中心点时,手指不能同时摁住;3、选择纸杯的幼儿用摁钉儿无法连接到风车上,因为摁钉儿的方向弄错了。教师一一发现了问题,却不急于告诉答案,而且当孩子发出询问时,适时、适当、适度地引导,孩子们发现风车不转时问:“老师,我的风车为什么不转呢?”教师指着班上的风车说:“看看你的风车和这个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的风车风一吹就低头,是因为纸太软了……”“我的风车一动也不动,是因为我把钉摁得太死了……”孩子们在探索中不断地尝试解决问题,不断自我纠正,虽然一次次的失败,但是孩子们主动探索,不怕困难的勇气和精神正是创造型人格的萌芽。
由此可见,教师恰当的指导能启迪孩子们的探索兴趣,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同时要注意,游戏指导必须是有限的,在游戏指导中,教师不能按主观想法去衡量幼儿,去要求幼儿,应该尊重他们的活动,甚至还要有接纳幼儿“非常规性”玩法的雅量和态度,让幼儿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儿童从游戏中学习”、“珍视游戏的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素质的不断提高,“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的深刻内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教学和游戏之间的界限正在淡化,在制定和组织游戏的活动中,我们要不断总结,遵从游戏活动的规律,充分挖掘游戏活动在培养幼儿个性和创造性方面的功能,使之真正成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